金融时报

搜索文档
国庆中秋假期热门目的地出炉!
金融时报· 2025-09-29 21:33
随着免签政策进一步扩容以及国际航线持续加密,八天长假正成为中国旅行者出境远行的重要窗口,大 数据显示,热门国家酒店的预订量同比翻番。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越南、印度尼西 亚、新西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登上热门出境国家榜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社交媒体的带动下,旅行"出片需求"正成为人们出行决策的重要参考,具备电影 质感的目的地热度显著升温。追求情绪价值的深度体验,反映出我国旅行市场正在迈向更成熟的发展阶 段。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县级宝藏小城迎来爆发式增长。阿尔山、腾冲、敦煌、婺源、延吉、香格里拉、 平潭、额济纳旗、安吉和桐庐跻身国内热门小城榜单前列。其中,阿尔山赏秋之旅以340%的热度涨幅 成为首选。 赏秋游、传统文化游、红色旅游成为三大热门主题。其中,赏秋主题游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大兴安 岭、盘锦红海滩和本溪"中华枫叶之路"热度暴涨。独库公路自驾、乌兰布统自驾、甘南自驾、川西自 驾、胶东半岛自驾等线路热度名列前茅,"边走边玩"的旅行模式广受欢迎。 "十一"假期,旅游市场迎来新变化,越来越多出行者不再满足传统热门景点打卡,而是追求更具个性化 和深度的旅行体验。 今年国庆假期,传统热门城市依然保 ...
3.15万亿元!又创新高!
金融时报· 2025-09-29 20:18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和旅游高质 量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三是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 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十分活 跃,有效延展消费链条,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消费需求。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称,"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 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作用得到彰显。2024年文化产业实 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旅游业经受疫 情冲击后快速恢复发展,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市场乱象得到有力整治,国内居民出游人次、总花 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到3.15万亿元,又创新高。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资产 总计达到34.4万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介绍称,"十四五"以来 ...
5000亿元!国家发改委重磅宣布!
金融时报· 2025-09-29 19:16
8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波动,在消费增速放缓、投资增长乏力、出口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按计划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李超表示,从全局全貌看,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 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从景气程度看,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展现出较强 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9月2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就经济领域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规模共5000亿元 李超表示,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 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我们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 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超表示。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面清洁,有效提高生活品质;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可以随时为 ...
央行等三部门联合开展试点!
金融时报· 2025-09-29 17:16
据悉,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任务。一是夯实基础能力,提升数据治理水平。二是推动数据有序共 享,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三是强化数据融合应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四是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提高金 融抗风险能力。 试点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安全合 规前提下,充分发挥金融领域海量数据(603138)和多元应用场景优势,稳步推进跨业态、跨层级数据 优化协同、复用增效和融合创新,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强化风险防控,助力做好金 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为推动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近日中国人民 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3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金融领域"数据要素×"试点,充分发挥数据 要素乘数效应,赋能金融提质降本增效。 ...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9-29 15:23
当前金融服务农村改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主要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金融服务作为现 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 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一文件再次为农村金 融系统改革和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方向,有助于破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实瓶颈,引导 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农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服务农村改革的新定位 (一)从"输血"到"造血":金融服务理念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我国农 村金融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协调发展的多层次格局,实现 了"乡乡有网点、村村通服务"。截至2024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为51.4万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 1.75万亿元,"三农"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农村金融往往被定位为"输血式"扶持,即单纯的资 金供给。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种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当前,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应更 ...
深耕“全球南方”: 中国企业南向出海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9-29 10:13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产供链重塑、国内市场"内卷"加剧的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安全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从补充性的"侧翼"市场上升为中国全球化战略 的重要"主场"。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讲话中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 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遇、实现共赢。要倡导普惠包容的经 济全球化,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的中心位置,让"全球南方"国家公平参与国际合作、共享发展成果。新 形势下,作为出海的主力军,中国企业要深化南向布局,深耕发展沃土,与"全球南方"一道,携手共创 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南向出海的战略与现实逻辑 当下,国内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冲突加剧、美国对华战略博弈长期化等新 形势下,中企加快向发展中国家出海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家视角:出海发展中国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 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 ...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时报· 2025-09-29 10:13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系统提出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 展之路的重大命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等重要著作集中收录了总书记关于 金融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金融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为时 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做到"八个坚持"。其中,"坚持党 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位列首位,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 最大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一原则如"定海神针",确保了我国金融事业在波涛汹涌的全球经济浪潮 中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深刻领会并系统阐释这一核心原则,对于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加快 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文立足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入 学习贯彻,聚焦"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其根本立场、本质特征以及现代化治理架 构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阐释。 党领导金融工作的根本立场 (一)党领导金融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其发展 成果最终要由 ...
金融活水润天山 工商银行以金融之笔绘就美丽新疆新画卷
金融时报· 2025-09-29 10:10
核心观点 - 工商银行新疆分行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深度支持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 绿色能源开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2][3][4][5][6][7] 农业金融支持 - 在喀什地区累计投放2000多万元普惠贷款支持海水稻种植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稻[1] - 创新推出全线上棉花数字普惠融资服务 截至今年6月末累计提供棉花种植贷款超35亿元 服务客户5800余户[5] - 打造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 推出棉农贷 甜菜贷 养殖e贷等专属产品 截至2025年7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227亿元 较十四五初期增长125%[5] - 在伊犁推出黄芪作物贷 为种植户提供10万元贷款支持中药材种植[4] 绿色能源投资 - 为全球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创新推出技术专利+碳排放权质押方案 投放10亿元项目贷款[2] -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绿色贷款1270亿元 余额年均增长26% 支持西气东输 疆煤外运 疆电外送等重大项目[2] 基础设施建设 - 支持将淖铁路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 霍尔果斯口岸集疏运体系等重大交通项目 推动新疆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3] - 十四五时期累计办理跨境结算和结售汇近250亿美元 年均增幅超10% 助力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3] 民生服务保障 - 建成200余家银社(医)一体化网点 实现134项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 社保卡发卡量达340万张[6] -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106家 通过流动银行车+便携式智能柜员机扩大服务覆盖面[6] - 推出手机银行新疆本地服务页面和维吾尔语服务专区 提升少数民族金融服务便利性[6] 小微企业扶持 - 创新推出农资贷 园区e贷等30余个区域特色融资场景 普惠贷款余额较十四五初期增长5.6倍 服务小微客户数量增长近4倍[7] - 深化与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合作 开发特色结算系统 推出观赛游活动促进旅游消费[7]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9-29 10:07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国内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东北全面振兴不仅关乎一域发展,更 事关国家现代化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 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指示,为东北破解深层次矛盾、重 塑发展动力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东北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也应 看到,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东北地区国有经济面临着诸多挑 战。同时,东北地区在体制机制、产业结构、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亟待通过进一步优化国 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来加以解决。为此,《理论研究》邀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政教 授,谈谈如何通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为东北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筑牢"五大安全"屏障 《金融时报》记者: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东北全面振兴乃至 全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李政:在新发展阶段,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可持续振兴的重要抓手,对 于推动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 ...
扎实迈向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金融时报· 2025-09-29 10:05
金融高水平开放,高水平是核心,扎实是关键。在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金融开放已不 仅仅是"开门迎客",而是要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制度型开放,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 风险的底线。 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金融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构建互利共赢金 融发展格局的决心不会改变,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坚定而稳 健,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 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作为我国整体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开放的"施工图"清晰,成果具体。 五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营商环境更加友好包容,在开放格局下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在9月22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