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圆满落幕,下届再会 | 2025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论坛概况 - 2025年7月10-11日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 由DT新能源主办 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协办 [1] - 论坛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 涵盖20场专题报告 吸引近200位行业专家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与 [3] - 活动设置PEM制氢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研讨与对接会 近30名高管及学术带头人参与材料到应用的深度对接 [62]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 - 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提出高电密为主路径 低贵化为辅路径的技术方案 采用非均匀担载催化剂和有序化扩散层实现高性能低成本 [6][7] - 复旦大学张波教授指出需通过低铱/无铱催化剂创新和双面直涂工艺降低PEM系统成本 同时提升集成可靠性 [22] - 嘉庚实验室王汉春研究员强调低铱催化剂开发及膜电极界面优化 已在风光制氢-氨醇耦合项目中实践应用 [24] - 世索科公司展示AQUIVION®离聚物分散液 可减薄膜厚度30%且保持高温机械性能 提升PEM系统效率 [19][20] 电解海水制氢技术 - 深圳清华研究院余恩德博士指出技术瓶颈在于氯离子腐蚀和析氯反应 氢致能源已开发抗波动电极材料及多段式电解槽 [9][10] - 电解海水技术在中海油 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开展示范 解决大规模制氢水源限制问题 [10] 碱性电解槽技术 - 双良节能韩世涛博士分析碱液泄漏主因包括热胀冷缩和材料老化 提出全支撑结构等改进方案 [16][17] - 中船派瑞氢能李海鹏强调需关注变功率负荷调节系统及余热回收管理 提升碱性电解槽离网适应性 [30] - 北京化工大学唐阳教授指出镍基多孔材料仍是主流商业电极 非贵金属电极耐久性不足制约工程化应用 [33][34] 阴离子交换膜(AEM)技术 - 赢创公司DURAION®膜具备高离子传导率 在德国投资数千万欧元建设AEM实验工厂 2025年底投产 [41] - 合肥工业大学魏海兵教授提出需探索阳离子稳定机理 建立80000小时耐久性评测标准 [42][43] - 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光福主任认为AEM融合碱性电解低成本与PEM高效性 但需解决波动电流稳定性问题 [45][46] - 浙江大学单冰教授指出传统AEM存在结构缺陷 需通过聚合物材料创新提升离子传输效率 [48][49] 氢氨醇一体化发展 - 中能建氢能王潇羽提出需突破电解水制氢与氨醇合成技术协同 构建完整产业链 [11][12]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张秀岩强调需开发生物质预处理及气化技术 打通全链条生产工艺 [14] 材料与测试技术 - 元泰能材李洋洋指出复合膜存在掉粉问题 AEM膜处于商业验证前期 需优化材料配方工艺匹配 [35][36][37] - 博世王秋实展示高精度测试设备及量产制造方案 保障电解槽系统可靠性 [26] - 国氢科技"氢涌"系列产品已应用于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 实现核心材料自主化 [28]
下周三启动!中石化/万华化学/赢创/东丽/世索科/东材/贺利氏/博世/中能建/中集/中核/国电投......
DT新材料· 2025-07-03 21:38
论坛概述 - 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7月10-11日在江苏苏州举办[1][2] - 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质变 绿氢赋能未来"[1] - 主办单位为DT新能源 协办单位为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3] 技术焦点 - 重点探讨ALK/PEM/AEM三种电解水制氢技术[2] - 关注4A/cm²以上高电密PEM电解水技术路径[10] - 研究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10] - 探讨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趋势[10] 行业应用 - 分析绿氢项目应用新趋势[2] - 分享氢氨醇油一体化项目实践[10] - 推动绿氢全场景规模化发展[12] - 探讨绿氢行业水电解制氢装备与技术[15] 材料创新 - 研究碱性/PEM制氢关键部材技术进展[12] - 开发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在绿氢中应用[12] - 探索碱性电解水制氢离子膜稳定性问题[14] - 研发高性能低成本PEM电解水技术[12] 企业参与 - 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提供参观交流[14][19] - 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展示"氢涌智氢岛"方案[12] - 双良节能分享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10] - 中船派瑞氢能分析制氢装备技术[15] 学术研究 - 清华大学教授探讨高电密PEM技术路径[10]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展示电解海水制氢成果[10] - 复旦大学教授研发高性能PEM电解水技术[12] -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新型电极材料产业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