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

搜索文档
比亚迪前7月汽车销量近250万辆 信义玻璃中期盈利下滑近6成
新浪财经· 2025-08-01 20:37
业绩速递 - 电讯盈科上半年收入189.22亿港元同比增加7% 净亏损4.45亿港元同比收窄4% [2] - 信义光能上半年收入109.32亿元同比减少6.5% 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减少58.8% [2] - 信义玻璃上半年收入98.21亿元同比减少9.7% 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减少59.6% [2] - 信义能源上半年收入12.1亿元同比增加7.7% 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加23.4% [2] - 德翔海运预计中期净利润1.8亿-2亿美元同比增加220%至255% [2] - 联华超市预计中期净利2500万-5500万元 [2] - 西藏水资源预计中期净利润3600万元同比增长约300% [2] - 福田实业预计中期净利润307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港银控股预计中期净利增长至不低于1700万港元 [2] - 香港中旅预期中期净亏损超过7000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2] - 保利置业集团预计中期净利润同比下跌40%-50% [2] - 凯富善集团控股预计中期净利润减少至4300万-4700万港元 [2] - 摩比发展预计中期净亏损约3200万元 [2] - 常茂生物预计中期净亏损2400万-2700万元 [2] - 云游控股预计中期净亏损大增至约2100万元 [2] - 威雅利预计中期净利润1500万-250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2] 车企销售情况 - 比亚迪股份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49.03万辆同比增长27.35% [2] - 长城汽车前7个月汽车销量67.42万台同比增长3.57% [2] - 理想汽车7月份交付新车30731辆 [2] - 吉利汽车7月汽车总销量23.77万部同比增长约58% [2] 公司要闻 - 中石化炼化工程签订沙特延布大型绿氢项目前端工程设计合同预计达数十亿美元 [2] - 英诺赛科与英伟达合作推动800 VDC电源架构在AI数据中心规模化落地 [2] - 紫金矿业加纳Akyem金矿采矿租约获加纳议会追认交易总价10亿美元 [2] - 科笛-B CU-40102获香港卫生署上市批准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2] - 蜜雪集团认购浦发银行理财产品涉资3亿元 [2] 回购动态 - 恒生银行斥资2259.22万港元回购20万股回购价112.4-114.3港元 [2] - 维他奶国际斥资1689万港元回购184.4万股回购价9.14-9.17港元 [2]
谁支撑了大安绿氨项目四项“全球之最”?设备供应商名单公布
势银能链· 2025-08-01 11:03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 项目于2023年开工,2025年7月26日正式投产,位于吉林白城大安市,是"氢动吉林"行动启动项目及国家电投绿色氢基标杆项目 [4] - 项目包含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风电70万、光伏10万),配套40兆瓦/80兆瓦时储能和6万标立储氢设备,年可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年减碳约65万吨 [4] - 采用"绿电-绿氢-绿氨"一体化设计,通过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实现全链条绿色生产 [4] 项目技术突破 - 创四项全球之最:最大单体绿氨项目(18万吨/年装置)、最大规模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万+0.96万标方/小时)、最大规模直流微电网制氢(40兆瓦新能源直供)、最大4.8万标方固态储氢装置 [4] - 自主开发"电-氢-化"柔性控制系统,解决风光发电波动与生产稳定性难题 [4] - 绿氨产品获得欧盟低碳认证 [4] 关键设备供应商 电解槽 - 39套1000Nm³/h碱性电解槽由隆基氢能、阳光氢能、三一氢能、派瑞氢能四家提供 [8] - 阳光氢能提供12套1000Nm³/h碱性电解槽及配套系统 [8] - 三一氢能提供8台电解槽及配套分离纯化系统 [8] - 隆基氢能提供15台套电解槽及配套系统 [8] - 派瑞氢能以3080.6万元中标4套设备,单价716万元 [8] - 国氢科技提供万标方级"氢涌"PEM制氢装备,采用"氢涌卓瀚 800"型号,开创国内大型PEM制氢装备工业级运行先河 [9] - PEM制氢设备订单金额达2.9亿元,为全国最大PEM制氢设备订单 [11] 制氢电源 - 英博新能源交付12台IGBT制氢电源,采用全IGBT两级拓扑方案实现精准电力控制 [12] - 阳光氢能中标12套4.5MW IGBT制氢电源设备,是唯一同时提供电源和碱性电解槽的供应商 [13] - 国电南瑞中标能量管控系统及12套4.5MW IGBT制氢电源设备 [14] - 通达电磁能实现40MW新能源发电直流制氢技术突破 [15] 储氢模块 - 中电工研交付国内首个48000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具备本征安全、高储氢密度(提升30%)、长循环寿命(超万次)、高纯度(99.999%)四大优势 [16] 行业影响 - 项目突破性成就彰显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的顶尖实力 [6] - 势银(TrendBank)作为产业研究机构,系统梳理了项目核心设备供应商信息 [6][7][12][16]
势银数据 | 2025年H1电解水制氢设备需求超2467MW,中标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势银能链· 2025-07-31 11:42
绿氢产业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绿氢项目数量达865个,公开披露潜在产能1106.16万吨/年,建成产能11.52万吨/年 [3] - 上半年多个标杆项目投产,包括大唐多伦70MW、远景赤峰绿氨项目P0期30MW/P1期500MW等,推动行业可复制模式探索 [3] - 国家能源局明确氢能试点目标为形成可推广经验,规模化项目将助力"十五五"氢能发展提速 [3] 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 - 2025年1-6月电解水制氢设备招标规模2467.93MW,中标量2441.93MW,同比激增369% [4] - 非公开订单(直接签约/邀标/议标)频繁出现,二季度鑫思创氢能、双良新能源等企业百兆瓦级签约规模显著 [5] - 公开招采规模323.8MW,央国企占比87%(vs整体绿氢项目央国企占比52%) [6] 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 - 市场集中度上升,公开招采CR5达86%,TOP5企业包括阳光氢能、中车株洲所等,合计中标256MW [9] - ALK技术路线占公开招采订单89%,ALK+PEM组合制氢占比8%,PEM仅2% [12] - 氢氨醇一体化场景占比67%,典型项目中煤鄂尔多斯液态阳光项目规模216MW [14] 重点项目案例 - 附表显示33家企业中标详情,最大单笔订单为中国研化新疆库尔勒项目480MW(氢态科技中标) [15][17][18][19][20] - 中集中电斩获再生绿氢内蒙古80万吨绿氨项目560MW订单,为上半年最大规模直接签约项目 [19] - 科研类需求占比提升,中科院大化所两项招标合计27.5MW [14][17]
国家能源局拟制定14项氢能与燃电标准
势银能链· 2025-07-29 11:46
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标准制定计划 - 国家能源局计划制定202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涉及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共14项标准制定和1项标准修订,完成年限均为2027年 [3] - 标准制定类别包括方法类(7项)、工程建设类、安全类、产品类、管理类和基础类,其中方法类占比最高 [3] - 标准体系围绕"绿氢生产→储运→燃料电池应用"全产业链条,重点突破三大板块 [6][7][8] 绿氢制备与工程化标准 - 《风光生物质制绿色氢氨醇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推动绿氢与氨、醇合成耦合,拓展化工领域应用 [4] - 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系列标准涵盖设计概算编制、后评价规程、竣工图文件编制、碳足迹核算等全周期管理 [4][6] - 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专门针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水电解制氢工程,包含基础数据收集、核算方法和报告要求 [6] 氢能储运安全标准 - 《氢能承压设备密封技术规范》覆盖-253℃~850℃温度范围和100MPa以下压力环境,适用于电解槽、储氢容器等多种设备 [4] - 《输氢管道安全规范》规定陆上钢质输氢管道及附件的设计、材料、施工、运行管理等全流程安全要求 [6] - 《阻氢涂层抗氢渗透测试(电化学法)》建立涂层氢扩散系数测定方法,用于比较不同涂层阻氢性能 [5] 燃料电池技术标准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相关标准共5项,覆盖电堆测试、系统安全、模块设计、可逆系统等全链条 [9] - SOFC标准针对10kW以上固定式发电系统,明确安全要求、型式试验和标识规范 [5][9]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标准聚焦气体扩散层测试,包含孔隙率、渗透率等12项性能指标 [4][5][9]
英博IGBT制氢电源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中成功投运
势银能链· 2025-07-28 12:08
绿氢产业动态 -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正式投产 标志着绿氢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重大进展 [2] - 英博新能源交付12台IGBT制氢电源并成功投运 为PEM电解槽提供电力保障 [2] 制氢技术突破 - 传统电解水制氢依赖火电、水电等集中式电网 而大安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电网 发电稳定性较低但对制氢电源要求更高 [4] - 英博新能源采用全IGBT两级拓扑方案 前级实现交流到直流整流并主动调节功率因数 后级精准调节输出直流电 两级协同确保电压/电流精确控制 [4] - 新型制氢电源将不稳定可再生能源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直流电 提升电网可靠性并减少污染 同时为电解槽提供持续稳定电力 [5] 行业活动与资源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 聚焦绿氢产业发展 [1] - 势银提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数据产品及咨询服务 覆盖研究、数据、咨询等多领域 [1][10] 相关企业展示 - 视频版企业包括鲲华科技、中鼎恒盛 图文版涉及枡水科技、中汽创智、亿纬氢能等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 [7]
圆满落幕,下届再会 | 2025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DT新材料· 2025-07-25 23:43
论坛概况 - 2025年7月10-11日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 由DT新能源主办 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协办 [1] - 论坛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 涵盖20场专题报告 吸引近200位行业专家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与 [3] - 活动设置PEM制氢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研讨与对接会 近30名高管及学术带头人参与材料到应用的深度对接 [62]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 - 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提出高电密为主路径 低贵化为辅路径的技术方案 采用非均匀担载催化剂和有序化扩散层实现高性能低成本 [6][7] - 复旦大学张波教授指出需通过低铱/无铱催化剂创新和双面直涂工艺降低PEM系统成本 同时提升集成可靠性 [22] - 嘉庚实验室王汉春研究员强调低铱催化剂开发及膜电极界面优化 已在风光制氢-氨醇耦合项目中实践应用 [24] - 世索科公司展示AQUIVION®离聚物分散液 可减薄膜厚度30%且保持高温机械性能 提升PEM系统效率 [19][20] 电解海水制氢技术 - 深圳清华研究院余恩德博士指出技术瓶颈在于氯离子腐蚀和析氯反应 氢致能源已开发抗波动电极材料及多段式电解槽 [9][10] - 电解海水技术在中海油 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开展示范 解决大规模制氢水源限制问题 [10] 碱性电解槽技术 - 双良节能韩世涛博士分析碱液泄漏主因包括热胀冷缩和材料老化 提出全支撑结构等改进方案 [16][17] - 中船派瑞氢能李海鹏强调需关注变功率负荷调节系统及余热回收管理 提升碱性电解槽离网适应性 [30] - 北京化工大学唐阳教授指出镍基多孔材料仍是主流商业电极 非贵金属电极耐久性不足制约工程化应用 [33][34] 阴离子交换膜(AEM)技术 - 赢创公司DURAION®膜具备高离子传导率 在德国投资数千万欧元建设AEM实验工厂 2025年底投产 [41] - 合肥工业大学魏海兵教授提出需探索阳离子稳定机理 建立80000小时耐久性评测标准 [42][43] - 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光福主任认为AEM融合碱性电解低成本与PEM高效性 但需解决波动电流稳定性问题 [45][46] - 浙江大学单冰教授指出传统AEM存在结构缺陷 需通过聚合物材料创新提升离子传输效率 [48][49] 氢氨醇一体化发展 - 中能建氢能王潇羽提出需突破电解水制氢与氨醇合成技术协同 构建完整产业链 [11][12]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张秀岩强调需开发生物质预处理及气化技术 打通全链条生产工艺 [14] 材料与测试技术 - 元泰能材李洋洋指出复合膜存在掉粉问题 AEM膜处于商业验证前期 需优化材料配方工艺匹配 [35][36][37] - 博世王秋实展示高精度测试设备及量产制造方案 保障电解槽系统可靠性 [26] - 国氢科技"氢涌"系列产品已应用于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 实现核心材料自主化 [28]
中车株洲所13台套1000Nm³/h电解槽成功发运!开启国华沧州“绿港氢城”新篇章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20 12:18
氢能装备技术突破 - 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13台套1000Nm³/h电解槽正式启运,交付国华沧州"绿港氢城"项目,标志着我国大标方绿氢装备在自主化、规模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 - 电解槽采用柔性制氢技术和多级安全防御方案,配备小室巡检和智能控制模块,按密集功率点进行性能标定 [3] - 产品通过材料-部件-整机-系统严苛测试,完成满功率长时运行考核,并首次在厂内完成"4并1"多槽并联系统联调测试 [3] 电解槽核心性能 - 独创"本质安全+三重密封+在线监测"防护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防泄漏 [5] - 具备30%-110%宽范围调节能力,30%低负荷可长时稳定运行,功率调节速率达8%/S [5] - 直流能耗低至4.2~4.4kWh/Nm³,温差≤12℃,电压差≤±3% [6] - 支持"一键启停"、"一键置换"全自动化操作 [6] 绿氢规模化应用 - 国华沧州"绿港氢城"项目是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工程,投运后将实现年产绿氨10万吨,减少碳排放40余万吨 [7] - 公司未来将重点优化电解槽与电力系统匹配,提升柔性调节能力以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 [7] - 计划发展无人工厂和智能诊断技术以提高效率与安全,并通过多重安全防御技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7] 中车株洲所氢能产业布局 - 依托六十余年核心技术积累,构建涵盖EMS、DCS、制氢电源、电解槽、分离纯化的全产业链能力 [9] - 拥有4000标方制氢装备试验中心,为行业最大测试平台之一 [9] - 可提供风光制氢智能容配、离网制氢系统仿真、无人制氢工厂、多级安全防御等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9]
中国化学(601117) - 中国化学关于经营情况简报的公告(1-6月)
2025-07-18 18:30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公司总合同金额2060.92亿元[3][6] - 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合同金额1986.35亿元[3] - 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业务合同金额15.94亿元[3] - 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合同金额54.89亿元[3] - 境内合同金额1646.08亿元,境外414.84亿元[6] 6月大额合同 - 纳米比亚海芬绿氢(绿氨)项目合同约143.45亿元[7] - 阿联酋住宅开发项目合同约21.92亿元[7] - 光电新能源智慧5G路灯项目合同22.73亿元[7] - 新疆聚甲醛项目EPC合同11.26亿元[7] - 神华包头项目EPC合同8.55亿元[7]
刘中民:智能化工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科技日报· 2025-07-18 09:18
DMTO技术发展与应用 - DMTO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单套装置甲醇处理能力达360万吨/年,已签订36套技术许可合同,产能超2400万吨烯烃/年,其中20套已投产 [6] - 该技术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煤炭燃烧降低约50%,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 [6] - DMTO技术可用于生物质及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色甲醇转化 [7] 煤制烯烃产业前景 - 205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将降至1亿吨,不足目前30%,传统炼化行业加速"减油增化" [8] - 我国乙烯当量自给率不足60%,DMTO以煤为原料具有来源稳定、成本可控优势 [8] - 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技术将支撑化学品供给和石化产业转型 [9] 甲醇经济战略 - 甲醇是跨越油气时代的重要能源载体,具有储能密度高、便于储运优势 [10] - 我国甲醇产能达1亿吨/年,可连接清洁能源与煤化工、石油化工 [10] - 以甲醇为平台可生产上百种化学品,展现显著技术经济优势 [10] 能源转型挑战 - 能源与工业系统高度复杂,受技术经济性、系统稳定性等多因素影响 [12] - 可再生能源、裂变能、聚变能等低碳路径快速发展,需推进工业流程再造 [12] - 人工智能与科研产业深度耦合仍处探索阶段 [12] 催化技术创新 - 催化技术在石油化工"油转化"、煤-油融合、电解水制氢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14] - 需利用已有资源设计新反应途径,兼具油品和化学品生产能力 [14] 氢能与CCUS发展 - 应打通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加快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等研发 [15] - CCUS需聚焦低能耗捕集技术,突破CO2加氢制甲醇等关键技术 [15] - 可再生能源与煤化工融合可引入绿氢实现源头减碳 [16] 智能化工发展 - 人工智能可突破化工技术开发逐级放大制约,缩短10年以上开发周期 [23] - 构建"实验室小试-虚拟工厂-实际工厂"的新研发范式 [23] - 建设跨尺度智能化工数字底座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协同 [23]
产业资本投资再加码,清华系“氢舟”撬动千亿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7-17 21:28
中国石化资本投资海德明能 - 中国石化资本完成对海德明能的B轮投资 这是继2024年6月通过恩泽基金投资后的再次合作 [1] - 中国石化资本采用直投+基金模式 已布局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 海德明能子公司海德氢能是重点投资对象 [2] 海德明能融资历程 - Pre-A轮融资于2022年3月完成 投资方包括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真格基金等 [2] - A轮和A+轮分别于2024年8月和12月完成 投资方包括图泽基金、愉悦资本及沙特阿美风险投资 [2] - 沙特阿美风险投资是首次在亚太地区氢能领域布局 [11] 绿氢行业背景 - 绿氢通过100%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 是钢铁、化工等领域深度脱碳的关键能源 [4] - 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50年氢气需求达6000万吨 产业链年产值12万亿元 占终端能源体系10% [4] - 2024年全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 同比增长1.6% 已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产能12.5万吨/年 占全球51% [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氢能列为"前沿新兴产业" [5] 海德氢能核心技术 - 首创方形插片式带压电解槽技术 已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项目 [2] - "氢舟"制氢系统在稳态场景提升16%经济性 光伏场景提升25% [6] - 累计取得60余项电解槽专利和10余项软件著作权 技术源自清华大学欧阳明高团队 [6] 产能与基地建设 - 南京浦口基地2025年4月启用 配备千平米级研发中心 实现研发-测试-生产闭环 [8] - 2024年11月全球首台套千标方级方形插片式带压制氢系统在鄂尔多斯下线 [6] 战略合作与全球化 - 2025年2月与惠生工程战略合作 推进电解制氢系统标准化和大型醇氨项目 [8] - 与壳牌、道达尔能源共建国际项目 德国风电直连项目成为欧洲标准标杆案例 [11] - 参与沙特NEOM新城全球最大绿氢项目竞标 [11]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石化2025年5月设立50亿元氢能产业链基金 已投资13家全链条企业 [11] - 基金覆盖制氢技术到燃料电池全环节 进行前瞻性布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