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各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落地交通产业加速发展
智慧芽·2024-07-10 21:1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智慧交通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汽车产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智慧交通产业正快速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成重要指标,涵盖智能驾驶、车路协同、云端数据处理等方面,现更侧重智能驾驶和整体一体化解决方案 [2][3] - 全球智能驾驶有欧美单车智能和中国车路协同两大流派,中国方案能解决单纯依赖传感器的问题,提升超视距感知能力,支持城市管理和服务应用 [3] - 到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超1000亿元,2030年达2.86万亿元;2023年底L2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达40%,预计2025年接近50%,2030年L4级别渗透率达20% [12] - 智慧交通市场基于车端和路端协同发展,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0.6万亿元,2025 - 2030年复合增长率较高,各类设备需求显著增加 [13] 中国独特优势 - 中国有庞大汽车工业基础,单车智能驾驶技术进展显著,小鹏、蔚来等新势力品牌某些测试环节表现优于特斯拉 [4] - 致力于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人、车、路、网的一体化感知与服务融合,解决超视距问题,提升行驶安全性 [4] 投资机会 - 智慧交通领域投资机会包括硬件设备(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高性能摄像头等)、软件层面(大数据分析平台及算法开发)、5G技术应用,产业链上企业都将受益 [2][5] 自动驾驶推进措施与成就 - 政府与企业合作改造全国大部分核心路段,实现标准统一,各类试点项目和实验不断推进,各环节有成熟厂商参与,构建相对完善成熟的产业生态体系 [2][8] 智能驾驶技术挑战与解决办法 - 面临策略同质化、高阶智能驾驶车辆数量少、不同车辆间博弈等挑战,引入路端协同系统可部分解决问题 [2][8] 政策支持 - 政府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如2021年推出应用示范和管理规范,2023年底开放2.2万公里测试示范道路,发放超5200张测试牌照,累计测试里程达8800万公里 [9] 数据作用 - 数据在未来智能驾驶生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可优化单车智能厂商算法,为政府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现数据变现 [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车联网先导区2019 - 2023年在江苏无锡、天津西青等七个地区获批,需引入新通信技术实现路端与车端高效通信,不同城市根据自身资源定制化改造 [11] - 2020年11月起中国开展智慧城市和智慧道路试点工作,第一批6个城市,第二批10个城市,部分项目已运行两到三年,积累经验为小范围推广奠定基础 [14] - 北京智能汽车项目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已推进至4.0阶段,投资约100亿元覆盖6000多个路口,实现四环至六环区域全面覆盖 [17] - 除北京外,20个城市推进相关试点项目,各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方案,探索新商业模式 [18] - 各地推进智能汽车终端设备改造,如北京计划改装出租车、鼓励改装公务用车和市政车辆,福州、武汉、鄂尔多斯等地同步推进 [19] - 各地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试点项目,如北京市出台政策、提供资金,单个大型招标项目金额达99.4亿人民币 [20] - 无人驾驶出租车和物流车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20个城市试点,总体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全国推广市场空间广阔 [21] -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分为车辆端、路端、解决方案提供商三个关键领域,路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实施主体不同 [22] - 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分为总承包商、设备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部分具有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能力的企业值得关注 [23] - 智能交通系统面临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风险,需密切关注政策、提升服务能力、建立信息更新机制应对 [24] - 投资者可关注总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具有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数据运营公司,如千方科技等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