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巴巴20241115
阿里研究院·2024-11-18 01:01

一、涉及公司 - 阿里巴巴集团[1]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业务板块表现 1. 淘天集团 - 用户相关 - 本季度88VIP为标志的核心用户数量持续增加,截至本季度末,会员总数达到4600万[3]。 - 消费者持续推动淘宝天猫大规模增长,近期淘天的月交易用户达到历史新高[2]。 - 商业策略与成果 - 在商业化节奏方面,本季度提高了行业水平,实施了六千分之一的基础软件服务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四倍的投资回报,同时阿里妈妈全量推广产品的客户渗透率稳步上升,广告业务增长势头积极[3]。 - 2024年双11购物节成功举办,淘宝天猫的GMV增长强劲,且月交易用户数量创新高,交易用户的增长将持续并带来更多消费量[3]。 - 本季度开始基于GMV 100%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用,AI驱动的全平台营销工具全量推产品的商家渗透率在上季度有所增加,商家使用全量推提高销售效率,预计更多客户将投资平台[5][6]。 - 采取更开放的支付和物流服务提供商策略,使消费者享受更便捷购物体验,提高业务运营效率,有助于用户和业务增长[6]。 - 客户管理收入增长2%,主要由于在线GNV增长且费率保持稳定,本季度在连锁战略方面取得稳步进展,基于从GNV获取中收取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和全量推广的更广泛使用,CMR加速增长[9]。 - 中国零售业务收入为9300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9260亿人民币有所增长[8][9]。 - 中国批发商业收入增长18%至60亿人民币,主要由于付费会员的服务收入增加[9]。 2. 阿里云 - 收入增长 - 本季度阿里云商业化收入稳步增长,商业营收增长7%,较6月季度稳步增长,收入持续受到公有云两位数增长的驱动[3]。 -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相比公有云进一步提升[3]。 - 本季度云智能集团营收为2960亿人民币,较之前增长7%,外部客户收入增长7%,主要由AI相关产品内公有云收入的两位数增长驱动[9]。 - 战略布局与展望 - 天池云和AI已制定战略布局,将继续投资技术进步和AI基础设施,优化自身运营效率,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具性价比的AI技术和产品,随着AI在各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高,阿里云的云计算和AI产品将成为支持各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3][4]。 3. 国际数字业务(AIDC) - 增长情况 - 本季度国际数字业务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增长率为29%,主要由跨境业务驱动[4]。 - AIDC本季度继续快速增长,跨境业务扩张强劲,特别是速卖通的Choice业务,国际零售业务收入增长35%至256亿人民币,主要由速卖通Choice和Trendio的收入增长驱动,国际商业批发业务收入份额价格上涨9%至61亿人民币,主要由于跨境业务相关的跨境服务增加[10]。 - 业务策略 - 专注于三个因素,一是AE - Choice订单同步持续快速增长,巩固用户体验的确定性和一致性,平均交货时间持续改善,本季度专注于优化平台效率和交货模式,同时随着体验和订单的改善,AE - Choice的优势也在不断优化;二是深入挖掘AI在各项业务中的应用,发布了许多新的AI工具,11月还发布了基于AI的B2B搜索引擎,希望通过AI技术创新B2B商业模式,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贸易;三是继续深化重点市场,在周边市场和中东国家等趋势市场将继续强劲增长,随着用户数量增加,将关注11月和12月的传统销售量,希望快速扩大用户基础,同时关注获取效率和业务效率的提高[5]。 4. 菜鸟集团 - 收入增长8%,达到246亿人民币,主要由于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收入的增加,将继续投资核心能力建设,为电商业务提供独特价值[10]。 - 菜鸟集团的EBITDA净利润为55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90.6亿元下降94%,主要由于跨境物流结算项目的投资增加[11]。 5. 本地生活集团 - 收入增长14%,主要由于高德和饿了么的订单增加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收入的增加,亏损的原因主要是运营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11]。 6. 数字媒体和娱乐集团 - 收入为57亿人民币,亏损的原因是广告收入增加和内容投资效率提高[11]。 (二)财务相关 1. 股份回购与激励 - 在9月季度以40亿美元回购股票,结合6月季度回购的58亿美元,本财年上半年共投资约100亿美元,即使考虑股权激励计划下发行的股票,也实现了4.4%的净股份减少,相比24财年第一年5.1%的流动性下降,在25财年的短短6个月内就实现了显著的股份回购效果,截至2024年9月30日,仍有22亿美元可用于进一步的股份回购,未来的回购步伐将取决于股价,策略是在减少股份数量的同时有效管理回购的资本成本,从本财年开始,还将用长期现金激励取代部分股权激励[6][7]。 2. 其他财务数据 - 在香港完成主要上市后,于9月被纳入香港证券交易所,9月30日,在港交所交易的12天内,港交所资金净流入达46亿港元(相当于51.5亿港元股票或6400万美元存款),占流动性的3%[7]。 - 合并总收入为23650亿人民币,增长5%,结合EBITDA调整,下降5%至4060亿人民币,主要由于对电商投资的增加,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365亿人民币,下降9%,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4350亿人民币,增长63%,主要由于所持股权投资的市值变化、投资价值下降和营业利润增加[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继续保持强劲的净现金水平,为35210亿人民币(约502亿美元),本季度自由现金流为13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52亿人民币下降70%,主要由于阿里云基础设施投资相关支出增加、向天猫商家退还年费以及业务规模缩小等因素[8]。 (三)宏观环境与行业竞争 1. 宏观政策影响 - 对国家的宏观刺激政策持乐观态度,认为长期来看将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自9月底以来,国家和地方推出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如家电和汽车购买补贴、电子产品以旧换新等,这些政策刺激了相关类别的增长和销售,有助于缩短企业的去库存周期,对品牌产品的消费趋势有中长期影响,预计未来还会推出更多紧急消费政策[15][16]。 2. 行业竞争应对 - 当前电商行业竞争仍然激烈,将继续投资核心人员和核心产品,增加新用户投资,改善用户流程,这些措施将带来平台的长期增长,在云业务方面继续优化收入结构[3]。 三、其他重要内容 (一)双11相关反馈 - 淘宝天猫2024年双11策略是10月开始,整体周期较长,GMV仍有较强增长,与大商家沟通后发现,双11结束后的业绩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双11的消费券和折扣券策略方面,各平台类似,淘宝天猫的平台消费券主要针对88会员,平台对会员折扣券的投资将带动品牌供应商的业务增长,长期来看有助于品牌增加广告预算,从而有利于CMR的长期增长[13][14][15]。 (二)关于Take Rate(费率) - 本季度Take Rate相对稳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1600元的软件服务费(商业化率提高)以及全站推的进一步渗透,但仍有新业务模型处于成长阶段,商业化率较低,需要时间来提高,未来将继续收取0.6%的软件服务费,继续加深全站推的渗透,同时继续发展低商业化率的产品,从市场角度看仍有提升空间,但也会关注平台业务运营的整体健康状况,与市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Take Rate的潜力,但会平衡考虑商家运营的健康状况[16][17][18]。 (三)关于云业务的盈利能力 - 云业务是技术和规模效应共存的业务,经过十多年的投资,云的CAPEX规模效应很强,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在提高,对于云业务未来的盈利能力,需要考虑AI变量,虽然AI API token价格下降,但从扩大用户的角度会对这些产品做出更多价格让步,价格下降会吸引新用户使用模型,这些用户在平台上部署应用时会使用其他云产品,如计算、存储或数据库产品,所以可将统一模型API token的降价视为用户增长或获取的手段[27][28]。 (四)关于对商家的吸引力与成本 - 淘宝和天猫一直非常关注消费者权益,认为在对商家的友好程度方面,其商业化率在所有主要平台中是较好的,虽然有提升商业化率的空间,但会平衡平台健康、商家健康和商业化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商家提供了许多折扣和优惠,如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费减免计划、取消天猫商家年费、推出零售宝等产品降低商家成本,在提现优化等方面也有合理的商业市场保护权[30][31]。 (五)关于资本支出(CapEx) - 大量资本投入到云的CapEx,尤其是AI基础设施,这是基于对短期和长期需求的理解,从短期客户需求来看,对AI算法、AI整体、API服务(如模型)的需求不断爆发,客户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从长期来看,认为这波深度AI是技术行业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无论是模型呈现能力所需的推理服务,还是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模型,各行业的应用都在逐渐普及,基于对这种技术的预测,会对AI的战略基础设施进行早期投资,对短期和长期需求非常乐观[35][36]。 (六)关于股东回报 - 在过去六个月回购了100亿美元股票,目前美国市场的股票流动性占多数,过去在美港两地都进行回购,近期主要在美国市场执行回购,正在探索各种融资机会来为回购提供资金,尚未能够利用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公司借债回购股票的工具,但会继续探索各种融资方式来进行回购,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37][38]。 (七)关于AI在云业务中的收入来源与发展趋势 - 目前云业务中AI的收入最初由模型训练驱动,但未来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未来模型训练可能会集中在少数公司,尤其是基础模型方面,同时各垂直行业(如汽车、金融等)也有模型训练的需求,目前模型训练和推理都有很强的增长和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推理将占增长和需求的更大份额,在中国,AI在各行业的发展与美国类似,包括各公司开发自己的AI代理、自动化工作流程、重新训练模型等,很多原本由CPU完成的计算正在转向GPU[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