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行业解读:AI赋能智能座舱,舱驾一体快速融合
AIRPO·2024-11-29 00:10

行业概述 1.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对智能化重视,消费者对高科技配置需求增长,智能座舱功能配置率上升。[1] 2. 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约807.4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1626.9亿。[3] 3. 增长趋势:2020-2023年,智能座舱行业年复合增长率24.2%,2024-2023年预计为9.5%。[3] 投资与融资 1. 投融资事件:2022年智能座舱行业投融资事件数翻倍上升,但2024年上半年仅达到7件。[2] 2. 融资规模: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融资规模较小,融资轮次整体处于早期阶段。[2] 技术发展 1. 架构演变:从独立的系统和SoC到集成于同一SoC,计算、给予人共享以及传感器的多系统附庸可以实现。[8] 2. OneBox方案:特斯拉在2019年率先实现,通过将多个系统集成于同一SoC,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角色能力。[12] 3. OneChip方案:座舱域和居家域的数据处理和计算由同一块SoC芯片进行,节省成本,提升系统互联速度。[10] AI赋能 1. 个性化服务:提供关于车辆、技能、能源利用和驾驶行为的可视化数据。[14] 2. 环境感知: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其他AI算法对传感性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14] 3. 安全性能:分析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识别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不良驾驶行为。[14] 交互方案 1. 多模态交互:结合不同模态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交互体验。[15] 2. 语音交互:识别率已达到98%,可甄别驾驶人员与乘坐人员的语音指令。[16] 竞争格局 1. 品牌类型: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新势力品牌。 2. 智能座舱功能搭载率:新势力品牌水平远高于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21] 3. 竞争格局演变:新势力车企凭借高智能化产品占据领先地位,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在销量上占据传统地位。[22] 总结 智能座舱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AI赋能和交互方案的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竞争格局不断演变,新势力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传统车企需要加快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