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hina Consumer Connection_ Online Brand Tracker_ Nov pullback post Oct surge on earlier Double 11; Oct+Nov Durables led yet Beauty lag
Berkeley·2024-12-16 00:04

行业或公司 * 中国消费品行业,特别是线上品牌追踪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11月线上销售表现: 11月,多数类别线上销售增速显著放缓,主要由于双11提前开始导致的订单前置。10月和11月合并来看,耐用消费品(如RVC和家电)表现最佳,其次是乳制品、啤酒和小家电。化妆品仍处于底部,同比下降17%,但抖音渠道的增长抵消了其他平台的负面影响。[1] 2. 国内品牌 vs. 国际品牌: 在化妆品领域,精选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仍在增长,如Giant、Mao Ge Ping、Kans和Proya分别同比增长72%、82%、67%和24%,而Botanee和Bloomage增长缓慢,分别同比增长4%和-11%。LGHH在跨国品牌中表现突出,同比增长44%,尽管资生堂同比增长7%,但受核心品牌影响,科丝美诗同比下降18%,雅诗兰黛和欧莱雅也出现同比下降。[3] 3. 运动服: 运动服领域,跨国品牌和本土品牌在10月和11月都实现了线上增长的加速,这得益于史上最长的双11购物节。然而,波司登表示,由于天气较暖,11月的表现略低于预期。预计12月天气将更加适宜,因为东北季风的影响。我们认为产品/时尚周期(如安踏的马拉松跑鞋、斐乐的滑雪服、波司登的羽绒服等)对品牌表现差异更为重要。[3] 4. 全渠道策略: 品牌正在执行线上线下全渠道策略,包括线上(如新兴渠道Dewu)和线下,这表明销售数据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9] 5. 趋势品牌: 11月趋势品牌包括Comfy、Maogeping、美的、石头、Gambol、特步、Lululemon、Hayday和Pop Mart。表现不佳的品牌包括Nutrilon、Sulwhasoo、QuadHA、格力、拜耳和Carlsberg。[9] 其他重要内容 * 婴儿和补充品: 11月婴儿配方奶粉在线销售额同比增长-6%(10月同比增长+30%),但10月和11月合并同比增长8%,与9月同比增长8%持平。补充品类别在10月和11月合并中同比下降11%,而3季度同比下降7%。[19] * 化妆品: 11月,美妆线上GMV(天猫、淘宝、京东合并)同比下降51%,10月由于双11提前开始而同比增长92%。10月和11月合并,美妆线上GMV同比下降17%,主要受天猫和淘宝同比下降24%的影响,但京东同比增长39%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如果结合抖音渠道,11月24日/10月和11月24日线上美妆GMV分别同比下降36%和2%。[19] * 耐用消费品: 11月,家电销售额环比增长放缓,10月增长强劲,这主要受到今年双11提前开始的影响。将10月和11月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以排除这一影响,主要白色家电/厨房电器/RVC在Tmall+Taobao+京东上表现最佳,同比增长+19%/+22%/+53%,这主要得益于以旧换新计划。小家电和其他清洁电器也在10月和11月实现了同比增长,环比改善。[20] * 婴儿配方奶粉: 11月,婴儿配方奶粉在线销售额同比增长-23%(10月同比增长+48%),这可能是由于双11提前开始。10月和11月合并,婴儿配方奶粉同比增长2%。在本土品牌中,伊利(包括启赋)同比增长52%,其中启赋在10月和11月同比增长59%。飞鹤在10月和11月同比增长10%,而9月同比增长持平。在跨国品牌中,Biostime/Wyeth的增长优于行业,10月和11月同比增长+69%/+28%,而9月同比增长+24%/+34%。[62] * 美妆品牌表现: 大多数我们跟踪的公司在11月都出现了同比下降,这可能是由于10月由于双11提前开始而导致的订单前置。我们认为10月和11月合并(“双11期间”)是更好的解释,应该代表双11促销的完整情况。本土品牌中,Giant继续表现突出,10月和11月同比增长72%,主要得益于Comfy/Collgene的62%/185%同比增长。Maogeping/Kans也领先,分别同比增长82%和67%。Proya同比增长24%,核心品牌同比增长26%,Timage同比增长11%。上海家化同比增长23%,其主要品牌Herborist/Dr.Yu都同比增长31%/21%。Botanee增长大致持平,为4%,而Bloomage表现不佳,同比下降11%,QuadHA/Medrepair/Biomeso都同比下降24-45%,部分由Biohyalux的28%同比增长抵消。跨国品牌中,LG H&H表现突出,Whoo在10月和11月同比增长44%。资生堂在简单的基础上同比增长7%,主要得益于CPB的32%同比增长和较小品牌的正增长,部分由资生堂核心品牌的19%同比下降抵消。科丝美诗同比下降18%。雅诗兰黛/欧莱雅同比下降2%/3%,主要受Estee Lauder核心品牌/Lancome的19%/20%同比下降影响,部分由超高端线抵消。Amore继续表现不佳,同比下降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