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manoid Robots (6)_Who supplies to Tesla, Unitree and Figure AI_
2025-03-03 18:4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Tesla、Unitree、Figure AI、Xusheng Group(旭升集团)、Everwin Precision(长盈精密)等众多人形机器人相关供应商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训练方法创新:Figure AI的“Helix” VLA(Vision - Language - Action)模型比传统模仿训练更高效,传统模仿训练一个机器人学习单个任务需约500小时训练数据且新任务要重复过程,难以大规模进行;而Helix模型仅用500小时监督数据集训练,能拾取未遇过的小家用物体,通过桥接决策和机器人动作模型实现,有助于人形机器人更快学习更多任务,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瓶颈仍是电池续航和延迟问题[2][11] - 市场规模与成本预测:以领先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告为基准进行情景分析,基础情景下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34年的7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3%),成本预计从每台约5.8万美元降至2032年的约2万美元,2025 - 2034年每年下降11%,过去工业机器人2006 - 2017年成本每年下降约7%,Tesla 2017 - 2024年每辆车平均成本每年下降10%,随着产量增加,规模经济将快速降低成本[3][13][15] - 组件价值与供应商:除AI芯片/软件(占物料清单BOM的13%)和传感器(占17%)外,驱动、电机、减速器和滚珠丝杠等硬件组件在人形机器人中价值占比最高(55%),虽人形机器人未大规模生产,供应链可能变化,但已确定向Figure AI、Unitree、Tesla供应样品的中国公司及相关组件公司[4][16][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键人形机器人玩家信息:全球包括Optimus(Tesla Bot)、Figure 02等,中国大陆包括Walker S1、Star1等,介绍了各机器人的发布时间、公司、用途、高度、重量、有效载荷、电池续航、速度、价格、关节数量等信息[24][25] - 人形机器人价值链:上游组件包括电机、减速器等,中游设计/组装包括成像与感知、驱动与控制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装配、物流等[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