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财政、消费、投资、房地产、宏观经济、国际贸易、债券、权益、转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装备、数字经济等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政政策:2025 年财政政策略宽松,预算赤字率从去年的 3.8%上调至 4%,国债发行量从 4.5 万亿增至 5.66 万亿,地方专项债从 3.9 万亿增至 4.4 万亿,特别国债增至 1.3 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为 29.7 万亿,比去年增加 2.9 万亿,增幅 9.3%,但实际效果需观察地产市场走势[2][3] - 促消费政策:促消费被提升至战略高度,重点支持高频消费和服务消费,通过 3000 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潜力等方式促进消费,各城市或将发放消费券[2][5] - 扩大投资举措:设备以旧换新升级改造规模从 1500 亿元扩大至 2000 亿元,防止低效无效投资,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购房限制和推进户籍改革,稳定房地产市场带动相关投资[2][6] - 房地产政策:房地产被称为“周期之母”,对经济影响重大,关注因城施策调整限制性措施、推进收储和盘活房企及地方政府现金流、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建造好房子等政策,市场企稳情况需观察[2][8][9] - 美国经济政策影响: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加征关税可能推高通胀,冲击消费板块,动摇美股、美债和美元等美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全球资金或出现再配置趋势[2][10][11] - 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楼市股市,优化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预计 3 - 4 月可能降准,但降息空间有限,重视资产价格稳定[2][18][26] - 2025 年重点工作:围绕新生产力、扩大内需和国企改革,消费被置于首位,关注新兴产业(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智能制造、6G)、传统升级和数字经济[2][31][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财政政策执行情况:2021 年起每年财政支出增长未达预算,去年广义财政支出预期增速 7.9%,实际仅 2.7%,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及预期,今年广义财政支出预期增速 9.3%,实现情况需观察地产走势[4] - 城镇化与消费关系:城镇化是推动长期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内需,与稳地产政策重合,形成综合效应[7] - 美债收益率走势:近期美债收益率下降,但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若 4 - 6 月税收收入不及预期、财政预算案难产,或美国大幅加征关税,美债风险溢价可能上升[15] - 美元及其他货币前景:关注美元是否筑顶,认为欧元预期稍显乐观,看好中国核心资产重估空间,关注美股风险溢价与国债相比是否继续收窄[16] - 消费领域新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金标准提高 20 元至 143 元,医保标准提高 30 元,总体新增开支未超 1000 亿,生育补贴制度方案预计 5 - 6 月落地,以一次性发放为主[19][20] - 平台经济与去产能:平台经济反内卷针对电商直播带货外卖领域加强监管,实施消费专项行动计划促进消费增长、减少过剩产能[21] - 产能监测预警:政府进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关注钢铁水泥、光伏锂电等行业去产能政策落地[22] - 医药政策调整: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格医保基金监管制度[23] - 特朗普政策影响:特朗普政策使美国易出现滞胀风险、引发经济衰退,美股估值高且不确定性增加,全球资金或再配置,对中国可能是利好,美债二季度后可能面临挑战[24] - 2025 年经济亮点:AI 投资带来 0.3 - 0.5 个百分点增长,对冲部分关税挑战,强调消费需求重要性,物价形势有望好转,地方政府尾部风险有望降低[25] - 债券市场趋势与策略:2025 年债券市场不会出现标准熊市,近期持谨慎态度,建议在长端利率 1.7 以上建仓,选择久期较长的 30 年期国债,4 月降准或银行业重启买债有交易性机会,中短端胜率更高[29] - 权益市场机会:宽信用有助于 A 股非金融企业盈利预期,加大对科技创新等支持,对应权益市场相关板块估值将得到支撑,推动长线资金入市等举措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30] - 转债投资建议:适当兑现部分转债收益,关注板块间轮动机会[32] - 消费侧关注方向:新增扩大入境消费值得关注,潜在受益板块包括航空、OTA 和餐饮等[33] - 投资重点领域:关注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有效投资,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34] - 新生产力发展抓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升级和数字经济[35] - 龙头企业选择:选择重点支持区域内龙头企业应因地制宜,如低空经济关注深圳、合肥等城市的龙头企业[36] - 细分关注行业:新兴产业(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智能制造、6G)、传统装备(航空装备等)、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38] - 持续关注主线:泛科技领域、传统制造业升级和内需消费,主题层面关注智能制造、智能驾驶和低空经济[39]
内部的确定性与外部的不确定
2025-03-0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