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低空空管系统和无人机行业[1] - 公司:绿能慧充、诚益通、万方奥威、三个智能、卧龙电驱、宗申动力、莱斯信息、纳睿雷达、威海广泰[19][2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通用航空空管建设滞后:通用航空空管建设起步晚,缺乏明确规划和建设,依赖国外实践,传统模式简单功能有限,不适用于无人驾驶航空器,如无人驾驶航空器自主飞行主要通过高频语音呼叫确认,缺乏复杂流量管理和实时控制[2][4] - 无人机与有人机融合面临挑战:各地新建机构多为信息或协同类服务机构,缺乏真正的管制类服务,无人机体系分级不完善,目前仅在实验阶段尝试融合 FOS 与 USS 系统,部分地方划分飞行时间或区域避免空域冲突[2][6] - 重载无人机应用潜力大:重载无人机指 100 公斤以上产品,在基础建设和应急救援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性价比高于传统方法,如在电网巡检、桥梁吊装等方面[2][8] - 无人机市场有差异:消费级市场已成红海,大疆主导;工业级市场,特别是重载无人机,仍有较大增量空间,应用场景广泛[2][9] - 无人机空域管理面临技术挑战:需进行有人机与无人机隔离分析,缺乏高频/甚高频通信技术,依赖 4G/5G 公网传输数据,未形成完整框架体系,需大量资金投入[2][10] - ADS - B 技术应用情况不同:ADS - B 技术在有人飞行器中广泛应用,但在无人机中较少,民航局定义类似数据链路机制用于中小型无人机,中大型无人机方案尚不明确[4][12] - 空管系统建设需合理规划:空管系统建设复杂且投资巨大,涉及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三大核心网络,不同高度空域需不同层级政府协调投资[13][14] - 低空空域管理有进展:一些地区开始精细化低空空域管理,如深圳部分区域下放 300 米以下空域管理权限,但 300 米以上统一方案未明确,可通过增加天线和使用毫米波 5G - A 频段优化通信[15] - 低空空域监视系统建设关键:低空空域监视系统建设是开放关键,建议采用 5G 毫米波频率,但天线雷达成本高不是最佳方案,前期应重点保障监视网络构建[16] - 空域管理需细化:民航总局和军方将低空空域交地方管理,需进一步细化空域以释放更多可用空间,有效规划运营风险和航路网设计[17][18] - 无人机领域需政策推进和优化:无人机与有人机区别大,需专门政策推进发展,目前重点在监控和管理层面优化[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人机服务体系分为 UM(国家管理平台)和 USS(无人机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情报、信息、协同等服务,未涉及真正的管制类服务[5] - 无人机制约因素包括缺乏有效管理链路,依靠 4G/5G 公网传输数据,地面驾驶员管理不足,通信链路标准未统一[11] - 强制要求无人机安装 ADS - B 硬件接收有人飞机广播信号以制定避让策略降低碰撞风险[12] - 导航主要依赖卫星系统如北斗,监视系统是低空管制最难部分[15]
低空空管系统和无人机行业
2025-03-07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