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中国蓝天新机遇——空管基建篇
2025-03-07 15:47

纪要涉及的行业 低空经济、空管基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低空经济对空管基建的需求和挑战:低空经济发展使空管基建硬件端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需求和性能要求提升,软件端面临建立数字化低空运行环境挑战,且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论据是低空飞行具有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特点,飞行器种类繁多 [2][3] - 我国通航机场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国通航机场数量不足 500 个,各地积极推进建设,预计数量将提升 深圳计划到 2026 年建设 1200 个以上低空起降点 民航 ADS - B OUT 市场海外企业主导,国内机载设备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5] - 北斗导航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前景:北斗导航融入低空气管是必然趋势 论据是民航局规划到 2025 年在通航领域实现北斗应用,2030 年实现北斗国产替代产业链体系,2035 年全面覆盖民航领域,且各地已开始试点基于北斗的高精度立体交通图建设 [6] - 气象保障在低空气管中的重要性:气象保障至关重要,高性能气象雷达尤其是相控阵气象雷达有广阔发展空间 论据是低空气管区域天气变化剧烈、对流强烈,对飞行不利 [8] - 通信基础设施支持低空气域发展的关键技术:5G - A 技术适用于 300 米以下范围,卫星通信适用于 300 到 3000 米范围 论据是 5G - A 技术在通信与感知能力上更契合需求,需调整现有网络设计适应无人机上下容量不对称问题 [9] - 低慢小无人机在传统雷达探测方式下面临的问题:存在干扰多、速度慢、信号弱问题 论据是飞行高度低周围环境干扰多,速度慢难用多普勒效应测速,体积小反射信号量少 [10][11] - 5G - A 通信技术弥补传统方式不足的方式:通过提升上行速率、连接密度和降低时延弥补不足 论据是 5G - A 上行速率和连接密度较 5G 提升十倍,时延降低,具备通感一体特性 [12] - 投资关注领域:应关注基站设备和射频产业链 论据是需新增基站设备覆盖 100 米以上空域,调整波束配置,5G - A 频段高覆盖范围小需高密度通讯设备部署,使用更多天线阵子部署 massive MIMO 方案使射频组件需求量大增 [4][13] - 卫星通信在未来低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 300 到 3000 米空域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补充地面网络覆盖不足 论据是卫星通信覆盖面积广、传输距离远,距离终端用户近、时延短,发射技术降低成本,我国多个低轨卫星星座正在实施 [4][15] - 2025 年落地项目投资建议:关注管控软件(深城交)、通信领域(中兴通讯、海格通信及国电子)、导航领域(中科星图和航天宏图)、监视气象系统(四创电子、纳睿雷达及国睿科技) 论据是这些企业在各自赛道有优势,将受益于相关项目建设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飞行服务站一般配套在机场或起降点附近,提供保障类服务 [5] - 安徽合肥骆岗公园示范项目已完成无人物流与城市立体交通规划,并实现同一套管控框架下的协同运行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