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用事业价格展望1:天然气
2025-03-11 15: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公用事业(天然气) - 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昆仑能源、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新奥股份、九峰能源、深圳然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三桶油 2025 年合同气价调整 - 中石油整体合同气价稳中略升,浮动比例上调,非采暖季管制器资源占比从 65%降至 60%,浮动价格资源比例增加至 7%,各省门站价非采暖季涨幅 1.3 - 5.6 分,采暖季涨幅 0.7 - 7.5 分,加权平均涨幅约 2.6 分[4] - 中石化总体价格下调显著,基础量占比由 20%增至 35%,非采暖季上浮比例由 40%降至 30%,采暖季由 60%降至 50%,合同价格同比下调约两毛钱,华东地区采购价有下降空间[4] - 中海油因国际 LNG 长协价格下行,定价预计下调,三桶油气价差收窄,华东地区非采暖季天然气均价约 2.7 - 2.9 元/方,采暖季 2.9 - 3 元/方[2][4] 国内天然气进口市场趋势 - 进口管道气延续低成本增量释放,2025 年中俄东线达产,2027 年中俄远东线投产,预计 2025 年均价降至 1.64 元/立方米,同比下降 20%[2][5] - LNG 以长协进口为主,占比 74%,挂钩原油价格的长协更具竞争力,油价下降 10%时,长协均价有望降至 2.46 元/立方米[2][6] 天然气市场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能源局“稳油增气”,加快管网整合和储气设施建设,利好城市燃气公司,居民用气占比低的地区成本传导顺畅,上市公司 2025 年毛差有望向上[2][7] 国内天然气现货市场 - LNG 现货受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大,现货成本高于国内管道气,进口量下降,现货比例维持在 30%左右,需关注国际形势及政策变化[2][8] - 华南、华东、华北地区 AMG 现货价格分别降至 9.7、7.3、5.5 美元以下可形成替代效应,对应降幅 24% - 52%[2][12] 主要公司表现及展望 - 昆仑能源:预计 2024 年利润增长高单位数,核心利润持平,LNG 接收站和工厂提供稳定盈利,分红明确;中长期零售增速有望领先,2024 - 2026 年天然气销售板块税前利润维持 10%以上增速,股息率约 5.2%[3][14] - 华润燃气:2024 年用量不佳,2025、2026 年增速回升至 6% - 7%;顺价落地,毛差弹性显著,2025 年毛差 0.56 元,2026 年 0.58 元,销气业务盈利复合增速未来两年可达 15%以上;接驳利润占比下降,减弱对公司估值影响[3][15][17] - 中国燃气:基本面出现拐点,零售毛差恢复至 0.59 元,居民接驳量占比低于 15%,现金流恢复,维持高股息分红政策;预计未来三年利润分别达 45 亿、49 亿港币,分红每股 50 港仙,股息率约 7.9%[3][21] - 新奥股份、九峰能源、深圳然油:短期内 LNG 现货价格高,对核心基础设施有压力,处于观察状态;若 LNG 现货价格下降,可能有盈利弹性[22][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主要 LNG 进口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美国和俄罗斯,占进口总量 88%,中长期合同占比 94%,除美国与 Henry Hub 指数挂钩外,其余多与原油价格挂钩,也有少量混合定价[9][10] - 国际原油价格下降 10%,俄罗斯 LNG 中长期合同价格下降约 2.27 元,澳大利亚下降约 0.22 元,美国出口到中国的 LNG 中长期合同价格未来 2 - 3 年可能温和上涨,取决于欧洲天然气供应格局[11] - 2021 年中国 LNG 现货进口占比最高达 47%,2022 年后因国际气价上扬,现货进口量和占比下降,目前约 30%甚至更低[12] - 华南地区接收站多且成熟,进口管道气和国产气价格高,最先可能形成 LNG 现货替代效应;华北地区管道气资源丰富,形成替代难度大[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