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房地产、建筑建材、社区服务、城市更新 公司:当地国企规划设计类企业、大型上市建筑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城市更新的意义和现状 - 城市更新成为经济新抓手,缓解房地产下滑,满足居民需求,带动上下游产业和就业 自2019年以来累计开工28万个老旧小区改造,主要集中在2021 - 2024年[1][3] - 全国有142万个小区,其中17万个为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开工的28万个小区包含这些及存在安全隐患和公共配套短板的小区[3] 老旧小区改造 - 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政府投资 以某经济大省为例,2021 - 2023年总投资约180亿元,94%来自政府,百姓出资仅占3%[1][6] - 居民出资情况:居民出资情况复杂,大部分居民缺乏缴费意识,小区无物业维修基金,且居民多为退休职工收入不高,出资能力有限[4][5] - 存在问题:部门协调难、居民意愿摸排不足,导致加装电梯等项目难达成一致,影响进度;2005年之前建成的小区基础设施破损严重也需改造[7] - 重点方向:转向无障碍设施、智能化提升和社区养老服务,如增加光纤接入、充电桩安装及发展养老托育服务,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8] - 加装电梯:全国已完成加装13万部,相对于17万个老旧小区仍不足,总投资规模约2 - 3万亿元,一部电梯补助10 - 20万元[12] - 建筑节能改造:引入智能化能源系统降低能耗,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投资需求大,是重要组成部分[13] - 工程和材料需求:涉及土建、电气等多种工程,材料需求包括防水涂料、保温材料等,拉动相关产业链[14][15] - 每平米投资:建筑面积每平米基本投资250 - 300元用于基础设施提升,加上楼栋本体改造每平米增加约100元[17][18] - 建材占比:防水材料、北方保温隔热材料、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所需材料占比较大,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于此[19] 城中村改造 - 全国有2500个城中村正在改造,中长期直接投资预计达10万亿,带动间接投资15万亿,但进度较慢,2024年专项借款使用效率不足20%,各地正加速推进[9] 2025年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变化 - 专项债务偿还收入来源扩展,省级政府承担兜底责任,统筹调配项目实现跨区域平衡审计,缓解地方财政压力[2][10][11] 房屋体检业务 - 2024年开始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每五年进行一次房屋体检,每年抽样体检,由当地国企规划设计类企业或大型上市建筑公司承接,收费按总投资额比例确定,但非大城市财力有限,业务有不确定性,市场潜力大[16] 地下管线建设 - 15万公里地下管线建设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与老旧小区改造无直接关联,旨在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问题[19][20] 建筑层高新标准 - 国家提出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的新标准,初衷是提高居住舒适度和适应未来发展需求,若实施将影响新建住宅设计,提高生活质量但可能增加成本[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住建部最近发布的旧改政策强调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从抓项目、做体检以及对三类项目表态三方面推进,明确量化指标,强调完整社区建设[2] - 深圳市截至2024年8月已有1622个老旧小区,完成1363个改造任务,但完善类和提升类项目覆盖率不高,有提升空间且具借鉴意义[17]
旧改扩容+住宅提标,住建部两会新发声专家解读
2025-03-11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