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模拟 IC 行业 - 公司:德州仪器(TI)、ADI、圣邦股份、双邦股份、纳芯微、斯瑞普、简华特、耐心科技、艾维电子、金枫名园、英吉星、新鹏威、西迪威、美兴盛、韦斯瑞普、盛邦、CDV、DLV、BEV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规模 - 全球模拟 IC 市场 2025 年预计同比增长 4.7%,达 831.57 亿美元,此前 2023 - 2024 年下滑 [1][3] - 中国模拟 IC 市场 2024 年预计达 3000 万人民币,占全球需求六成 [1][3] 2. 行业特点 - 工程设计复杂,人才难复制;制造采用独特工艺,工艺和设备过时风险低;财务上资本投资低,产品种类多且生命周期长 [2] 3.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且分散,前五大厂商份额仅 50%,TI 和 ADI 领先 [1][5] - 中国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多集中于电源管理领域 [1][5] 4. 下游应用需求 - 手机及消费电子:手机是主要应用领域,总量稳定,高端化趋势驱动量价齐升;笔记本电脑走出低需求周期,AI PC 等带动模拟 IC 量价提升;可穿戴设备中模拟 IC 有一定占比 [7] - 汽车领域:是重要增长点,智能化提升单车芯片价值,电动汽车模拟 IC 用量远超燃油车,2027 年车用模拟 IC 价值预计达 300 美元 [1][9] - 传统工业市场:是长尾市场,近期有见底信号,电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 2025 年预计提升,工业自动化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11][12] - 通讯行业:2025 年中启动 6G 技术标准研究,2030 年左右商业化,带动模拟 IC 采购需求 [13] - 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带动核心电源应用模拟芯片需求,促进模拟 IC 增长并提升估值 [1][14] 5. 国产化率 - 目前国产化率较低,车规级半导体要求高是主因 [10] - 政策支持与产业配合将推动提升,工信部要求 2025 年国产芯片单位比例达 10%,总量达 20% [1][10] 6. 周期性与成长性 - 模拟 IC 周期与半导体整体周期同步但略有滞后,2025 年预计实现增长,智能设备等驱动创新周期 [15] 7. 公司情况 - TI:汽车模拟 IC 收入占比提升,2024 年收入超工业;扩产 12 寸晶圆降成本 [17] - ADI:汽车模拟 IC 收入显著增长,从 21 年的 17%提升至 24 年的 30%;营收稳定,产品多样,并购增强竞争力 [17] - 国内公司:各有侧重,如圣邦股份收入来自电源和信号链,纳芯微营收 90%来自汽车和工业等 [18] 8. 估值情况 - TI 和 ADI 2025 年 PS 估值分别约为 10 倍和 11 倍,中国 A 股部分公司 PS 估值与之相近 [24] - 中国 A 股模拟公司预计 2026 或 2027 年转向 PE 估值体系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上游代工主要以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为主,国内多数公司采用,部分如杰华特采用虚拟 IDM 模式,国际大厂如 TI、ADI 采用 IDM 模式,主流工艺是 BCD 工艺 [6] - 中美加征关税及反制措施下,中国模拟 IC 芯片价格有吸引力,加速国产化率提升,利于长期竞争格局发展 [21] - 全球主要模拟 IC 厂商 TI 和 ADI 在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 19%和 13%,合计 32%,中国可替代约 800 亿人民币美系厂商产品 [22] - 行业龙头个股如韦斯瑞普和盛邦受益于反倾销政策,一些小型模拟公司如 CDV、DLV、BEV、新鹏威等有反弹潜力 [23] - 模拟行业在半导体板块中基本面和供给格局改善,PS 估值滞涨,具备发展潜力,推荐关注并关注美国贸易政策 [25]
模拟IC:模拟行业深度报告
2025-03-12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