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策略联合行业解读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投资逻辑
2025-03-24 16: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海工装备、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军工、海底通信、海洋观测、海上风电 - 公司:西部材料、西部超导、宝钛股份、中国海防、亨通华海、亨通光电、中天科技、长飞光纤、烽火通信、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亚星锚链、天顺风能、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时代电气、振华重工、中汽集团、通宇通讯、中艺控股、康斯特、湘电股份、中国动力、长兴通、中科海讯、邵阳液压、中晶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表现:上周科技类主题回调,深海科技相关细分领域如页岩气、油气开采、水产养殖和海上风电逆势大涨,偏防御品种银行和贵金属有资金净流入;人工智能资本开支及DeepTech应用突破是AI产业链行情关键趋势,深海科技有新政策新技术催化,与内需相关周期类资产交易阻力小,有需求端阶段性催化时会迎来强修复行情[2] 2. 海洋生产总值: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5.9%,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7.8%,船舶工业、电力、旅游业等板块增速较高,但整体关注度仍有提升空间[3][6] 3. 海工装备国产化:海工装备分为辅助船只、资源开采装备、能源相关电力设备、深潜无人机/机器人四类,ROV国产化率达95%,资源开发装备国产化率约50%,投资应关注高国产化率且具性价比优势领域[3][7] 4.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洋油气是石油勘探重点,全球70%大型油田位于海上,技术进步降低单位成本,巴西盐下油田和圭亚那产量增长迅速,成本约为35美元/桶;中东与非洲有巨大发现,中国国内生产技术进步,渤海小型联合大规模生产及南海南部储量未充分开发展示潜力[3][11][13] 5. 海上油气开发成本:技术进步与发现大油田摊薄成本,巴西与圭亚那主流油田成本基本在35美元/桶左右,有时低至28美元/桶,未来原有开发成本可能被拉低[12] 6. 国内生产技术突破:中国近大陆架区域生产技术领先,深水生产技术取得突破,但深水装备国产化仍有30%空间[3][14] 7. 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行业前景:未来几年保持正增长,国内工作量预计增加,海外市场有开拓空间,半潜式平台预售良好,新兴市场有潜力;海上油服行业估值受油价波动影响,但只要油价不跌至三四十美元以下,行业景气度不变,目前公司估值反映一定悲观预期,长周期有绝对收益,2025年油价波动带来调整是布局窗口[15] 8. 军工领域投资机会:军工船舶和水下装备与深海科技契合,水下战场重要,水下攻防体系发展有战略意义;水下作战体系各环节需先进材料和技术支持,钛材用于舰船和海工装备,中国舰船及海洋装备用钛及钛合金与俄美有差距,增长空间大;无人潜航器发展为钛材应用带来动力,推荐关注西部材料等公司[17] 9. 海底通信发展趋势:海底通信是全球互联网互联互通核心网络,AI等技术发展使投入增加,未来几年数据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18] 10. 全球海底通信产业现状和历史:全球海底通信产业增长迅速,95%跨境数据传输依赖海底光缆通信系统,2020 - 2024年新增海底光缆公里数显著增加,海洋通信始于电缆通信,现代海缆时代始于1998年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光缆部署,90年代以来每年投资超20亿美元,总投资超500 - 600亿美元[19] 11. 中国在全球海底光缆市场地位:中国起步晚,全球约500条海底光缆,中国参与建设十几二十条,排名第22位,但近年来投入加大,亨通华海是主要集成商,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四[20] 12. 推动全球海底通信产业发展因素:AI带来的需求和存量替换需求,2020 - 2024年部署量增加是对存量互联网厂商替代或重建[21] 13. 亨通华海国际竞争力:自2008年成立,从承接国内短距离项目发展到稳居全球前四,具备完善系统设备、工程总包资质和施工船,能创建成套装备体系,资质获国际广泛认可[22] 14. 海洋通信行业未来趋势:在AI需求及存量替换需求推动下持续攀升,中国政府将深海科技列入“十四五”规划并加大投入,亨通华海手持订单超60亿人民币,中天科技等公司具备交付能力,行业值得关注[23] 15. 海洋观测与跨洋通信联系:海洋观测与长距离跨洋通信系统和部件基本类似,末端设备不同,近岸观测末端设备为传感器或探测仪器,中国已有相关公开项目[24] 16. 海洋近岸观测网市场规模和相关企业:市场规模约500 - 600亿人民币,亨通光电市场份额攀升,长飞、亨通、中天和海兰信等公司有参与潜力[25][26] 17. 海上风电行业前景和推动因素:海上风电是深海科技发展抓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重点,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深海装备及新能源成增长引擎,政策支持下大批历史遗留项目启动施工,预计2025年国内海上风电装机量达12 - 15GW[27] 18. 风电零部件需求和紧缺情况:风电零部件需求持续紧张且有望涨价,大兆瓦风电零部件供需紧张且扩产周期长,8 - 10兆瓦陆上风电场及10兆瓦以上海上风电场大型铸锻件、大型叶片和齿轮箱紧缺,中国企业有产品出海外机会[28] 19. 海外市场对中国风电企业影响:德国新财政政策为中国企业提供出口机会,东方电缆、大金重工等公司承接海外订单提升业绩,联洋智能控股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提升修复盈利能力[29] 20. 投资标的推荐:看好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明阳智能、金风科技和运达股份,关注亚星锚链、天顺风能等受益标的[30] 21. 深海科技领域划分:包括深潜、深钻和深网,深潜用潜水器探测,深钻用钻探船打孔,深网构建海底观测系统[31] 22. 政府对深海科技关注变化:政府对深海科技关注逐年增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改为“深海科技”,外延更全面,强调科技属性[32] 23. 深海科技产业链重点:上游关注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深海装备制造,下游是具体应用[33] 24. 深海科技优势企业:装备制造方面中船系企业等有优势,核心零部件方面中艺控股等企业有布局[34] 25. 深海科技产业优势地区:上海、深圳、厦门、海南产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政策扶持力度大,是重点发展区域[35] 26. 投资建议:投资者关注中游装备制造和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选择具备核心技术壁垒、高配套价值量及强国产化替代逻辑的企业,结合区域发展情况把握投资机会[3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3月19日,广东、上海、厦门共同召开“海洋经济圆桌会议”,上海市提出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 - 2035)》,福建和青岛也发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5] - 全球水下压力传感器市场预计到2028年规模达800多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超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