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股、债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 - GDP增速:预计维持在5%以上,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好于预期,受益于消费、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良好表现,净出口未拖累增长[2][3] - 消费:1至2月增速4.0%,低于市场预期4.5%,但高于去年全年3.5%和四季度3.8%;计入以旧换新政策因素,增速有望达4.5%左右[2] - 出口:整体数据弱于预期,但出口量较强,价格受关税影响下滑;1至2月进出口增速较去年有所提升,净出口未拖累一季度经济增长;3月出口情况可能略强[2][3] - 基建投资:广义和狭义基建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利项目增速快,市政投资显著上升;今年预计不低于去年水平并可能增强[3] - 房地产市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边际走弱,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改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持续减弱,但对一季度GDP仍有正面拉动作用;放松调控措施有望稳定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 货币政策 - 状态:处于适度紧平衡状态,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短期内基调不会重大调整;应从更长时间维度观察,是一种状态而非单次行动[2][4] - 对市场影响:未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产生负面影响,实体经济未受利率上行或信贷转弱影响[4] 财政和消费政策 - 财政:今年预计有3万亿左右增量资金,包括特别国债、赤字率上升和专项债5000亿,将加快支出进度,提高地方政府干预意愿[5] - 消费:需扩大补贴范围,如服务消费、生育和失业相关补助,相关政策将逐步落地[5] 股票市场 - 风格切换原因:无风险利率持续回升,通过风险溢价提升估值;科技板块业绩预期未显著提升,交易拥挤度达历史极值,易受负面事件影响;行业间风格从消费转向高股息稳定类及金融板块[6] - 影响因素:海外基本面变化(如4月2日关税预期不确定性)、三月中旬至下旬海外市场大幅调整,可能影响投资者情绪,引发市场波动[7][8] - 海外市场调整影响:影响港股和A股市场风险偏好,各行业板块成交额收缩,市场处于消化前期估值阶段,上行动力待加强[9] - 风格变化及轮动情况:表现为结构性轮动调整,资金倾向选择此前未大涨的板块,如高股息、煤炭、银行板块;市场可能进入结构性上涨和平衡阶段,让各板块估值回归平均位置[10] - 大盘指数上行推动因素:需要其他板块共同推动,如地产成交及房价持稳、基建开工率高、消费类数据增长;若趋势延续,将从高股息和稳定类板块扩散至地产链、大金融等板块[12] 利率走势 - 短期利率:上行可能接近尾声,货币政策处于总量宽松观望阶段,降息和降准短期不太可能落地[13] - 央行操作影响:通过MLF招标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等措施降低银行成本,降成本逻辑依然存在[15] 利率衍生品市场 - 显示资金面预期缓解迹象,但远期利率和LPR报价未回到上行前水平,与货币政策防风险意图一致[16] 未来宽松时间及利率区间 - 七天回购利率可能维持在1.70 - 1.80左右区间,总量宽松政策落地前,资金利率是市场引导重要因素[17]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七天回购利率关系 - 历史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未跌破250日均线,目前点位1.85,250日均线位置1.96;市场合理波动区间下限约1.7 - 1.8,上限约1.95 - 1.96[18] 短端和长端利差 - 收益曲线平坦,上周十年与一年期限利差收窄至30个基点,平坦化可能有陡峭化空间,中短端可能更具优势,建议从短端开始做传导[19] 短、中、长期国债波动区间 -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维持窄幅波动,总量宽松政策落地前,波段交易震荡区间继续存在,需关注货币政策信号[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去年12月底至今年初行业轮动节奏可作参考,当时TMT板块突出后量能收窄,行业风格轮换,今年基本面无根本性转变,但产业预期提升,资金主导行为可能延续至今[11]
首经对话录:股、债市场的拐点到了吗?
2025-03-2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