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报季来临,寻找顺周期和科技的景气线索
2025-03-25 11: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电信、医药、汽车、基础化工、机械设备、计算机、非银、有色金属、军工、银行、电池、券商、软件开发、电子元器件、工程机械、航运港口、市商行、股份行、云计算数据中心、稀土磁材、农化工、经济化工、锂电池、吃喝玩乐、医疗、消费电子、互联网、文娱、出版、消费者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后周期等行业 [2][4][5][8][9][10][11] 公司:港股互联网 A 级佰研、商车、锂电龙头、船舶及消费电子面板等 [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报季股价影响因素:财报季业绩重要性显著提升,个股和行业业绩预期上修时股价表现较好;1 - 3 月业绩预期与股票涨幅背离,科技催化加速此现象,3 - 4 月科技股超额收益回调,此时应关注业绩好的板块和个股 [2][3] - 财报季值得关注的行业:财报季上游行业表现好,一级行业中电信、医药等领域业绩预期上修比例高,二级行业中电池、券商等细分领域有显著业绩预期上修,四月应关注这些细分领域龙头股 [2][4] - 科技股财报季表现:科技股财报季通常超额收益回调,但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受益大厂资本开支的领域有抗跌性,科技股短期退潮时应持有云计算、大模型相关资产,4 月后风险资产回暖或带来反弹 [2][5] - 2025 年市场环境及投资策略:2025 年市场流动性充裕,经济失速或大复苏风险低,科技行情 5 - 6 月有第二波上涨机会,应关注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机会,特别是 AI 相关机器人领域 [2][6] - 2025 年投资策略建议:四月关注景气方向如电池、电动汽车等,财报季后布局 AI 应用主线科技股,重视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长期趋势机会 [2][7] - 顺周期投资方向:顺周期投资不简单追求地产复苏,应关注供需两端出清至低点的细分领域,如稀土磁材、有色金属等 [2][8][9] - 红利在市场中的作用:红利不再是唯一重要因素,资源类红利周期属性上升,相比纯红利更推荐有 10% - 20%以上业绩增长、股东回报达 2% - 6%的白马股,以及因 AI 技术应用获成长估值的消费电子及互联网港股 [2][10] - 未来一年投资策略:全年策略分三个梯队,即 AI 加应用加机器人、消费者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后周期股票,根据季度调整比例和仓位;短期关注风格再平衡,核心是业绩预期上升的顺周期领域,风险资产上升有科技和白马股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条主线,科技板块不足时找“红旗”股票 [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2025 年股息与 2024 年在 A 股市场不是同一股息率,因所需风险补偿不同;港股纯红利以配置思路通过 OCI 账户增值;去年上半年前因估值压力不推荐有业绩增长和股东回报的白马股,去年下半年后这类股票不再面临估值压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