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电动两轮车行业 公司:雅迪、爱玛、台铃、九号、小牛、格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国标影响 - 塑料件重量限制:新国标规定整车塑料件占比不超整车重量5.5%,以放宽后铅酸电池63公斤算,塑料件不超3.4公斤,厂商面临挑战,可能增加成本,影响消费者需求,且车辆仍可能超重[3][4][5] - 北斗定位功能:非强制但成趋势,头部企业已标配,国家希望借此追踪事故,但消费者需求不强烈,成本高(终端溢价100 - 200元),短期内厂家加装意愿不强,商用领域需求迫切[4][6] - 其他变化:取消强制脚踏骑行能力,销售标配头盔,体现安全与便利平衡[4][7] - 企业应对策略 - 研发新车型:头部企业采取多种方案并行,储备完全合规、部分合规等方案,可能使用低成本替代材料[4][9] - 生产和销售布局:2025年9月1日起禁产老国标产品,12月1日起禁售,企业在6 - 8月增加老款车型生产,提前发货,同时布局符合国标的新产品[4][11][14] - 市场需求预判和库存管理:企业根据以往数据预判市场需求,9月1日前完成生产并发货,确保符合国标的产品同步布局到门店[15] - 老款车销售策略:企业采取积极策略,略微超出经销商需求量10% - 15%,在查处严格地区铺设合规产品[16] - 行业格局变化 - 有利于龙头企业:新国标提高行业集中度,龙头企业在成本、渠道和供应链方面有优势,中小企业竞争困难[18][19] - 智能化趋势:电动两轮车智能化体现在无钥匙出行、安全功能、导航和手机APP互联等方面,新兴互联网企业更注重全面智能体验,传统企业侧重实用功能[4][24][25] - 新兴品牌影响:九号销量接近200万台,小牛百万台左右,预计未来2 - 3年将显著影响传统电动两轮车市场[27] - 成本和利润情况 - 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减重材料和北斗定位上,整车成本上浮200 - 400元,终端售价预计上涨约500元[4][17] - 成本结构:以终端售价约3000元车型为例,电池占35%,电机占15% - 20%,铁件和塑件灯具各占10%,悬挂系统占10%左右,电子控制系统超15%[21] - 经销商和企业利润:经销商拿货价2500元,售价3000元,利润500元;企业出厂价2500元,利润约400元,生产成本2000 - 2100元[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北斗系统供应链:北斗系统供应链相对成熟,定位领域企业较集中[8] - 行业整体发展:行业进入存量阶段,总量稳定在5500万 - 6000万台之间,短期内受政策刺激,但总体量变化不大[28] - 三月份销售情况:三月份整体销售同比增长,爱玛同比增长约15% - 20%,受小旺季和政策驱动[29] - 海外市场问题:目前海外市场车型标准不一致,厂商多修改国内车型出口,未来需针对不同国家开发产品[30]
电动两轮车专家交流
2025-03-2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