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机接口&AI 医疗的全球趋势
2025-03-25 11: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脑机接口&AI医疗 [1] - 公司:翔宇嘉禾智能、汉威科技、穆迪、Lisi、冠昊生物、迈普医学、北京新智达公司、上海阶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杭州强脑科技、赛德斯医疗、华为、中科信息、三博脑科、世纪华通、创新医疗、柏林科技、元山科技、Kerlink、New Natures、New Tech、Black Rock、老虎科技 [2][8][10][11][12][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末,脑科学医疗类应用产出约2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7%;至2030年,脑健康、交叉学科和强人工智能总体量预计达1.1万亿美元 [2][3] - 医学应用:脑科学可治疗躯体功能障碍和精神类疾病,如中国有1198万阿兹海默病患者,2024年底预计认知轻度损害阶段患者积累约5477万例 [2][4] - 政策支持: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相关技术纳入医保支持,涵盖82项收费标准,支持力度超美国FDA [2][6] - 高校进展:中美高校团队在脑机接口研究上均有突破,如美国MIT、斯坦福大学等,中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 [7] - 上市公司表现:多家上市公司在脑机接口不同领域有所建树,如翔宇嘉禾智能和汉威科技在柔性数据传感器交互方面表现优异 [2][8] - 公司成果:北京新智达公司高通量神经信号芯片关键指标优于竞争对手,单通道成本大幅降低;上海阶梯医疗在柔性电极领域全球领先;杭州强脑科技在非植入性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并已港股上市 [10][11][12] - 技术潜力:脑机接口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有巨大潜力,可改善患者症状 [13] - AI影响:AI大模型及Deep Learning对医疗行业带来范式革命性冲击,AI辅助诊疗系统重构医疗场景 [14] - 供应链情况:脑机接口设备供应链长,各环节价值量明确,中国厂商在上下游领域均有显著突破 [17] - 应用落地:脑机接口技术最早可能在医疗领域落地,消费级应用也有广阔前景,植入式与非植入式技术可互相赋能 [18][19] - 技术难点:脑机接口技术发展面临信号采集与处理精度、设备成本控制、用户接受度等问题,以及材料和社会接受度方面的难点 [20][21] - 规范标准:中国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支持新技术发展,需建立伦理委员会规范技术发展 [22] - 竞争优势:行业内部分企业有科研院校支撑,如新智达、阶梯医疗、老虎科技等,海外也有重要企业 [23] - 应用前景:大规模应用更可能集中在非植入式便携设备上,植入式设备产业化进程漫长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神经教育学通过神经端口反向知识输入,强人工智能有硅基与碳基融合算法,大脑仿真版可对意识进行模拟仿真,军事安防和特种作业有未来应用 [5] - AI可缩短创新药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合规性,优化供应链和仓储管理,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加速数字化健康生态系统发展 [14][15] - 复旦大学开发的小布医生可用于说服儿童家长接受正规医学建议,AI辅助诊疗系统可优化医院管理流程 [16] - 无线闭环系统有望替代传统导线并降低成本30%,柔性电极采用石墨烯技术提高性价比三倍并扩展通道数量 [17] - 经颅磁刺激结合核磁共振导航将提升定位精度并降低误差,脑机接口与药物联用、消费级脑电帽调控睡眠等有应用场景 [17] - 阿兹海默症早期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多种方式结合神经算法干预效果显著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