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行业的海外布局趋势
2025-04-15 08: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子行业、半导体行业、封测行业、半导体设备行业、模拟板块 - 公司: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金银河、歌尔、利群股份、南斯、博通、高通、MPS、NXP、ST、金色集成、通富微电、华天、应用材料、范林、科磊、TI、ADI、安森美、华润微、芯联集成、盛邦安全、思瑞浦、纳芯微、杰华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关税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生产布局影响显著:企业海外投资倾向观望,等待局势稳定;中国公司海外生产设施受欢迎,全球化布局成中下游客户共识;国产替代趋势不受关税政策变化影响[2] 2. 中国电子行业向越南、泰国和墨西哥转移生产基地:自 2017 年起转移,越南因综合成本优势和关税优惠成首选,泰国侧重汽车领域,墨西哥配套北美客户;2023 - 2024 年布局加强,歌尔 2024 年越南综合营收占整体营收 21.5%,其他公司海外产能占比小于 10%[2][4] 3. 劳动力成本差异显著影响电子产品制造业:美国劳动力成本约为中国 6.5 倍,电力成本上下浮动 20%左右;将 iPhone 16 Pro Max 工厂迁至越南、泰国、墨西哥、美国,物料清单成本分别变化 -6%、 -4%、 +1%、至少 +52%,美国搬迁后总成本可能至少翻倍[5] 4.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设厂运营效率较高:如歌尔、利群股份和南斯等企业,工厂利润率通常在 5% - 10%之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产业环境较好[6] 5. 难以完全取代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越南、泰国和墨西哥劳动人口远不及中国(7.8 亿),承载能力有限,可部分承担对美供应链需求[7] 6. 国内头部半导体代工厂未海外布局,以本土市场为主: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和金银河未在海外设生产基地,收入主要供应大陆本地需求或出口供应链中心[8] 7. 北美市场在中国半导体行业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 2022 年的 20%降至 2024 年的 12.4%,2024 年第四季度不足 10%;博通和高通贡献较多,华虹第五代北美客户收入占比维持在 10%左右[9] 8. 中国头部晶圆代工厂承接本土及国际订单:中芯国际和华虹承接本土设计企业订单,可能成为未来积云媒体产能转移选择;华虹与 ST 合作 40 纳米车规 MCU,预计下半年影响收入;金色集成聚焦 DIDIM 和 CS 业务,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合计收入超 90%[11] 9. 封测行业对北美市场依赖度高但海外工厂布局完善:头部企业前三大客户多为美国公司,美国客户 2024 年预计占比接近三分之二;海外工厂贡献超 60%收入,韩国市场占整体营收一半,新加坡亨鑫科技约占 10%[12] 10. 半导体设备行业受关税影响加速替代进程:中国大陆厂商对美国基本无敞口,关税冲击使美系设备进入中国更难;2024 年中国大陆前道设备市场规模接近 500 亿美元,占全球 42.3%,未来三年投入达 1000 亿美元,高于美国[13] 11. 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在中国大陆营收预计下滑:三大公司对中国大陆出口占比约 40%,库存囤积结束,新关税政策将加快营收下滑趋势[14] 12. 国产设备有望替代美系设备提升国产化率:未来转口贸易限制或被考虑,晶圆厂将逐步替代美系设备;2024 财年美国三大设备公司对中国大陆营收合计 206 亿美元,占中国市场约 40%;美国核心零部件公司 AMS 出口规模 7.8 亿美元有望被国内替代[15] 13. 模拟板块中长期自主可控逻辑明确:渗透率快速提升且空间巨大,TI 和 ADI 等国际大厂中国营收敞口超 60 亿美元,国内模拟公司年度营收总量 300 - 400 亿人民币,国产化空间大[16] 14. 国内模拟制造企业积极扩展:华润微模拟代工业务收入占公司 100 亿盘子五成左右,深圳 12 寸生产线预计今年爬产 5000 - 1 万片;芯联集成 2024 年模拟收入预计超 1 亿,今年可能增长五倍以上,规划 12 英寸产能 10 万片,今年有望扩增 1 - 2 万片[17] 15. 关注国内模拟厂商投资机会:关注类似 PTI 的平台龙头公司如盛邦安全、思瑞浦、纳芯微;关注主题催化或绑定大客户、自主可控逻辑明确的公司如杰华特[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虹主打特色工艺,在关税影响下收益可能更明显,正在推进 55 纳米 BCD 工艺升级,2019 - 2024 年间模拟业务复合增长率接近 30%[10] - 通富微电第一大客户 AMD 封装份额达 80%,境外收入占比 66%,马来西亚槟城工厂贡献 32%;华天境外收入 36%,马来西亚工厂贡献 26 亿元,占总营收 18.1%[12] - 对维持电子行业以中国厂商为主生态圈及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充满信心,汇报后将继续更新研究成果并保持交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