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短期爆发到生态常青:对IP商品化可以更乐观些
2025-04-15 08: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日本 IP 玩具行业、全球卡牌行业、中国 IP 玩具行业 - 公司:万代、多美、Sanrio(三丽鸥)、布鲁克、卡游、TOP TOY、广博股份、创源股份、鲁信创投、阿里体育、邻邦、木棉花、泡泡玛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日本 IP 玩具行业 - 发展历程:历史悠久,21 世纪初下行,2005 - 2006 年整合形成万代和多美两大公司,亚洲金融危机后涌现爆款产品如宝可梦卡牌等[3][5] - 竞争格局:由万代和多美主导,万代擅长 IP 角色类玩具,多美以原创性玩具见长[3] 万代公司 - 核心竞争力:IP 价值最大化,与东映集团合作,垄断日本儿童男孩玩具市场,通过全年龄向 IP 多元收益[3][6] - 高达 IP 特点:最赚钱的自由 IP,游戏和玩具收入贡献相近,有长期增长潜力,收购版权提升运营效率[3][7] 多美公司 - 疫情前情况:缺乏本土化 IP 资源,依赖美系合作,获宝可梦欧美授权但盈利能力受限,中止合作凸显本土化重要性[3][8] - 疫情后发展:借助全球玩具市场 beta 效应走出困境,有四个板块,转型线上营销,开拓成人娱乐产品[3][9] Sanrio 公司 - 发展周期性:约每十年一个周期,经历 Hello Kitty 火爆、业绩承压、开拓授权业务、停滞、再聚焦授权业务等阶段[11] - 中国市场表现:与阿里体育合作,IP 授权业务利润率达 40%以上,带动整体业绩增长[12] 日本三大 IP 玩具企业估值 - 疫情前:多美和万代 15 - 20 倍,Sanrio 20 倍左右[13] - 疫情后:Sanrio 提升至 50 倍左右,营收增速 40%以上,万代和多美营收增速 20%左右[13] 全球卡牌行业 - 发展趋势:90 年代末诞生,21 世纪初至疫情前发展平稳,疫情后全球卡牌产品爆发式增长[14] - 爆发原因:线下竞技类游戏回归,收藏属性需求激增,揭示国内 IP 商品化市场潜力[15] 中国 IP 玩具行业 - 发展前景:上游优质资源集中,中游玩具商品化公司呈现头部效应和大单品效应[16] - 市场空间:儿童向男孩玩具市场潜力约为日本三倍以上,全年龄向市场潜力也有三倍以上[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万代电子宠物机拓麻歌子年销售量曾达 2000 万 - 3000 万件,二代产品峰值销售量达每年 6000 万件[3] - 日本万代在 IP 角色模型领域占有 50%以上市占率,卡牌业务相对一般,宝可梦和游戏王是日本主流卡牌类目[17] - 推荐关注的公司及其优势:布鲁克产品力等强,2025 年有拓展成人向机会;卡游有热门 IP 合作资源,成本低玩法有收藏溢价;TOP TOY 分季度营收增长渗透中游;广博股份 2024 年把握红利,2025 年拓展商品;创源股份布局国内 IP 商品化,有股东资源优势[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