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下一代减重药物梳理,关注潜在出海机会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减重药物行业 - 公司:礼来、诺和诺德、强生、阿斯利康、辉瑞、罗氏、默沙东、安进、众生、东宝、信达、联邦制药、KBioScience、BioNTech、Solar Rock、Beryl、吉利德、韩瑞、瑞博、ZLAN、Audi牛、莱凯、纳斯达克上市企业、Viking、Turn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减重药物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与增长:2023年全球GLP - 1药物销售额超500亿美金,预计到2030年达1300亿美金,减重适应症未来五六年有近30%的复合增速,需求旺盛[2][3] - 市场份额:主要份额被礼来和诺和诺德占据,司美格鲁肽和另一分子贡献主要份额,且更多赋能由糖尿病治疗产品贡献,但减重产品上市晚,2023年增速超50% [3] - 市场供需:过去一两年美国市场供应不足,是供给驱动市场,不过需求端仍旺盛,礼来的替尔泊肽技术营收虽受库存波动影响,但后续恢复较快环比增速;因药品短缺,美国可根据503A 503B法案使用相关药品 [4]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根据诺和诺德估算,2023年国内GLP - 1市场约95亿 - 100亿人民币,大部分产品由糖尿病产品贡献 [5] - 市场格局:目前两款产品减容效果较好、需求旺盛,未来一两年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长期两到五年减容业务有迭代升级空间 [6] 减重药物未来需求与升级方向 - 减重效果:目前减重药物将肥胖且无并发症人群相对减重从节食的5 - 10个点提升到15% - 20%出头,但不同人群响应不同,糖尿病患者效果相对较差 [6][7] - 依从性: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用药一两个月就停药,依从性有提升空间 [7] - 体重长期管理:大部分患者用药一两年停药后约一年有近三分之二体重反弹,需要长效产品及停药后通过口服等方式长期管理体重 [8] - 保存肌肉:节食等减肥方式会掉肌肉,保存肌肉对消费者是好概念 [8] 减重药物研发方向及进展 - 超长效:目前有抗体化或增加FC线段、在CMET构型基础上修饰侧链脂肪酸等三个路径;安进的Maritime在2024年底公布的PHASE - 2B数据中,52周减重20%左右,但不良反应导致的减药率达11%,高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6% - 7%;美股新上市企业候选分子12周减重11%,高于司美格鲁肽前12周爬坡期数据;众生和东宝双靶两周给药数据达或超司美格鲁肽相应时间点减重幅度;海外仅安进在该赛道有布局 [9][10][11][12] - 口服:分为多肽口服和小分子口服两个技术平台。多肽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产能稀缺,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去年约30亿美金,占整体10%;礼来小分子口服Q1在2024年Q3有减重三线临床数据读出,36和45毫克在36周减容达14% - 15%,但爬坡激进,部分组因不良反应停药比例高;阿斯利康公布的MAD数据中,四周加强组糖尿病患者减重5.8%,后续会优化爬坡流程;吉利德ASC30四周平均体重下降超6%,安全性好,将推进美国Phase2a临床;辉瑞产品胃肠道副反应高,超50%患者停药,第二代产品因副反应终止临床,目前一代产品在做临床一期研究;罗氏收购的卡莫斯GLP - 1双靶小分子口服临床一期高级量组减重7%,但临床二期进展慢 [12][13][14][15][16][17][18][19] - 多靶点:TripleTi减重数据好,有商业化潜力;玛仕度肽在中国临床9毫克组对15毫克替尔泊肽有减重优势,对肝脏相关代谢疾病有临床获益,但有不良反应和停药问题;礼来认为零售三期下半年数据显示大量减重维持在22% - 24%;诺和诺德卡格列肽与司美格鲁肽复方制剂68周减重22.7%,部分未给满剂量人群达25%;罗氏与ZLAN合作开发M0,机制与肠促胰素互补,可提升受体敏感度、避免减重平台期;GLP1 + GCGR赛道海外药企布局方向更多是肝相关代谢疾病 [21][22][23][24][25][28] - 减脂不减肌:是较好消费概念和特定人群临床获益方向。短期关注口服和多靶点联用管线落地、临床数据读出和商业化;长期关注三到五年后布局。靶点布局主要有靶向受体和靶向因子两个方向。礼来2023年7月收购的比马在Face2临床中48周绝对减重6%左右,但整体脂肪减少超20%,肌肉增加3 - 4个点;阿斯利康参与6P企业靶点合作,有优先购买权;terra用受体trap,regeneral有两个抗体分别靶向Myostatin和Activin A,今年下半年有数据读出;Bioquagin用工程化改造的adnectin类抗体;Solar Rock选择性靶向Myostatin前提,联用替尔泊肽PC2A数据二季度读出,第二代抗体今年三级推进临床;Beryl开发口服的瓶脊素受体调节剂,联用司美格鲁肽数据表现一般 [30][31][33][34][35][3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众多大药企肿瘤药大品种未来几年专利到期,海外药企焦虑,围绕肿瘤ADC布局,同时重视代谢领域特别是减重市场 [2] - 替尔泊肽去年在海外市场无营收,中国市场去年下半年获批 [5] - 阿斯利康双靶还有一个Amylin靶点,部分管线因数据等原因从联邦制药做BD交易,约20亿美金 [28][29] - 罗氏计划2024年启动联用GLP1的非速临床,其生产因子抗体每4周给药一次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