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政策风向到市场主线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消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科技、金融、房地产、传统基建、制造业、服务业、航空航天、小型计算机、互联网软硬件、电子设备、智能网联汽车、AI终端设备、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绿色经济等;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 - 扩内需提升消费:中国经济转型使供给能力上升、需求相对不足,政府重视需求和消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延续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首位;有供给端和需求端政策,如创造消费场景、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强化消费权益保护、改善消费环境等供给端政策,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健全社保体系、提升财政补助标准、发放育儿补贴等需求端政策;3月16日政府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政方案[2][4][5][6] - 投资于人:首次提出,意义深远,可从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理解;生育、教育、医疗、养老、灵活就业和新市民保障等政策既涉及人口数量和质量,又关联供给和需求,如育儿补贴有助于提高生育增加人口数量、提升需求,高校扩招提升人口质量、属于供给端政策,医疗补贴提升供给质量,提高基础养老金偏向需求端,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改善人口质量、助力城镇化提速;投资于人是应对经济挑战的良方,是中长期投资主线,短期政策已开始实施,会映射到股市板块[2][26][27][28][29][30] - 新智生产力: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支出向科技领域倾斜,科技、教育领域支出增速目标分别为8.3%和6.1%,高于总体支出水平目标的4.4%;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三大领域支持发展,如首次将巨声智能、6G纳入国家战略,开展新技术等大规模应用示范,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一代智能装备发展,扩大设备更新范围等;中国发展新生产力有制造业强国、市场大、经济规模和范围经济规模大、品种多等优势,政府通过强化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主体创新活力[2][32][33][34] 2. 消费相关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适时而生,契合经济发展要求,与以往方案不同在于强调供给的同时向需求倾斜,将居民增收和加强社保等偏需求政策放靠前位置,体现对需求端重视;回应市场关切问题,如多措并举稳住股市作为拓宽财产性收益渠道的重要方式,将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列入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可改善企业现金流、提升需求和消费[12][13][14] - 以旧换新政策:2024年财政支持力度1700亿元,拉动社零增速1个百分点,乘数约2.8;通常政策实施时间越长效果可能递减,单价更贵商品当期乘数越高,如汽车乘数通常比家电高;今年3000亿以旧换新政策值得期待,但因去年四季度力度大基数高,今年四季度乘数可能下降[15][16][17] - 中国消费空间: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近年在55%-56%,横向比较偏低,消费空间大;经济越发达或越不发达的经济体消费占GDP比例越高,中国处于中间阶段,消费提升空间大;研究表明消费金额占比低并非因价格低,中国绝对价格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吻合,部分领域考虑民生价格偏低;消费分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商品消费空间主要在提质升级,服务消费如医疗、教育、文娱等领域提升空间大[18][19][20][21][22][23][24][25] 3. 货币政策 - 今年货币政策主基调宽松且灵活,随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当前风险溢价仍偏高,可关注降低风险溢价,如盘活存量土地和房产收储,对稳房价、改善企业现金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意义,该政策已在操作且有更多空间;清理企业欠款账款可阻断对企业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财政和货币在这方面有较多协同空间[35][36][37][38][39] 4. 资产重估 - 有深厚宏观基础,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三个阶段,2000 - 2008年出口起飞带动投资,2008 - 2009年起因外围危机和劳动力增速放缓,加速发展房地产和传统基建,之后金融周期见顶,转向依赖科技创新和人口质量;经济增长模式变化,新经济传动上升,传统经济传动下降,导致资产定价变化,股市板块定价改变,投资者对新经济板块信心更强[40][41][42][43][44][45] 5. 宏观眼中的科技股 -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二战后二十年和二十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的两轮科技创新中,科技股涨幅高于非科技股,第二轮创新中科技股表现更优,新公司相对老公司表现更好;从理论上,新古典学派用现金流切割模型,科技股高风险高收益,第二轮科技创新速度可能更快、降成本更快、相对估值更高,还受全球化影响;凯恩斯学派讲究不确定性和动物精神,科技创新和科技股想象空间大,易影响投资者情绪,如科网泡沫破裂时股市调整;中国加强金融监管,可规避金融风险,让科技股市场更健康发展[47][48][49][50][51][52][53][54][55] 6. 美国经济政策 - 美国政府政策复杂,如削减政府支出、打压油价、对内减税、对外与贸易伙伴产生摩擦等,目的可能是让制造业回流和优化财政支出,但实现目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变化、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带来负面效应;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担忧,风险偏好下降,体现为股市、汇率等市场波动[56][57][58][59][60] 7. 大财政重启 - 2021年上半年提出相关报告,疫情后西方主要经济体财政加速,美国财政债务可持续性受质疑;从历史经验看,美国财政理念经历平衡财政、功能财政、新古典强调的平衡财政等阶段,2020年疫情后财政扩张带来通胀上升;财政创造货币更基于实体,易推升通胀,大财政重启后低通胀可能消失,目前美国通胀未回到2%;财政对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有影响,通胀预期波动加大,对股市影响偏利好,对债市影响偏利空[61][62][63][64][65][66][67][68][6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金典金公众号有资产重估合集至少六篇报告,还有货币变局等相关报告,以及宏观眼中的科技股报告,可进一步关注[40][46][47] - 关于美国红馆写了一系列报告,可进一步关注[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