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行业(涵盖泛AI、半导体、新能源、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 公司:字节跳动、小米、三星、苹果、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科技行情表现 - 自去年9月24号以来,科技股引领A股和港股市场行情,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49%,科创芯片指数涨幅超90%,科创信息软件涨幅超50%;2025年开年以来,恒生科技涨幅超20%,科创芯片和软件业开发涨幅超10% [1] - 上周泛科技板块大幅调整,恒生科技指数连续5个交易日累积跌幅达9.3%左右,科创芯片指数同期下跌5%-7% [2] 科技行情驱动因素 - 宏观政策以及资本市场制度的改革转向,提升了投资者风险偏好,推动AI产业趋势加速落地 [1] 科技行情历史回顾 - 2013年移动互联网科技行情由多种技术驱动,智能手机渗透率从30%左右突破到70%,形成基本面支撑,虽年中出现20%左右技术性调整,但全年推动指数创新高 [4][5] - 2015年科技行情是流动性驱动,杠杆资金推动流动性扩张,初期由估值抬升驱动,部分企业后期实现盈利增长 [6][7] - 2023年一季度AI行情由ChatGPT模型推出引领,美债利率回落辅助,外生性特征强,覆盖面窄,缺乏本土化基本面支撑,行情快速退潮,持续约四个月 [8][9][10] 2025年科技行业现状与展望 - 中国科技正从技术孵化向商业化应用加速转化,不同细分领域产业周期位置不同:泛AI产业链处于应用渗透期,半导体处于国产替代攻坚期,新能源进入成熟期 [12] - 半导体领域设备瓶颈待突破,光模块2024年800G出货量突破300万只,2025年进入技术迭代期;大模型领域DeepSeek技术突破缩小与海外差距 [13][14] - 新能源领域光伏和电能成熟,电池板块下一代技术在形成中;智能驾驶领域价值重构,小鹏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覆盖52个城市,华为无图方案智能驾驶成本降低70% [14][15] - 机器人产业从机械臂向具身智能进化,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成本从五十万美元降至两万美元,预计2025年迎来爆发拐点 [15] 流动性情况 - 2025年1月末货币发行量环比增长,同比增速保持9.2%中高位水平;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从2月底的1.9左右回落到3月3号的1.8;A股市场成交量和两融交易活跃度高,风险偏好高;2月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无风险利率下行预期改善科技公司融资环境,流动性中性偏宽松 [17][18] 盈利支撑情况 - A股电子、半导体、通信科技等板块2024年营收增速较高,龙头港股科技企业和AI相关企业因技术突破和资本开支指引提升盈利预期;半导体设备和光模块等硬科技领域盈利增长确定性高,新能源、疫苗、半导体设计等领域受技术迭代风险影响盈利相对较差 [19] - AI眼镜、AIPC、AI手机等有望驱动产品升级迭代,拉动消费电子增长 [20] 投资建议 - 中长期看好科技板块,其已形成技术突破、政策护航和资本共振的盈利驱动框架 [21] - 投资关注方向:AI算力和芯片领域,如GPU、HBM、光模块等核心半导体领域;AI应用端,如医疗、金融、智能驾驶等行业与AI结合的龙头企业;消费电子领域,如AI眼镜、手机等端测产品 [22][23][24] - 3月份建议均衡配置,以宽基指数(如A500)为基本盘,卫星资产考虑科技催化相关板块 [25] - 2025年全年关注科技、消费和红利三个赛道,可重点关注科创芯片指数、恒生科技指数 [26][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判科技行情持续性、波动特征和高度需关注业绩落地、可预见项目及流动性大环境 [11] - 不同科技细分领域所处阶段不同,决定其盈利短期效果,投资时需关注所选板块细分领域周期及盈利对应情况 [21]
如何看待本轮科技行情的持续性?
2025-04-15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