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历史上的独立行情及本轮展望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港股、美股、房地产、硬件设备、半导体、科学消费、零售、软件服务、电信服务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表现差异:2月至今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涨幅分别高达27.8%和19.8%,同期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分别下跌4.5%和7.3%,呈现港股走强美股走弱态势[1] 2. 历史类似行情:2015年4月是中港牛市行情最后加速阶段,美股横盘,后因金融监管加强等因素行情扭转;2022年6月和12月出现三次港股背离美股走强,触发机制是中美经济相对形势扭转,中国经济预期强化,美国经济走弱且通胀数据抬头[2][3] 3. 2024年行情分析:4 - 5月港股独立行情与2022年类似,是交易地产增长政策预期;7 - 8月最后两周美股交易美国衰退,受私人消费和净出口拖累,实际GDP为 - 2.8%,通胀数据虽未明确抬头但关税有影响[4][5] 4. 美国经济对中国资产影响:美国交易衰退和美股调整对中国资产影响取决于各影响路径强弱新旧;若美国基本面走平或走弱幅度不大,叠加中国基本面改善,可能出现港股强美股弱;若美国资产链弱化明显,美股调整幅度大,全球性配置基金可能减退全球风险资产避险,对中国资产利空;当前美国无足够证据支撑衰退,外部环境对港股威胁不大[6][7] 5. 港股基本面分析 - 估值层面:港股估值相对合理,不算太贵也不算绝对便宜,恒生科技指数因过去一年盈利上升,估值较健康,估值分数不高,全球横向比较来看定价也较合理,中国资产定价主要受利率水平影响[8][9][10] - 盈利层面:港股基本面最先建立,这是其表现比A股强的原因;后续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股基本面领先但互联网平台业绩基数抬高后的变化,二是港股市场能否迎来正周期主升浪要看地产周期能否企稳[11][12] 6. 行业拥挤度和资金流向:硬件设备、半导体和科学消费、零售行业拥挤度处于近三年高位,软件服务和电信服务不算太拥挤;南向资金继续流入成长板块,减退红利板块,从领域来看南向还有可观潜在资金,但短期存量基金受合同限制,增量无明显回升,快速买入后有超买或过热风险[14][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过去几个月在政策特殊输出下,地产高频数据有企稳迹象,但需求侧暂无特别强的引擎,传统行业无强烈增加资本开支或刺激的迹象,即便高频数据企稳也可能只是阶段性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