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振内需-OTA与旅游服务新趋势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OTA(在线旅游)行业、旅游行业、酒店行业 - 公司:同城旅行、携程、美团、抖音、飞猪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投资价值 - 同城旅行:是OTA最受益需求端新趋势的公司,需求有红利,OTA竞争格局好,货币化率稳定提升,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稳定增长 [1][2] - 携程和同城旅行:当前估值不到15倍,因中概股大幅波动所致,空间较大;进入四月旅游旺季,政策和需求预期提升,估值会快速提升 [4] 行业规模测算 - 大盘增速:交通增速参考GDP增速,未来GDP增速4 - 5%,交通票增速可能增加1 - 2个点,未来三年交通kicker在5 - 7%;到2025年,中国交通交易DTV约2.3万亿,酒店住宿约8500亿 [6] - OTA规模:2023年旅游线上化率达35%,预计2025年达36%,OTA率约74%;2025年交通票务线上交易额1.4万亿,佣金率3 - 3.5%,佣金规模约420亿;酒店交易规模约3500亿,佣金率7 - 8%,佣金规模245亿;OTA净佣金收入规模在1000 - 1100亿 [7][8] 景气度判断 - 结构景气,量比价好:消费结构性变化明显,旅游景气度高位稳定,但需求出现变化,单一景区和目的地客流持续性不高,供给水平较差、同质化严重,有开发潜力区域供给端升级需时间和资源投入 [9][10] - OTA最受益:消费者倾向在交通票省钱,将预算用于酒店;OTA既赚量的钱也赚价的钱,更赚价的钱,交通票按单张票价固定佣金,量增带来整体收入提高,长途出行增长带动住宿需求,OTA在酒店住宿赚量和价的钱 [11][12] 竞争格局 - 格局改善:OTA行业进入成熟期,大型平台有其他重要方向,中小平台收缩,订单集中提升带来利润率提升 [2][5] - 覆盖度差异:携程覆盖中国95 - 97%的供给,美团覆盖度与携程类似,抖音、飞猪覆盖度有差距;高端酒店更愿意在携程销售,因其价格体系更正常 [13] - 场景维度有限分散:OTA相对标准同质化,供给侧无独占性,价格有一定优势但不构成绝对优势,存在跨边网络效应;携程核心场景为高价值计划性出行,美团崛起于本地生活住宿场景,两者是同等级对手;内容平台更多用囤券场景维持业务存在,不会对竞争格局构成巨大颠覆 [16][17][18][20] 战略梳理及增长空间 - 携程:2016 - 17年决定出海和国际化战略布局,要求海外收入占比达50%;做自己的APP摆脱对小程序和微信的控制,向上整合供应链,布局旅游和生活服务 [21][24] - 同城旅行:短期战略是提升已拉新客户;销售费用率较高,与携程在利润率、毛利率、净利润率上有差距;依赖携程流量和供给,需降低依赖,针对一线城市消费特点提供特色化供给 [22][23][24] 产业链定价权及利润率趋势 - 理论与阶段差异:理论上酒店要素端崛起会降低OTA溢价权,但要看阶段;中美OTA溢价权不同,中国OTA比酒店品牌早,预定需求不较真,OTA为酒店品牌贡献间夜数在15 - 20% [25][26] - 现阶段情况:目前中国酒店供给端增长较快,70 - 149间房物业量截止2025年3月增速为8.7%,15 - 30间房增速约10%;酒店会员引流不够,对OTA依赖度提升,一到两年内供给无大拐点,目前无理由向OTA要求降价 [27][28] AI对OTA模式的影响 - 短期冲击不大:AI可绕开消费者非理性环节,但中国流量割据,数据无法打通,垂类AI面临复杂场景、专有化数据等问题,抬高行业金融壁垒,扩大技术优势,短期不会对巨头产生特别大冲击 [30][31][32] - 长期可能颠覆:长期不应低估AI对OTA模式的颠覆,打败携程的可能不是其他OTA [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携程估值低估:主业低估,海外业务Trip目前营收约85亿,年增速50%,未来有望达200亿收入,稳态下营业利润OPM能达30%,至少带来800 - 1000亿市值重估空间 [33] - OTA继续推荐:OTA尤其是同城旅行有自身核心逻辑,如低线城市服务率提升和线上化率提高、利润释放等,能提升估值空间,OTA是旅游出行板块的ETF,继续推荐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