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市场(涵盖科技、互联网、医疗、红利等板块) - 公司:嘉实基金 核心观点和论据 嘉实基金介绍 - 嘉实基金成立于1999年,拥有公募、机构投资、养老和海外投资全牌照业务,截至2013年底,各类资产的管理规模超1万亿人民币,累计服务客户超1亿,连续10年处于行业前列[2]。 - 指数团队有20年指数研究和管理经验,获19座被动投资相关金牛奖,是全行业金牛奖获奖较多的公司[3]。 港股市场近期走强原因 - 基本面支撑:港股科技板块盈利触底回升,如互联网行业从2021年进入周期低谷,2022 - 2023年逐步触底并重新上行,周期修复早于其他板块[5]。 - 估值优势:恒生科技市盈率仅20倍左右,处于均值以下一个标准差,约20分位数,相对估值低;而纳斯达克互联网AI等行业市盈率达40 - 50倍,处于历史高位[6]。 - 资金流向:美股处于敏感位置,利好预期大多反映在估值中,投资者寻找更低估优质资产,恒生科技及中大股核心资产发起估值修复,带动港股整体估值修复,今年恒生指数涨幅超15%[7]。 - 南下资金增加:南下资金比例升高,虽目前占比20%,外资占比仍更高,但南下资金有望对港股通标的形成资金支持,且南下资金偏好科技和红利板块,有利于AH溢价收窄和相关资产估值抬升[10][11][12]。 港股市场后续机会 - 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约一次,若超预期降息,有利于港股持续估值修复[16]。 - 经济修复:今年经济修复更好,有利于港股板块业绩提升和股价支撑[16]。 - 科技方向:AI可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周期长,恒生科技龙头股切实受益于AI,如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收入,且性价比高,估值修复进程可能刚起步[20][21]。 - 政策层面:海外特朗普关税及对外关系处理难以预期,若针对中国,港股资产情绪可能受挫;若针对全世界,中国成为避风港,港股有望迎来估值抬升[17]。 看好的港股风格 - 科技板块(恒生科技):AI周期下会反复成为市场热点,长期投资机会丰富,龙头股受益于AI,估值修复进程刚起步,调整时值得低位布局或定投[20][21]。 - 医疗板块:今年可能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创新药今年到明年有望触底,部分过去未盈利的创新药未来一两年有望实现盈利;港股医药板块有望受科技板块催化迎来估值修复[22][23]。 - 红利板块:港股红利资产股息率高,如很多红利指数股息率达7.5% - 8%,远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性价比高于债券,适合作为长期底仓配置;在股息率高时买入,可通过大市值、高流动性筛选避免低估值陷阱[23][30][34]。 红利资产投资分析 - 投资策略关键指标:选择持续稳定高分红、股息率高的股票;关注避免价值陷阱,可通过大市值、高流动性筛选剔除[29][30][34]。 - 收益表现:绝对收益表现亮眼,与债券趋势接近,有一定替代关系;相对收益在市场风险偏好低、中美利差走弱、财报披露季等阶段占优[37][39][41]。 - 与A股红利资产对比:港股和A股红利资产相对和绝对收益表现一致,风格相似,都适合长期配置;港股红利资产平均股息率更高,如港股通高股息指数2018年以来平均股息率7.9%,历史峰值11%;红利风格走强时,港股红利指数阶段性弹性更好[47][48][49]。 普通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方式 - 指数基金:风格稳定,指数方案既定,易做预期管理,但场外指数基金交收资金效率低[57][58][59]。 - ETF:资金效率高,交易属性好,可做回转交易,适合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初阶投资者可选择定投或低位分批布局,高阶投资者可尝试核心卫星资产配置、日内交易等玩法[59][60][6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港股市场交易特点:无涨跌停限制,个股波动大;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交易时间、机制与A股不同,需用港币结算[53]。 - 开通港股通南下交易权限门槛:个人净资产50万人民币左右[52]。
港股双赛道PK:科技VS红利!怎么选
2025-04-15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