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2.0对全球贸易&航运市场的潜在影响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远洋运输、船舶制造、制造业、计算机电子产品、运输设备、电器设备、化学制品、机械装置、干散货运输、集装箱运输、油品运输、气体运输、化学品运输等 [2][6][9] - 公司: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达菲、贺博特等船司 [3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2.0政策核心观点 - 政策组合权:从需求端对商品加征关税,从运力端对中国船舶工业进行301调查,影响全球及中国市场 [1][2] - 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出口量下降、出口目的地和国内产能转移加速;中国船舶成本上升、运营效率下降、订单转移;远洋运输运费受影响;中国对美直接贸易量下降、转口贸易和区域贸易发展、船司船期发运节奏紊乱、运费上涨 [2][3] - 长期影响:美国经济下滑、中国船舶订单转移、航司重新布局航线运力、制造业供应链重新布局 [3] 策略建议 - 单边策略:现货不跌,期货不建议做空;做多关注旺季合约,如六、八月合约 [4] - 跨期策略:四六、六八、八月和十月合约走反套逻辑,可继续关注,若反转可能意味着抢运或出口好转 [4] 背景分析 - 贸易与经济关系:全球贸易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走势相关,海运贸易各细分领域构成全球海运贸易主要成分,除08年经济危机和20年疫情期间,其他时段呈高速增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作用重要 [5][6] - 美国贸易伙伴关系:美国从2000年开始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首征关税,不同国家贸易领域不同,中国加征关税幅度较大;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比重下降,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比重回升且稳定;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制造业等行业贸易逆差大,这些商品对美进口依赖度不高但易受价格影响 [6][7][8][9] 关税1.0政策影响 - 影响商品:主要影响谷物、集装箱货物等,部分制造业行业关税提高较多,综合税率19.3% [10][11] - 各行业影响:谷物替代性强,后期影响小;液化石油气对国内影响小;19年集装箱因疫情抢运有正向影响;铁矿石、煤炭、小宗散货、车辆等在关税1.0时未受太多关注 [12][13][14] 关税2.0政策影响 - 贸易量影响:影响总贸易量上升,被加征关税商品占全球海运贸易量从0.7%上升到1.8%,对全球贸易影响比关税1.0大 [20][21] - 涉及国家和税率:涉及中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等,美国对加拿大非能源产品加征25%关税、能源产品加征10%关税,对墨西哥所有商品加征25%关税 [21][22] - 各行业影响:干散货中部分小宗散货可能有风险;集装箱市场影响比1.0大,目前实施关税3.5,潜在关税6.7;原油、石油产品、液化气对欧洲和加拿大市场有影响;汽车相关供应链市场潜在影响大,目前加征4%关税,还有7.5%待加征 [25][26] - 对中国造船工业影响:美国对中国船舶运营商和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收费,保护美国本土造船业,但美国造船工艺在全球微不足道,中国船队数量和订单数量全球最多 [27][28] - 受影响航线:干散货运输影响9条航线,总体量不大;集装箱运输影响6条航线,占比大;液化气运输影响2条航线;化学品运输影响4条航线 [29][30][31] - 对船司和企业影响:船司靠泊美国港口次数多,增加船舶费用,影响进口;船司调整运力,加大对东南亚或南美区域运输调整 [31][32][33][35] 市场影响和策略 - 市场影响:中美贸易下滑,中欧贸易受间接影响;2025年1 - 2月直运贸易量有新跟踪数据;3月中旬多数航线运价大幅下跌,部分航线好转;欧指期货四月合约受近月合约影响大,六月及后续合约不确定性大,价格偏震荡 [37][38][39][40] - 交易策略:单边策略关注六月和八月合约;跨期策略目前适合做反套,抢出口情况未显现 [4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制造业产能向越南转移,美国从中国和越南进口商品有相似性,相关行业中国对美出口下降,越南对美出口增长 [17] - 东南亚市场中,越南、印度、韩国、日本可能替代中国部分产业出口,中国可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规避关税影响 [19] - 货代行业可能改变模式,选择DPP需货代公司有更强风险控制能力 [36] - 关注欧洲是否加深与中国贸易合作,影响欧洲期货远期合约价格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