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芯片行业、家电行业 - 公司:汇顶科技、盛邦、金威、TI、ADI、RADICI、SPM、安森美、汇川、禾川、MindSphere、TARC、台积电、GIL、PCI、SolarEdge、Micron、思瑞浦、圣邦股份、德州仪器、瑞时、中怡国际、韩国东部、惠普、STMicroelectronics、芯瑞普、新威凌、圣邦微、纳芯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关税政策及原产地规则变化影响 - 市场混乱,客户观望,经销商或提价:中美关税政策及原产地规则变化致市场混乱,客户多观望,原厂报价暂未明显变动,但经销商可能将所有库存视为需加关税而提高整体价格[1][2][3][14][15] - 企业应对方式:中国企业可能通过转口、走私或利用美资企业在欧洲工厂转运规避关税[3][14] - 库存管理受影响:某企业5000万欧元库存仅一半需加征关税,但经销商可能将所有库存视为需加征,提高整体价格,使客户承担更高成本,经销商面临更大风险[15] 2. 国产化替代趋势 - 趋势加速:自2021年结构性缺货起,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加速,国内工业巨头已积极进行替代预案,修改设计参数以适应国产芯片,并推动国产厂商加大研发力度[1][5] - 替代品类:低端消费电子、基础工业控制等领域芯片因性能要求低,易快速替代;高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因技术门槛高,需更长时间全面替代[6] - 国内龙头企业表现:汇顶科技等在国内模拟芯片和功率芯片市场产品开发领先,盛邦、金威等国产品牌已被客户优先采用,电源管理和信号链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显著[1][7][8] 3. 芯片价格和销量趋势 - 总体稳中有降:2024年到现在,各类芯片价格总体稳中有降[9] - 预计国产品牌芯片价格上涨:受关税影响,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结束前,国产品牌芯片价格将上涨,汽车电子领域反弹最快,高端工业控制、工业电源及医疗设备等领域也将受影响[1][9][10] 4. 不同类型芯片受关税影响情况 - 汽车电子领域受影响最大:汽车电子领域国产替代率低,仅约10%,加征关税后市场反弹最快;高端工业控制、工业电源及医疗设备等领域长期依赖外资品牌,加征关税后涨价速度更快[1][10] - 美系模拟芯片承受能力:美系模拟芯片在系统中价值占比通常不高,系统制造商短期内能承受并部分传导给终端用户[11] 5. 模拟芯片市场情况 - 全球市场占比:模拟芯片在汽车行业全球市场占比高,美国公司如安森美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工业控制领域,TI嵌入式产品在国内替代品少,占比增加[12] - 整车成本占比:模拟芯片在整车中成本占比较小,但关税导致成本上升使客户替换意愿增强[13] 6. 企业竞争情况 - TI与国产品牌差距:TI拥有数万种料号,国内龙头仅有几千种,即便加总所有国产品牌料号也仅约1万种,且同质化竞争严重,TI在数量和技术积累上具明显优势[3][25] - TI竞争策略:TI通过延长交期、捆绑销售和牺牲部分利润吸引巨型客户,维持市场份额和利润[12][29] 7. 市场行情和企业策略 - 第一季度出货情况: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增长,但价格稳中下降,市场不温不火,品牌同质化竞争严重,内卷现象严重[18] - 公司策略:公司采取观望态度,催促客户提货,未大规模囤货,根据客户意愿和预测增加库存,但国产品牌交期普遍拉长[32] 8. 家电行业出口情况 - 出口表现强劲:小家电出口至美国表现强劲,大家电如空调等也表现尚可[19] - 影响因素:出口需求强劲和补贴政策是推动家电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19][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中小客户和贸易商情况:中小客户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全面,贸易商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囤货,观察市场变化并适时出售以获取更高利润[16] 2. TARC公司生产转移情况:TARC公司有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台积电或欧洲的意向,但涉及复杂流程,短期内实现转移难度较大,且需考虑成本增加、关税变化等因素[17] 3. GIL公司应急预案:GIL公司作为大型企业,具备应对供应链断供问题的预案,可迅速调整供应链[21] 4. 原产地认定及企业应对措施:传统上封装测试地为芯片原产地认定标准,美国加征关税使规则变复杂,企业可将封装测试环节转移至东南亚获取原产地证明,需灵活调整供应链策略[22] 5. 国产芯片厂商挑战与机遇:国产芯片厂商面临市场份额和客户需求挑战,但随着贸易摩擦升级,客户开始增加国产品牌采购量,未来存在较大潜力[23][24] 6. 芯片设计数量和质量重要性:芯片设计中数量和质量都重要,功率器件国产替代相对容易,模拟器件国产替代难度大,TI等公司在模拟领域具优势[27][28] 7. 囤货现象影响:贸易商囤货预期未来价格上涨,愿意为美国原产地认证库存加价10%,一级代理商因交期长、库存有限未大量囤货,根据实际需求采购和分销[31] 8. 德州仪器独供产品问题:德州仪器一些主控芯片如DSP在国内几乎无替代品,数字类主控芯片具“卡脖子”价值[33][34] 9. 国产化进程挑战:大型医疗客户国产化意愿强烈但进展缓慢,模拟芯片在精度和质量上难达美国品牌水平,美国品牌在模拟芯片领域仍占优势[35] 10. 晶圆原产地报关情况:2025年海关按晶圆原产地进行关税判定并严格执行,购买美国原产地芯片按此报税将增加100多个点关税,美光科技报价未上涨,最终报关时才需缴纳相应关税[36] 11. 客户反馈和需求情况:客户对海外产品价格和关税承担情况未显著变化,虽推动国产替代品但客户反应不强烈,客户根据需求增加部分订单但仍观望,需客户提供更长时间订单指引以便提前备货[38][39] 12. 非美系产品和供应商情况:非美系产品可能带来红利,二级和三级供应商能享受到第一波红利,初步评估可剔除15% - 20%进口产品,替代比例将随关税执行逐步上升[40][41] 13. 国产公司市场份额和替代情况:TI和ADI在国内市场体量接近50亿美元,现阶段国产公司能替代约20%进口产品,预计抢到10亿美元市场份额,实际替代比例可能只有2%[42] 14. 国产公司价格和交货期情况:国产公司价格上涨是趋势,涨幅不确定,5亿美元市场份额平摊到国内龙头企业可能导致交货期拉长,受市场需求预期变化影响[43] 15. 客户备库存情况:客户是否备库存取决于话语权及对未来价格上涨预期,大客户追求零库存或VMI模式,若认为国产供应稳定且不涨价,可能不增加库存[44][45] 16. 模拟芯片国产替换比例:集中精力开新料号,两三年内模拟芯片领域可实现一定程度国产替换,功率器件替换速度可能更快,难度大的器件五年内未必能完成替换[46] 17. 模拟芯片领域优势国产公司:新威凌、圣邦微和思瑞浦在模拟芯片领域具较强竞争力,新威凌表现尤为突出,TI专门成立打击纳芯微办事处应对竞争[47]
芯片供需及原产地认定变化影响
2025-04-16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