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弘则-关税博弈与科技行业机遇和挑战
2025-04-16 11: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进出口、贸易、货代、科技、电子、消费电子、创新药 - 公司:华为海思、中芯国际、台积电、苹果、高通、英伟达、英特尔、寒武纪、海光信息、小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半导体产业竞争状态、趋势及驱动力 - 竞争状态:处于全面出击阶段,对传统半导体强国形成冲击,在成熟制程工艺领域国产化比例超 50%,高端市场对美国公司构成竞争威胁[1][4] - 发展趋势:中低端技术市场逐步国产化,高端领域待突破制造工艺,未来五到十年自主化高端半导体将有显著进展[7] - 驱动力:中美摩擦政策性波动加速国产化进程,AI 投资需求推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为中国半导体带来机会[1][3][4] 中国高端半导体市场挑战与发展 - 挑战:大部分由海外特别是美国公司生产,华为海思受美国打压,制造工艺落后,美国限制设备出口[1][5][6] - 发展:华为海思等公司在高端半导体设计领域具备竞争力,但国产化提升不明显,未实现大规模替代,未来有望缩小差距[1][6] 中美贸易战对半导体行业影响 - 推动国产化:对华为等企业的限制推动进口替代和国产化升级,2023 年电子板块 ROE 虽回落但处于过去十年 50%-60%分位[1][8][9] - 关税豁免:美国对部分电子产品关税豁免,涉及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等,对中国供应链实际影响有限,但政策不确定性增加[1][9][10] 美国关税政策反转对供应链影响 - 短期波动:市场因关税调整出现波动,但中国供应链已通过海外配套产能和转口贸易对冲,加征关税实际影响不大[10] - 中长期影响: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增加,部分公司将产能转移,国内公司需重新构建全球产能分配,但近期政策反转对国内苹果供应链公司是利好[10][11] 关税政策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影响 - 影响有限:中国半导体产品出口美国比例低,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小,中国反制措施利好国内市场,推动 CPU 和模拟芯片等国产化替代[1][13] 全球半导体市场现状及趋势 - 现状:2023 下半年到 2024 年进入复苏上升阶段,AI 投资需求是关键驱动力,但增量需求增速放缓[14] - 趋势:未来机会在于 AI 应用端落地,如智能手机等硬件创新带动新需求,国内公司短期关注国产化及关税利好,中长期重视 AI 创新增量需求[14] 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因素 - 短期不确定大:特朗普计划说明对半导体行业关税态度,需审慎观察并从中长期视角评估影响[15] - 产业环节差异:中美处于不同产业环节,并非简单此消彼长,需综合考虑多种变量[15] 美国经济现状及影响 - 回归正常:从异常状态向正常状态回归,职位空缺数下降,失业率未显著上升,但通胀对就业冲击加剧[16] - 不确定性大:中美贸易战缓和但关税压力仍在,经济落地不确定性大,美国经济面临较大风险[16][23] AI 产业发展影响 - 产业变革:发展呈现与互联网不同特征,更接近制造业,带来巨大产业变革,预计 5 - 6 月可能是大周期第三个买点[25] - 电子板块机会:过去处于投入期,未来 AI 应用推进将为电子板块带来更大机会[26] 中国企业制造业能力提升及影响 - 能力提升:全球顶尖企业不断涌现,在创新药、电子下游产业等领域表现显著[3][25] - 核心资产选择变化:这些领域成为新一轮中国核心资产首选,与之前以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有差异[25] 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出海机遇 - 多方向出海:包括手机和汽车等行业,虽美国市场可能丢失部分份额,但其他市场机遇大,创新产品需求向海外扩展[27] 传统电子品牌发展前景 - 需求改善:苹果等传统电子品牌过去几年表现不佳,但未来两三年内需求预计改善,硬件创新将出现较大机会[28]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中国科技产业影响 - 短期有挑战:存在关税问题,美国针对医药和电子行业制定关税[29] - 中长期看好:反制措施可能遇困局,中国资产状况改变,看好中国资产,5 - 6 月是较好买点[29] 中国公司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优势及红利 - 具备竞争力:在传统消费电子、AI 增量需求及出海战略等方面具备绝对竞争力,能享受发展红利,未来三年是关注重点[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球关税对行业影响:全球关税变化对进出口、贸易、货代行业产生显著影响,美国进口港口处理量受影响,引发关税豁免等争论[2] - A股市场情绪周期:三月末开始下降,目前接近一个月,成交金额回到 1.5 - 1.6 万亿水平,日均 1 万亿以下是阶段性情绪见底信号[17] - 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近期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剧烈,对经济金融体系产生较大流动性冲击,美国经济形势可能比预期更困难[18] - 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配置:目前尚未显现增配趋势,中国资产拐点未到,机构投资者降低风险偏好,需谨慎应对[20] - 中国公司应对关税影响方式:中长期可通过在越南、印度和印尼等地建设配套产能对冲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电子制造业具备全球领先地位[21] - 中美贸易战经济关系特点:美国贸易逆差与金融账户资金流入对应,美股盈利增速超 GDP 增长,美国难以逆转贸易逆差[22] - 美国经济金融市场风险:虽短期情绪缓和,但美国经济面临较大风险,美股隐含风险大,需等待 5 - 6 月数据观察是否缓和[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