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
2025-04-16 23:4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药、电子产品、汽车、新能源汽车、光伏、高端芯片、工业软件、高端机床设备等制造业 - 公司:苹果、戴尔、英特尔、华为、小米、海尔、宁德时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和现状 - 自 2018 年特朗普上台,美国以保护国内居民收入与就业为名对超 5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2025 年采取对等关税等多种措施,最高关税达 245%,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双方关税不断升级[1][2]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变化 - 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切入全球供应链分工,2001 年加入 WTO 后深入参与,成为重要贸易投资大国和消费市场,拥有完整产业链体系,制造业规模大且品类全,2010 年以来制造业增加值超美国,连续 15 年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0%[4]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具体表现 - 从 2005 年 iPod 主要负责低附加值组装环节,到 2018 年 iPhone 生产零部件,附加值占比提升至 25.4%,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与欧美主导体系产生冲突[5] 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 - 采取对等关税反制,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拓展多元化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和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韧性[1][6] 全球供应链分工体系变化 - 过去形成以中国为加工组装中心的供应链体系,2010 年后逐渐打破,2018 年中美对抗和 2020 - 2022 年疫情加速转变,目前形成以美国、中国和德国为中心的三大区域供应链体系[9] 美国对中国减少依赖并避免被超越的措施 - 将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通过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层面脱钩,限制高端芯片及相关技术出口中国[1][10] 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影响 - 加速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企业采用“中国 + 1”或“中国 + N”策略在其他国家布局产能,特朗普 2025 年 4 月关税政策带来挑战,加速重塑进程[11][12] 美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的影响 - 影响制药和电子产品行业,推高成本,导致企业裁员和缩减生产规模,美国港口进口量预计大幅下降,全球商品贸易量或下降 1%[3][14][15]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趋势 - 呈现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区域化和低碳化趋势[1][16] 中国应对美国加征关税挑战的策略 - 保持战略定力,主动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科技创新,拓展国际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内部政策预期确定性[3][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朗普 2.0 时代政策不稳定,损害美国国家信誉,中国需提高内部政策预期确定性,巩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并深化东亚地区产业链合作[18] - 中国制造业应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加入 CPTPP 和 DEPA 等协定,通过 RCEP 等区域合作提升竞争力[19] - 扩大内需可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需从政策层面增加民众可支配收入[20][21] - 特朗普 2.0 关税政策冲击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政府需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寻找替代出口国家,设立纾困基金,加强就业市场保障[22] - 中国应主动重构分布式网络型产业链和供应链,推行本地消费、本地产策略,利用 RCEP 和“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产业链,研究美国关税豁免细则,建立供应链韧性评估体系[23] - 推动制造业升级与科技创新需加强重大技术攻关,推进“链长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4] - 中国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将不具比较优势部分外迁,保留部分制造业,通过国内龙头企业主导生产网络实现全国分工,推进国际区域产业链整合[25] - 推进国际合作可增强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强化区域合作,实施出口多元化,帮助当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26] - 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边主义,增加免签国家,加强贸易协议谈判,推进自主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27][28] - 中国愿意与美国谈判,但美国需表现出诚意,如停止单方面加征关税[28] - 中国积极推进与欧盟、日本等的双边、多边贸易协定,虽难完全排除美国,但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欧盟和日本可能向中国倾斜[28][29] - 国内政策因特朗普政府不确定性处于观望阶段,待全球贸易格局稳定和国内基本面明朗,将推出大规模增量政策[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