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医药行业观点更新
2025-04-17 23:4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医药行业,细分领域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消费医疗、血制品、高端医疗器械、AI医疗、医疗器械(高值耗材、高端设备)、医疗服务(中医、辅助生殖、肿瘤治疗)、化学制药 [1][2][5][6][8][12][13] - 公司:歌礼制药、荣昌生物、信达生物、微创机器人、康基医疗、固生堂、锦欣生殖、石药集团 [3][13][14][15][18][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整体观点 - 行业见底回暖:医药板块从2021 - 2024年连续四年下跌,2025年回到资金和资产再平衡点,重新进入上升通道,驱动力包括创新药对外授权、政策支持创新、消费医疗需求增长、自主可控战略加速国产替代 [1][5] - 港股医药表现强劲:截至2025年,港股医药板块排名靠前,南下资金持续买入港股通医药公司,目前大部分子板块估值靠近历史底部,化学制药市盈率约13倍,医疗器械约10倍出头,医疗服务约20倍 [13] 各细分行业观点 - 创新方向:2024年开始国产创新药实现对外授权且金额大,表明中国创新药资产达国际一线水准,具备赚取国际利润潜力,国际化布局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等;国内政策环境改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医保谈判规则优化、丙类药品目录逐步落地 [1][2][4][5] - 消费医疗:政策提振消费、扶持民生,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60后婴儿潮一代即将退休,口腔、眼科、生育辅助等赛道渗透率有较大扩展空间,看好其在内需条线上的长足发展 [1][6][8] - 自主可控:贸易冲突及国际形势增加生物安全领域国产替代与供应链安全诉求,血制品、高端医疗器械等方向具备长期发展空间及产业重要性 [1][6][8] - AI医疗:应从概念走向商业化落地,AI辅助诊疗在基层医疗有较大应用空间,能降低创新药研发成本,拥有数据壁垒优势的公司占据先发优势 [3][10][11] 关税冲突影响 - 进口替代机会:部分进口药品短期承压,国产创新药、生物类似物可替代原研产品 [9] - 出口受阻风险:低值耗材诊断试剂可能出口受阻,但转向欧盟或东盟市场仍有出海空间 [9] - 国产替代加速:推动科学仪器类自主可控以及血制品进口替代发展 [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歌礼制药:2024年底战略转型,砍掉不必要开支,基本面反转并取得临床进展;S130口服GLP小分子药物治疗肥胖症患者28天后体重相对于基线平均下降4.2% - 6.2%(剔除安慰剂效应);SC47长效 THRβ 激动剂在肥胖症患者中半衰期约40天,单次皮下注射后第50天体重减少约1.7%,无明显肌肉流失,正在推进二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有更完整数据发布 [15][16][17] -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数据显示98%患者有效改善,24周内改善幅度达峰值,安全性良好,预计2025年底汇报海外中期数据;RC88等两款药品销售超预期,预测25 - 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0亿和 - 4.3亿,维持买入评级 [18] - 信达生物:2025年扭亏为盈,2024年产品收入82亿,同比增长43%,2025年预计高增长,CAR - T产品奥伦赛注射液全球商业化预计翻倍至20亿元;肿瘤方面采用IO加ADC策略,代谢领域多款新药有望获批,将在代谢和自免领域崛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重要组成部分 [19] - 细分领域关注公司:医疗器械关注微创机器人、康基医疗;医疗服务关注固生堂、锦欣生殖;化学制药关注石药集团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