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半导体、新能源、煤化工、新材料、通信科技、算力、数据库、军工卫星通信 - 公司:阿里云、小米、比亚迪、寒武纪、华为、茂莱光学、永新光学、中科飞测、晶测电子、新特电子、芯源微、北方华创、中微、海光、达摩数据、阿里巴巴、达梦数据库、人大金仓、康鹏科技、瑞丰新材、泰和新材、明士达、桐力新材、瑞华泰、丽安隆、英伟达、盛科通信、源杰科技、世家光子、长光华芯、光迅科技、灿勤科技、通宇通讯、盛路通信、武汉凡谷、中兴通讯、广和通、美格智能、润泽科技、世纪互联、万国数据、中贝通信、海南华铁、712所、上海瀚讯、国睿科技、海格通信、真类科技、真有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美科技角逐现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美国全方位压制中国科技,类似历史上对苏联、日本的科技封锁[1][3] 2. 中美基础研究差异:美国研发占GDP比重和基础研究占比高于中国,但中国STEM专业毕业生人数有优势[1][4] 3. 中美科技领域优势:中国在新能源和半导体制造端领先,美国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软科技及先进制程半导体方面占优[1][5] 4. 中国企业弯道超车方式:凭借庞大消费市场和完整工业体系,通过应用场景驱动、工程突破及标准输出实现技术商业化弯道超车,如阿里云、小米、比亚迪等[1][6] 5. 中美信息技术市值占比变化:过去八年,中美信息技术市值占比均显著扩充,但A股与美股仍有差距,反映战略角逐和技术商业化能力差异[1][7] 6. 国产算力发展情况:2025年国产算力进入放量期,国内需求上升、海外封锁致供给缩紧,华为产业链和寒武纪供应链值得关注[1][9] 7. 半导体设备领域情况:美国加强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封锁,中国成熟制程相对完善,新制程有替代空间,光刻机、良率管理、涂胶显影等国产化渗透率低的领域值得关注[2][9] 8. 自主可控信息化环节发展:始于2015年,2019年正式启动,2023 - 2027年是第二轮国产化替代周期,2025年行业景气度高,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核心环节,海光、寒武纪等公司增长明显[10][11] 9. 数据库领域情况:海外市场壁垒高,国内强调去Oracle,达摩数据潜力大,国内市场分两大梯队,国产数据库有技术壁垒和优势,预计达梦数据库未来收入保持25% - 30%增长[12][13][14] 10. 新疆煤化工发展前景:前景乐观,能源安全需求下,新疆发展煤化工底层条件到位,预计未来五年迎来热潮,主要支持煤制油和煤制气[15] 11. 新材料领域机会:存在涨价与自主可控两方面机会,关注康鹏科技、瑞丰新材、泰和新材等标的[16] 12. 中美关税政策对通信科技行业影响: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高但有豁免情况,政策变化对行业影响大,需关注并调整战略[17] 13. 美国关税豁免政策及影响:部分产品满足条件可申请豁免,H20芯片被禁致英伟达计提费用,海外高性能算力芯片供应或更紧张[18] 14. 华为算力新突破:4月10日发布华为云380 4超节点新产品,体现国产算力综合能力提升[19] 15. 中国企业5G和6G国际合作情况:华为等有机会参与欧洲5G建设,在东南亚有新突破,中国深化6G国际交流合作,出海预期强[20] 16. 中美科技解耦趋势及影响:趋势难逆转,倒逼中国高端算力自主可控发展,国产化替代趋势加强,关注国产光芯片企业和基础设施出海核心标的[21] 17. 较少受贸易摩擦影响的板块:算力模组板块受影响小,物联网模组景气度向上,推荐广和通,关注美格智能[22] 18. 科技内循环未来趋势及关注板块:有望成市场主线,关注算力服务和军工卫星通信板块,推荐润泽科技、712所等公司[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过去五年到十年,美国研发占GDP比重从3%跃升至3.5% - 3.6%,中国从不到2.5%提升至2.5% - 2.6%;美国基础研究占国内研发比重维持在14%以上,中国仅为6%左右[4] - 过去五年,中国新能源一级市场融资维持在200 - 300亿元,美国有较大差距;中国半导体一级市场融资集中于低端产能、中低端制程,先进制程由美国主导;中国人工智能一级市场融资额从300亿美元扩展至2024年的800亿美元,美国为1200亿美元;美股互联网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力度远超中国企业[5] - 过去八年,美股信息技术比例从2020年前约15%上升至28%,A股从2020年前约10%扩充至16%[7] - 海光通用CPU芯片2025年一季度收入增速超过50%[11] - 达梦数据库2019 - 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30%,利润率超35%,2024年实现11亿多元收入和3.62亿元利润,收入增速超30%[13] - 英伟达预计一季度财报计提约55亿美元费用[18]
从康波周期看中美科技角逐 - 大科技自主可控
2025-04-22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