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银行业、金融行业、AI行业、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行业、基建行业、科技行业、消费行业、国际贸易行业 - 公司:英伟达、腾讯、阿里巴巴、华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冲击的对策 - 扩内需:2025年加码上调财政赤字,额外推出1 - 1.5万亿人民币刺激政策,中长期改革财政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1][2] - 走出去:企业利用香港上市IPO融资,拓展海外市场,建立海外产业链[2] - 减产能:改变发展方式,从招商引资转向改善当地消费市场及社会保障福利,解决过剩产能问题[2]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升级的影响及应对 - 影响:限制英伟达芯片出口,对中国头部巨头AI资本支出和人工智能应用产生颠覆性影响,加剧中美科技竞争[4] - 应对:中国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研发水平[4] 中国金融行业应对出口下行冲击的措施 - 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期待政策支持,如降低税负、提供流动性支持[5] 全球关注美国政策变动及资本市场影响的观察与建议 - 观察:全球对美元资产和美国经济例外论去魅开始,过程可能漫长[6] - 建议:中国迅速出台刺激和改革政策,升级“中国制造2025”为“2030中国市场”战略[1][7] 关税谈判进展及关税水平预测 - 谈判进展:大部分国家与美国谈判不顺利,少数地缘政治依赖美国的国家可能短期内达成协议,但不会排斥中国;欧洲会据理力争,谈判有不确定性;中美启动谈判路径可能未来一两个月出现[8][9][11] - 关税水平预测:中美加权平均关税二季度末可能降低,更多下行在下半年,难以回到特朗普2.0之前水平[1][12]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及应对政策 - 压力:GDP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已下调至4.2%;贸易摩擦加剧工资与物价下行螺旋[1][17][18][19] - 政策:前置两会确定的2万亿广义财政扩张,下半年预计推出1 - 1.5万亿财政扩张;增量政策包括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容、服务业定向补贴、基建科技和产业投资等[20][21] 股市表现及投资建议 - A股:建议增加配置,因其在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表现优越,与全球市场关联度低[1][24] - 港股:符合支持新智生产力、科技公司和红利分享概念三大方向,值得配置[1][14] 海外投资者应对美元主导储备货币体系退坡的策略 - 分散配置:多配欧元资产、日元资产及黄金[15] 中国增加人民币资产供给的策略 - 多发国债:夯实社会保障体系,扩内需[15] - 多批港股IPO:让更多优质企业在香港上市[15] 中国AI行业发展情况 - 芯片影响:美国限制英伟达H20芯片出口有一定影响,但国产芯片可替代,不会导致AI操作重大改变[36] - 发展重点:应用比硬件更重要,推荐腾讯和阿里作为优质AI相关股票[38][39] 中国金融行业应对贸易战挑战的措施 - 应对挑战:通过基建投资拉动内需,重新评估出口相关产业,优化产能和问责改革消化不良贷款[41] - 政策调整:加强基建投资,限制产能,合理定价和市场化机制维持金融稳定[4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GDP增长预测调整:从4.5%下调至4.2%,一季度增速5.4%,四季度可能跌至3.7%甚至更低[17] - 主要非美国和欧洲市场目标价点位下调:日经指数目标价2,600点;明晟新兴市场指数从1,200点下调至1,050点;亚太非日本指数从560点下调至550点;恒生指数目标价28,000点;明晟中国指数年底目标价67;沪深300指数年底目标价3,830点[23] - 短期经济刺激措施预测:下半年推出1 - 1.5万亿财政package,投资占大头,包括基建投资和产业设备更新[25] - 判断市场触底的量化指标:追踪十个量化指标,包括美元触顶回落、美联储政策方向变化、企业盈利增长预期飞速下调等[30] - 市场触底情况及防御性配置建议:市场距离触底还有距离,建议投资者保持实力,采取防御性配置策略[31] - 中国市场配置建议:保持中性持有,低配台湾和韩国市场,增加印度市场配置,保留日本市场但关注内向型经济[32] - 新加坡市场建议:建议超配,因其具有较低关税和防御性属性[33] - 美股情况:处于震荡范围,标普500指数在5,000 - 5,050点之间波动,市盈率18 - 20倍,短期内不会触底反弹[34] - 印度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后仍预计增长6.1%[35] - 中国对算力需求结构变化:推理算力占总需求比例超80%,国产芯片可替代英伟达芯片用于推理[37] - 中国银行业表现:90天逾期以上不良覆盖率达250%,预计三年降至200%,可消化10%工业不良,贸易争端扩大不良率可能升至15% - 16%,可通过超额拨备应对[43] - 利率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当前利率政策稳健,有助于维持长期金融稳定,银行贷款窗口指导放缓,消费贷增速未大幅提高,制造业贷款趋于市场化定价[44] - 金融行业投资策略调整:投资重点从保险转向银行,调低券商目标价,香港市场有吸引力[46]
大摩宏观闭门会议:前瞻4月底会议和中美演绎,财政刺激,看多A股
2025-04-22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