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产业近况更新
2025-04-24 09: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智能驾驶行业 - 公司:比亚迪、理想汽车、华为、禾赛(和赛)、速腾、地平线、黑芝麻、小米、吉利、未来汽车、小鹏、问界、零跑、长安阿维塔、深蓝、长城哈弗、Waymo、百度、文远、滴滴、追觅、广汽、硕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车企动态 - 比亚迪:发布唐 DM - i 和汉 EV,唐 L 和汉 L 标配兆瓦闪充、激光雷达及 Orin X 芯片,但智能化软件及 OTA 更新能力待验证;2024 年交付的智驾版本占比超 80%,为供应商提供稳定需求;全系标配车载计算平台,推动智能化发展 [1][3][13] - 理想汽车:采取稳健策略,首款纯电动车型受期待,尤其在限牌城市潜力大;2025 年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展示 Mega 焕新版,升级座舱和芯片,外观设计有调整 [1][7][8] - 华为:享界 S9 是首款集成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采用二维视觉与 3DLidar 融合技术监控驾驶员状态,强调辅助驾驶重要性,致力于提高车辆安全性 [1][8] - 吉利:发布银河星耀 9 和极氪 9X 等新车型,银河星耀 8 集成核心技术模块,下沉至 15 万级别市场,搭载高阶智驾功能;极氪 9X 采用英伟达索尔芯片等方案 [5] - 未来汽车:推出萤火虫品牌,适合出口市场;小鹏展示 X9 换新版与 G7,X9 新增 5C 电池等,G7 具备 700 公里超长续航 [6] - 问界:新款问界 M8 进行内饰升级,下放高阶智驾系统,有望冲击理想 L 系列 [8] - 零跑:零跑 B10 搭载高通第四代座舱平台及骁龙智驾平台,配备禾赛激光雷达,预计冲击小鹏 M03 市场 [8][9] - 长安阿维塔:采用双动力系统,升级至华为最新 192 线激光雷达,显示激光雷达技术向低价版渗透 [9] - 深蓝:深蓝 S09 是 D 级大型家用 SUV,对标理想 L9,在 25 万以上全尺寸 SUV 市场竞争激烈 [9] - 长城哈弗:哈弗骁龙 Max 搭载第二代 HI4 四驱电混技术和长城咖啡 Pilot Plus 智驾系统,竞品包括宋 L 和长安起源 Q07 [10] 市场情况 - 激光雷达市场:预计从 2024 年的 40 亿元增至 2030 年的 400 多亿元,禾赛与速腾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禾赛股价最高涨幅超 400%,速腾翻了两倍,近期有所回调;在高端车型应用趋势显著增加,L3 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使用 4 到 5 颗激光雷达,未来两年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上升 [1][15][28] - 车规级芯片市场:在智能驾驶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国产替代逻辑推动发展,如地平线高峰时增速超过两倍,目前许多公司股价回调至 40% - 50%水平,但整体成长性明确 [16] 芯片企业进展 - 地平线:发布 300T、500T、1,000T 算力算法产品,9 月在奇瑞星途落地,与大众等合资品牌合作;中算力芯片 GO6E 和 GO6M 将应用于比亚迪、未来萤火虫、理想焕新版车型,单价提升显著;目前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是适合关注的投资机会点 [1][17][18][19] - 黑芝麻:与吉利、东风等老客户深化合作,吉利 H1 千里浩瀚系统标配两个 A1,000 芯片,东风定点 A1,000 和 C1,296 平台产品;安波福和法雷奥基于 C1,296 芯片开发域控制器;未来期待切入比亚迪或其他头部企业并开发 A2000 芯片 [4][20][21] 政策影响 政策加强对智驾及 OTA 监管,但未阻碍智驾技术发展;DMS 功能可能迎来渗透周期,高速公路场景下商用 L3 级别自动驾驶能力逐渐成为现实 [4][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车展情况:上海车展上小米宇七未参展,市场热度不高;理想发布新的智能驾驶策略,搭载英伟达最新的索尔芯片,预计 6 - 7 月交付;激光雷达配置成主流,中高档车型普遍配备,10 万级产品则无;黑芝麻发布华山 A2000 系列芯片,兼容机器人视觉 [2] - 和赛公司情况:近期股价波动受中外股退市压力及关税影响,对美业务敞口主要在 robotaxi 领域,今年收入敞口在 10%以内,但利润敞口较高;主力产品 ATX 和 AT128 获更多定点订单,今年整体交付量势头强劲;明年预计承接海外主机厂订单,实现规模量产;对机器人市场充满信心,收到追觅超 30 万辆机器人订单;发布千里眼 L2 至 L4 不同等级解决方案 [22][23][24][26][27] - 速腾公司情况:2025 年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和广汽等;发布 EM 平台激光雷达产品,布局新技术,新产品 EMXX 系列价格较低,提前一到两年推出,预计提升毛利率,车规毛利率已达 20%;预计今年销量维持在 80 万左右并可能上修 [29][30] - 行业发展方向:车企选择二供模式拓宽品牌订单;硕腾公司定价策略被市场认可,在机器人领域投入研发资金,随着关税风波减小有增长空间,明年整体增速预计提升,与日系品牌合作力度加大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