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与市场动态 - 央行设立人民币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4] - 央行下调最低首付比例,首套不低于15%,二套不低于25%,并取消全国层面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4] - 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1.7万亿元,同比下降6.5%,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5%[134]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4%,销售金额为2.1万亿元,同比下降27.6%[13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为1,440,98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5,174,870千元大幅下降[20]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润为130,789千元,较去年同期的760,808千元大幅下降[20]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税前亏损为742,767千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596,539千元[20]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内亏损为750,242千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018,855千元[20]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全面亏损总额为655,914千元,去年同期为全面收益1,164,784千元[28]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785,629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每股盈利人民币966,690千元,业绩大幅下滑[112]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摊薄亏损为人民币785,629千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9,900,916千股,相比2023年同期的每股盈利人民币966,690千元和7,051,371千股,摊薄影响显著[113]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宣派及派付任何股息,与2023年同期情况相同[115] 公司资产与负债 - 公司非流動資產總值從2023年的1,638,953千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的1,830,931千元人民幣,增長率為11.7%[31] - 公司流動資產總值從2023年的11,009,672千元人民幣減少至2024年的9,692,018千元人民幣,減少率為12%[31] - 公司流動負債總值從2023年的9,320,030千元人民幣減少至2024年的7,676,516千元人民幣,減少率為17.6%[31] - 公司資產淨值從2023年的2,535,557千元人民幣減少至2024年的2,507,742千元人民幣,減少率為1.1%[35] - 公司股本從2023年的787,555千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的898,647千元人民幣,增長率為14.1%[36] - 公司非流動負債總額從2023年的793,038千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的1,338,691千元人民幣,增長率為68.8%[40] - 公司2024年3月31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人民币17.481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5.915亿元[163]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总资产为人民币115.229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11.257亿元[165]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9.04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782亿元[166] - 公司2024年3月31日产权比率为0.70,较2023年同期的0.92有所改善[166] - 公司2024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1.26,较2023年同期的1.18有所提升[166] - 公司2024年3月31日发展中物业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6.559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4.773亿元[16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成功延长其他应付款项人民币321,443,000元的偿还年期至报告期后十八个月[9] - 公司全资附属企业北大资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进行受规管资产管理活动[8] - 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被委任为港通特殊资产回报有限合伙基金的投资经理,提供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服务[8] - 公司将继续推行中长期发展计划,维持业绩增长并提高股东价值[10] - 公司主要经营方针是盘活存量挖掘积余和聚焦不良拓展增量轻资产业务并举的运营模式[5] - 公司依托叶开泰中医药资源,已升级5家门店为药店+中医+中药周边模式,预计年底将达到20家[12] - 公司计划通过“新开+并购”模式在武汉及周边扩展门店,力争达到本地中上等规模[13] - 公司将继续加大线上业务投入,提升服务质量,从“以药品销售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患者为中心”[14] - 公司新收购了一家从事医疗与医药零售的企业[65] - 公司收购武汉叶开泰药业连锁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营业额为8780万元,分部溢利为380万元[138] - 公司通过魔法钥匙(武汉)控股有限公司以人民币45,000,000元收购叶开泰药业55.5556%股权[196] - 公司通过北京德悦合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人民币36,000,000元收购叶开泰药业44.4444%股权,使其成为全资附属公司[19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雇员人数增加至744名,主要由于收购叶开泰药业所致[197] 公司诉讼与债务 - 公司涉及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未偿还债务诉讼,本金约为人民币1,458,500,000元,目前正就清偿方案进行协商[178][179] - 公司涉及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的未偿还建筑项目款项诉讼,金额约为人民币105,300,000元,已提起上诉[180] - 西部信托对浙江资源提起民事诉讼,涉及未偿还本金人民币300,000,000元及利息和罚款约人民币389,400,000元[181] - 浙江资源与西部信托就清偿方案进行协商,法院判决浙江资源需偿还未偿还本金及利息[181] - 五矿国际对武汉天合及玉溪润雅提起民事诉讼,涉及未偿还本金人民币620,000,000元及利息[186] - 武汉天合及玉溪润雅需共同偿还五矿国际未偿还本金人民币620,000,000元及利息[186] - 开封博明未能偿还贷款,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590,000,000元[188] - 开封博明需偿还原告未偿还本金人民币590,000,000元及利息[188] - 原告对开封博元持有的地块拍卖所得款项享有优先受偿权[188] - 原告对重庆盈丰持有的开封博元全部股权拍卖所得款项享有优先受偿权[188] - 开封博元对开封博明应付金额负有连带责任[188] - 中信信托针对香港天合、天合地产及鄂州金丰的未偿还债务约为人民币10.5亿元,其中包括截至2021年11月10日的利息[190] - 法院裁定香港天合须偿还中信信托约人民币7.358亿元的本金及利息,并支付律师费人民币15万元[190] - 中国华融对东莞亿辉及东莞亿达的债务本金约为人民币1.307亿元,并要求支付重组补偿金及律师费人民币15万元[192] - 东莞亿辉及东莞亿达须在2024年12月20日前偿还所有未偿还债务本金及重组补偿金[192] 公司会计政策与披露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修订本,涉及保险合约的会计政策披露[54]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修订本,强调重大会计政策资料的披露[55] - 公司澄清会计政策资料可能因交易性质而重大,即使金额不重大[56] - 公司不再披露标准化或重复的会计政策资料,以避免掩盖重大会计政策资料[57] - 公司修订会计估计的定义,强调涉及计量不确定性的货币金额[59] - 香港取消强制性公积金对冲机制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生效[60] - 公司已追溯实施香港会计师公会关于长期服务金责任的指引,以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61] - 公司对长期服务金责任进行了调整,累计追补调整根据取消机制生效前后的账面值差额计算[62] 公司业务分部表现 - 医疗与医药零售分部提供中医药零售及咨询服务[66] - 物业发展分部销售物业[66] - 分部表现按可呈报分部溢利/亏损评估,与公司除税前(亏损)/溢利一致[66] - 受限制现金、现金及现金等值物、递延税项资产及其他未分配总办事处及企业资产不计入分部资产[67] - 公司总收益为1,440,982千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与分销分部贡献最大,达621,395千元人民币[68] - 公司总亏损为742,767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物业发展分部的亏损117,302千元人民币[68] - 公司总资产为11,522,949千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发展分部资产占比最大,达14,691,294千元人民币[68] - 公司总负债为9,015,207千元人民币,物业发展分部负债占比最大,达11,638,803千元人民币[68] - 电商与分销分部确认存货减值净额为1,674千元人民币[75] - 物业发展分部确认待售物业减值净额为167,883千元人民币[75]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投资物业之公平值盈利净额为9,417千元人民币[75]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11,826千元人民币,其中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占比最大,达9,400千元人民币[75] - 公司总折旧费用为23,220千元人民币,医疗与医药零售分部占比最大,达15,729千元人民币[75] - 公司总诉讼拨备为453,491千元人民币,全部来自物业发展分部[75] - 公司总收益为1,440,982千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内地贡献1,431,844千元人民币,新加坡贡献9,138千元人民币[83] - 物业投资及管理部门的公平值盈利净额为356,815千元人民币[80] - 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63,755千元人民币,其中物业投资及管理部门占63,456千元人民币[80]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629,247千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内地占1,625,950千元人民币[84] - 公司销售物业收入为558,202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219,727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87] - 公司租金收入总额为155,829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7,313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87] - 公司预期在未来一年内确认的销售物业收益金额为624,737千元人民币[89] - 公司预期在未来一年内确认的销售设备及信息产品收益金额为2,395千元人民币[90] - 公司物业发展部门的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回净额为22,816千元人民币[80] - 公司物业发展部门的存货减值拨回净额为15,249千元人民币[80] - 公司其他收入总计36,742千元,其中管理及咨询服务费收入为6,528千元,银行利息收入为6,341千元[94]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盈利为1,202,668千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为27千元[94] - 公司确认视作出售金融工具的盈利为667,680千元[95] - 公司债务重组盈利为82,373千元,涉及贷款本金570,000千元及应付利息225,325千元[96] - 公司财务费用总计113,512千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为111,049千元[97] - 公司确认收回地块亏损为336,594千元,因两幅地块被无偿收回[102] - 公司销售成本为1,310,193千元,其中出售存货成本为794,349千元,出售物业成本为515,844千元[104] - 公司其他费用总计842,654千元,其中诉讼拨备为453,491千元,预期担保负债拨备为290,574千元[104] - 公司所得税费用总计7,475千元,其中中国土地增值税为3,567千元[106] - 公司在中国附属公司的应课税溢利按25%的税率计提拨备[109] - 公司在新加坡附属公司的应课税溢利按17%的税率计算,但两个年度内均无须缴纳新加坡企业所得税[108] - 公司在中国房地产物业转让所得盈利按30%至60%的累进税率缴纳土地增值税[110]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3年的2,013,608千元减少至2024年的1,285,623千元,同比下降36.2%[120]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7,676,516千元,其中437,047千元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已到期但未偿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90,197千元[124] 行业动态与市场趋势 - 药品零售行业头部企业依托规模和品牌优势进行高速门店扩张,强化区域布局优势[11] - 药品零售行业在2023年一季度快速步入正轨,整体业务稳步增长,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127][128] -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强调支持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完善支付政策[128] - 部分药品零售上市公司运营的门店数量已过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130] - 电子商务行业重心从增量为主转为增量与存量并重,智能化、物联网、5G等技术带来更多商业机会[131] - 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互联网销售额为13.0万亿元,同比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6%[132] -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实物商品互联网销售额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3%[132]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126] 公司未来计划与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增加医疗与医藥零售以及电商及信息产品分銷的收入來產生額外經營現金流入[49] - 公司已出售鄂州金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90%股權,以優化資源配置[47] - 公司加快预售发展中物业及已落成物业,并加强与合作银行的沟通以加快获取预售款项[50] - 公司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包括预算成本管理、产品标准化、透明招标制度及营销费用调整,以改善成本效益比率[51] - 公司预期通过上述策略减轻负债并产生正现金流量,以履行未来十二个月的财务责任[51] - 公司预计将有充足营运资金以拨付2024年3月31日后至少未来十八个月的营运所需并履行偿还到期的财务责任[52] - 公司目前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具体未来计划,但正在寻求房地产及电商业务的新投资机会[193] - 公司推行购股权计划,旨在奖励对公司成功营运作出贡献的合资格参与者[199] - 2013年购股权计划已届满,不再授出可发行的16,345,690份股份购股权[200]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资产主要为发展中土地、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物业及投资物业,若国内物业市场严重回落,资产未必可实时变现[168] - 公司未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利率风险,主要使用浮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管理利息成本[169] - 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经营业务,内地业务收益及费用以人民币计值,香港业务以港元及美元计值,汇率波动风险甚微[171] - 公司仅与信誉可靠的第三方进行交易,所有客户需通过信贷核证程序,坏账风险不重大[172] - 公司通过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维持资金持续性与灵活性,现金流量持续密切监控[17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持作出售物业抵押金额为人民币1,342,000,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044,000,000元[17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为物业买家提供的按揭融资担保或然负债为人民币915,300,000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人民币424,400,000元[176] - 公司认为物业的可变现净值足以偿还拖欠的按揭本金及利息,因此未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拨备[177]
北大资源(00618) - 2024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