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大资源(00618)
icon
搜索文档
北大资源(0061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1:52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北大資源(控股)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618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5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1,5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50, ...
北大资源(00618) - 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举行之股东週年大会之投票表决结果
2025-08-27 21:3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 負 責,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並 明 確 表 示,概 不 就 因 本 公 告 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 任。 有 關 股 東 週 年 大 會 所 有 決 議 案 之 投 票 表 決 結 果 載 列 如 下: 北大資源(控股)有限公司 Peking University Resources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0618) 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舉行之 股東週年大會之投票表決結果 茲 提 述 北 大 資 源(控 股)有 限 公 司(「本公司」)日 期 均 為 二 零 二 五 年 七 月 二 十 四 日 之 通 函(「通 函」)及 股 東 週 年 大 會(「股東週年大會」)通 告(「通 告」),內 容 有 關 於 二 零 二 五 年 八 月 二 十 七 日 舉 行 之 股 東 週 年 大 會。除 另 有 註 明 者 外,本 公 告 所 用 詞 彙 與 通 函 所 界 定 者 具 相 ...
北大资源(00618)完成与苏州遨泽及重庆京嘉汇设立合伙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2:13
交易结构 - 公司作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与苏州遨泽(普通合伙人)及重庆京嘉汇(优先有限合伙人)共同设立合伙企业 总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00,010,000元 [1] - 公司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 占比29.99% 苏州遨泽出资人民币1万元 重庆京嘉汇出资人民币7000万元 占比69.99% [1] - 公司通过注入全资附属公司安泰国际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的方式结清资本承担 导致视作出售股权 [1] 交易执行 - 合伙协议于2025年5月7日联交所交易时间后订立 公司已根据协议完成出资 [1] - 出售事项于2025年8月11日正式完成 标的为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的股权 [1]
北大资源完成与苏州遨泽及重庆京嘉汇设立合伙企业
智通财经· 2025-08-25 22:11
交易结构 - 公司作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与苏州遨泽(普通合伙人)及重庆京嘉汇(优先有限合伙人)共同设立合伙企业 总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00,010,000元 [1] - 出资构成:苏州遨泽出资人民币1万元 公司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 重庆京嘉汇出资人民币7000万元 [1] - 公司资本承担通过注入全资子公司安泰国际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的方式结清 [1] 交易执行 - 合伙协议于2025年5月7日联交所交易时间后订立 公司已于2025年8月11日完成出资及股权出售事项 [1] - 交易导致公司视作出售安泰国际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 [1] - 合伙企业采用优先-劣后分级结构 重庆京嘉汇作为优先有限合伙人持有70%份额 [1]
北大资源(00618) - 完成主要交易 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及出售一间从事物业发展的附属公司的股权
2025-08-25 21:56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Peking University Resources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北大資源(控股)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主席 黃啓豪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會由執行董事黃啓豪先生(主席)、黃柱光先生、侯瑞林先生 及夏丁先生;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錢志浩先生、徐楠女士及張嘉裕教授組成。 (股份代號:00618) 完成主要交易 成立有限合夥企業及出售一間從事物業發展的附屬公司的股權 茲提述北大資源(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五月七日之公告及 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之通函(「該通函」),內容有關出售事項, 以及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七月十六日之公告,內容有關股東特別大會之投票 表決結果。除另有註明者外,本公告所用詞彙與該通函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已根據合夥協議作出出資,而出售事項已於二零 ...
北大资源(0061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7:20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北大資源(控股)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618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5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1,5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5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1,500,000,0 ...
北大资源(0061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6: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6.2亿元,净亏损人民币25.2亿元[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由年初盈余人民币10.3亿元转为赤字人民币12.6亿元[9] - 公司收益增加约人民币1.775亿元至约人民币16.185亿元,其中物业发展业务增长4700万元,电商及分销业务增长9050万元,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增长1.03亿元,物业投资与管理业务下降6300万元[39] - 毛利减少约1.838亿元至亏损约5300万元,主要因物业售价下降导致已交付物业毛利减少[39] - 待售物业减值约6.205亿元,较上年增加约4.245亿元[3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3.39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约7.856亿元[41]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85.99分,上年同期亏损32.93分[41] - 2025年度集团整体亏损25.196亿元人民币(上年度亏损7.502亿元人民币)[3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17.3%,运营47家连锁店、11家中医诊所及3家皮肤诊所[10] - 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17.3%至1.908亿元人民币(上年度:8780万元人民币),但录得亏损10万元人民币(上年度盈利380万元人民币)[28] - 电商及分销业务营业额增长14.6%[10] - 电商及分销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4.6%至7.119亿元人民币(上年度:6.214亿元人民币),溢利减少至1350万元人民币(上年度:3080万元人民币)[30] - 物业发展业务营业额增长8.4%至6.052亿元人民币(上年度:5.582亿元人民币),但亏损扩大至21.843亿元人民币(上年度亏损1.173亿元人民币)[32] - 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营业额下降36.2%至1.106亿元人民币(上年度:1.736亿元人民币),亏损扩大至1.33亿元人民币(上年度亏损2980万元人民币)[36] - 公司收购武汉叶开泰药业44%股权后,升级药店+中医门诊模式,共升级9家门店并新设1家国医馆[197] - 公司电商业务转型,聚焦电子消费品及保健食品,合作九阳、华为、小米等品牌[200] - 公司全面入驻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布局抖音、小红书等内容营销渠道[200] 各地区表现 - 物业发展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914,553平方米,覆盖中国内地7个城市的11个项目[32] - 2025年度已签约物业销售额6.2728亿元人民币,签约建筑面积84,792平方米,平均售价7,398元/平方米[32] - 叶开泰国医馆在杭州开业,标志着品牌正式进入杭州市场[81] - 按地区划分员工:香港11人(1.5%),中国内地724人(98.5%),其他地区0人[105] - 中国内地员工占比从2022年的99.7%微降至2025年的98.5%[10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拟与苏州遨泽成立合伙企业,注入部分物业发展业务项目以改善财务状况[12] - 公司不再拥有任何处于开发阶段的物业发展项目[12] - 公司无2025年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具体计划,但寻求医疗与医药零售及电商业务新机会[60] - 公司强调财务安全、革新组织架构和提升管理效能以应对房地产行业挑战[85] - 资产管理业务将关注房地产及科技投资领域,秉持严谨稳健原则[87] - 公司未在2024年度派发任何中期或末期股息[88] - 公司致力于2030年前响应联合国消除贫穷、保护地球等目标[151] 成本和费用 - 物业销售价格下滑导致物业发展业务毛利大幅减少[9] - 待售物业减值增加[9]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7.673亿元,其中15.661亿元需一年内偿还,2.012亿元需两年内偿还[42]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负债减少8.0%至约21.884亿元[42] - 公司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现金约6.611亿元,较上年减少2.43亿元[45] - 公司产权比率从0.70上升至4.45,流动比率从1.26下降至0.88[45] - 发展物业已签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约7.66亿元,较上年减少8.899亿元[45] 诉讼和债务 - 公司涉及五矿国际信托未偿还债务诉讼,本金约人民币14.585亿元及相关利息[57] - 公司涉及五矿国际信托另一未偿还信託贷款诉讼,本金为人民币6.2亿元及相关利息[57] - 公司涉及西部信托未偿还贷款诉讼,本金约人民币3亿元,利息及罚款约人民币3.894亿元[58] - 公司涉及华能信托未偿还贷款诉讼,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5.9亿元及相关利息[58] - 公司正与各债权人积极协商清偿方案,涉及五矿国际、西部信托和华能信托的多项诉讼[57][58] - 北京金融法院判决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重庆盈丰及前附属公司东莞亿辉、东莞亿达需共同偿还债务本金约人民币1.307亿元及重组补偿金和违约罚金[59]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东莞亿辉及东莞亿达需在2024年12月20日前偿还全部债务本金及重组补偿金[59] 投资和收购 - 公司与苏州遨泽成立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001亿元,公司注资占比99.99%[61] - 公司以人民币50万元收购湖北中枢药业有限公司100%权益[63] - 公司以人民币90万元出售鄂州金丰房地产90%股权[63] - 公司以人民币50万元出售贵州观恒100%权益[63] - 公司零代价出售重庆威觉利75%权益[63] - 2024年8月8日,公司与苏州遨泽设立合营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不良资产及医疗行业投资[86] - 2025年5月7日,公司与苏州遨泽设立另一合营公司,专注于房地产项目债务重组和开发[86] - 设立合伙企业总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00,010,000元,其中公司出资人民币30,000,000元[76] 员工和薪酬 - 公司2025年3月31日雇员人数为735名,较上年减少9名[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735人,其中男性261人(35.5%),女性474人(64.5%)[105] - 按年龄划分员工:35岁以下194人(26.4%),35-55岁474人(64.5%),55岁以上67人(9.1%)[105]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0年12月31日的1,041人下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735人,降幅29.4%[105] - 55岁以上员工比例从2020年的1.6%增长至2025年的9.1%[105] - 女性员工比例从2020年的47.5%提升至2025年的64.5%[105] - 公司向集团若干雇员授予共600,000,000份购股权,可认购600,000,000股股份[70]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分布:1人年薪0-100万元人民币,1人年薪200-300万元人民币[10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中董事及高管持有部分:黄启豪2,575,000股,夏丁5,750,000股,姜晓平5,500,000股[73] - 其他雇员持有的未行使购股权为133,050,000股[73] ESG和环境数据 - 公司其余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三)为44.40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29.77%[160]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59.65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上升15.75%[160]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密度为0.76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同比上升16.92%[160] - 公司能量消耗密度为1.79千个千瓦时/雇员,同比上升32.59%[160] - 公司耗水量密度为7.54立方米/雇员,同比下降7.82%[160] - 公司因工伤死亡及受伤的员工为0,工伤率为0%,因工伤损失的工作日数为0天[160] - 公司在Wind ESG评级中获得BBB级,综合得分行业排名中等水平[162] - 公司积极研究ESG绩效与薪酬挂钩的可行性,致力于使ESG目标成为发展考核指标[164] - 公司未来将加强ESG报告第三方鉴证的研究工作,提高ESG报告披露质量[165] - 公司严格管控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促成企业低碳转型[153] 董事会和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截至2025年3月31日)[91] - 董事会共召开4次定期会议,并额外召开2次临时会议,总计6次会议[93][94] - 执行董事黄启豪先生出席全部6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钱志浩先生出席全部6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94] - 新委任董事(夏丁、徐楠、张嘉裕)均完成法律声明及董事责任培训[95] - 所有现任董事在报告期内均完成业务、运营及企业管治相关的持续专业发展培训[95] - 公司设有三个董事会下属委员会(薪酬、提名、审核委员会)[95] - 2024年8月30日及9月30日共新增3名董事(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名执行董事)[95][99]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42.9%)[104] - 2024年8月30日委任徐楠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实现董事会性别多元化[104]
北大资源(0061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02 21:21
出售事项财务影响 - 北大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布中提及出售若干附属公司的估计财务影响[2] - 出售事项的估计财务影响已载于全年业绩公布的“本报告年度后事项”一节[3] 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对出售事项发表无保留意见[4]
北大资源(0061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02 12:2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16.18544亿元,较2024年的14.40982亿元增长12.32%[3] - 2025年毛损为5300.6万元,而2024年毛利为1.30789亿元[3]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24.56536亿元,较2024年的7.42767亿元大幅增加230.73%[3] - 2025年年内亏损为25.19612亿元,较2024年的7.50242亿元增长235.84%[3]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3.39899亿元,较2024年的7.85629亿元增加197.84%[3] - 2025年非控制性权益应占亏损为1797.13万元,而2024年为溢利3538.7万元[3] - 2025年其他全面收益为6208.2万元,较2024年的9432.8万元减少34.18%[4] - 2025年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4.5753亿元,较2024年的6.55914亿元增加274.67%[4]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亏损为22.77817亿元,较2024年的6.91301亿元增加229.49%[4] - 客户A 2025年来自电商及分销的收益为29048.3万人民币,2024年为40281.9万人民币[35] - 2025年3月31日预期一年内确认收益金额为27,152千元,第二年为383千元,总计27,535千元;2024年3月31日预期一年内确认收益金额为2,395千元[38] - 2025年管理及咨询服务收入21,266千元,银行利息收入5,234千元,政府补助337千元,其他收入2,515千元,总计29,352千元;2024年分别为6,528千元、6,341千元、124千元、23,749千元,总计36,742千元[38] - 2025年出售附属公司盈利65,194千元,豁免其他应付款项盈利175,784千元等,盈利总计297,522千元;2024年盈利总计479,191千元[38] - 2025年和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23.39899亿元和7.85629亿元[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亏损净额约25.19612亿元[56] - 报告年度,集团亏损约25.20亿元,上一年度亏损7.50亿元[78] - 报告年度,集团收益增加约1.78亿元至约16.19亿元,主要因物业发展、电商及分销、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收益增长及物业投资与管理业务收益下降[78] - 报告年度,毛利减少约1.84亿元至亏损约5300万元,主要因物业售价下降[78] - 报告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3.40亿元,上一年度亏损约7.86亿元[79] - 报告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85.99分,上一年度亏损32.93分[7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销售成本为16.7155亿元,较2024年的13.10193亿元增加27.6%[3] - 2025年财务费用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126,888千元,租赁合约利息费用1,296千元,利息费用总额128,184千元,资本化利息1,435千元,最终财务费用126,749千元;2024年分别为111,049千元、2,463千元、113,512千元、1,078千元、112,434千元[39] - 2025年出售存货成本775,972千元,出售物业成本895,578千元,销售成本1,671,550千元;2024年分别为794,349千元、515,844千元、1,310,193千元[41] - 2025年其他费用中拖欠贷款罚金42,087千元,税项滞纳金37,760千元等,总计1,614,239千元;2024年总计842,654千元[41] - 2025年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及薪酬91,947千元,股份为基础付款19,012千元,退休金计划供款13,129千元,总计124,088千元;2024年分别为112,296千元、5,466千元、16,884千元,总计134,646千元[41] - 2025年即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为0,中国企业所得税2,492千元,中国土地增值税72,325千元,总计74,817千元;2024年分别为132千元、 - 790千元、3,567千元,总计2,909千元[42] - 2025年过往年度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不足24,702千元,递延税项支出 - 36,443千元,总计63,076千元;2024年分别为0、4,566千元,总计7,475千元[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有四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电商及分销、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管理[23][25] - 各分部来自外部客户之收益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190,761千元、电商及分销711,857千元、物业发展605,232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110,694千元,总计1,618,544千元[26] - 各分部其他盈利及亏损净额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330千元、电商及分销38千元、物业发展356,555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 -35,283千元,总计321,640千元[26] - 各分部(亏损)╱溢利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 -122千元、电商及分销13,521千元、物业发展 -2,184,256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 -132,979千元,总计 -2,303,836千元[26] - 各分部资产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312,370千元、电商及分销1,919,430千元、物业发展5,649,597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5,974,499千元,总计13,855,896千元[26] - 各分部负债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453,371千元、电商及分销963,998千元、物业发展5,890,254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3,997,274千元,总计11,304,897千元[26] - 公司资本开支41,993千元,包括各分部资本开支医疗与医药零售6,079千元、电商及分销11千元、物业发展10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35,893千元[27][28] - 截至2025年3月集团合共运营47家连锁店,11家中医诊所,3家皮肤诊所及线上药店[6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营业额约1.90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17.3%,分部亏损10万元(2024年同期溢利380万元)[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电商及分销业务营业额约7.119亿元,较比较期间增加14.6%,分部溢利1350万元(2024年同期溢利3080万元)[71] - 2023年8月集团收购武汉叶开泰药业连锁有限公司56%股权,11月收购剩余44%股权[67] - 自收购叶开泰药业以来共升级9家药店+中医门店,并于杭州新设叶开泰国医馆[67] - 集团物业发展业务在本报告年度营业额增加8.4%至约6.052亿元(2024年同期为5.582亿元),分部亏损约21.843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约1.173亿元)[72] - 集团从2023年起开启从传统IT分销商向电商平台的战略转型[70] - 集团已全面入驻京东、淘宝、拼多多、唯品会等主流电商生态[7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中国内地7个城市有11个物业发展项目,持作出售物业、发展中物业及未开工面积合计约191.46万平方米[73] - 报告年度,物业已签约销售约6.27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8.48万平方米,平均售价约每平方米7398元[73] - 2025年5月7日,公司完成注资后将不再拥有处于开发阶段的房地产开发项目[76] - 报告年度,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营业额减少36.2%至约1.11亿元,分部亏损约1.33亿元[7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本集团与苏州遨泽及重庆京嘉汇订立合伙协议,将从事物业发展业务的出售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注入合伙企业,完成后违约贷款及出售集团之拨备将不再合并至集团综合财务报表[11] - 公司积极与贷款人及供应商协商延长贷款及应付款项偿还期限,实施策略以在未来十二个月产生正经营现金流[12] - 董事认为公司有充足营运资金满足未来至少十二个月营运需求并履行财务责任,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12] - 董事实现计划及措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若未落实可能无法按持续经营基准经营,需对资产和负债作出调整[1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具体未来计划,但寻求医疗、医药零售及电商业务新投资机会[96] - 公司将推行中长期发展计划,维持业绩增长并提高股东价值[113] - 未来公司将深耕“叶开泰”品牌,升级“大健康 + ”模式并推广[117] - 未来公司将深耕全渠道营销,聚焦私域流量运营,拓展跨境电商业务[120] - 公司应对房地产挑战,目标是保持流动性和化解存量债务,精简业务发展轻资产领域[12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本年度公司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于2024年4月1日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准则修订本[14]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供应商融资安排,在现金流量表加入披露目标[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通过加入供应商融资安排作出修订,规定披露实体流动资金集中风险相关资料[17]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修订本[1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引入新规定,部分段落移至其他准则[2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及其他准则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生效,允许提前采用[21] - 公司正评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对综合财务报表的详细影响[21] - 香港利得税两级制,合格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2,000,000港元按16.5%征税;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计提;中国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缴纳[43][45][46] - 2025年和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2,720,979千股和2,385,751千股[47][50] - 2025年和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3,071,706千股和2,743,665千股[50] - 2025年和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19.5496亿元和22.8152亿元[51] - 2025年和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分别为4840万元和3554万元[51] - 2025年3月31日账面价值4869.7万元贸易应收款项已抵押给金融机构,2024年为零[51] - 2025年和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分别为9.38115亿元和12.85623亿元[5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1.30447亿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5.10354亿元已违约[56]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014亿元[56] -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达128.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0%[58]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58]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58] - 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万亿元,同比增长7.2%[64] - 2024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3.1万亿元,增长6.5%[64]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64]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5.7%[64] - 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9.7万亿元,销售面积约9.7亿平方米,较2023年分别下降17.1%和12.9%;房屋新开工面积7.4亿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3.0%;房地产开发投资约10.0万亿元,同比下降10.6%[66]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2.1万亿元,销售面积2.2亿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2.1%和3.0%;房屋新开工面积1.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4.4%;房地产开发投资约2.0万亿元,同比下降9.9%[6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7.673亿元,较2024年的17.481亿元略有增加,其中按浮动利率计息约为0元,按固定利率计息为17.673亿元[8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一年内须偿还的借贷约为15.661亿元,较2024年的6.364亿元大幅增加;两年内须偿还的约为2.012亿元,较2024年的7.817亿元减少;三年内须偿还的约为0元,较2024年的
北大资源(0061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22: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收益为16.18544亿人民币,2024年为14.40982亿人民币[3] - 2025年销售成本为16.7155亿人民币,2024年为13.10193亿人民币[3] - 2025年毛损为5300.6万人民币,2024年毛利为1.30789亿人民币[3]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24.56536亿人民币,2024年为7.42767亿人民币[3] - 2025年年内亏损为25.19612亿人民币,2024年为7.50242亿人民币[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3.39899亿人民币,2024年为7.85629亿人民币[3] - 2025年非控制性权益应占亏损为1797.13万人民币,2024年溢利为3538.7万人民币[3] - 2025年年内其他全面收益为6208.2万人民币,2024年为9432.8万人民币[4] - 2025年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4.5753亿人民币,2024年为6.55914亿人民币[4]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亏损为22.77817亿人民币,2024年为6.91301亿人民币[4] - 2024 - 2025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从人民币5738.2万元降至5371.8万元,降幅约6.38%[5] - 2024 - 2025年,投资物业从人民币14.23234亿元降至13.87261亿元,降幅约2.53%[5] - 2024 - 2025年,发展中待售物业从人民币32.98197亿元增至36.89574亿元,增幅约11.87%[5] - 2024 - 2025年,已完成待售物业从人民币25.77405亿元增至37.3243亿元,增幅约44.81%[5] - 2024 - 2025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从人民币13.38691亿元降至4.05755亿元,降幅约69.70%[6] - 2024 - 2025年,资产净值从人民币25.07742亿元降至3.97102亿元,降幅约84.1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益为16.18544亿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4.40982亿人民币[33][36] - 2025年公司除税前亏损7.42767亿人民币,2024年数据未提及[29] - 2025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1.522949亿人民币,负债总值为9.015207亿人民币[29] - 2025年确认╱拨回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净额为 - 185.2万人民币[30] - 2025年拨回╱(确认)计入预付款项等金融资产减值净额为 - 2879.9万人民币[30] - 2025年确认存货减值净额为 - 167.4万人民币[30] - 2025年确认待售物业减值净额为 - 19604.9万人民币(发展中16788.3万 + 已完成2816.6万)[30] - 2025年折旧为2322万人民币,资本开支为1182.6万人民币[30] - 2025年来自客户A(电商及分销)的收益为2.90483亿人民币,2024年为4.02819亿人民币[35] - 2025年分配至余下履约责任预期一年内确认收益金额为8704.3万人民币,第二年为6.71287亿人民币[37] - 2025年3月31日预期一年内确认收益金额为27,152千元,第二年为383千元,总计27,535千元;2024年3月31日预期一年内确认收益金额为2,395千元[38] - 2025年管理及咨询服务费用收入21,266千元,银行利息收入5,234千元,政府补助337千元,其他2,515千元,总计29,352千元;2024年分别为6,528千元、6,341千元、124千元、23,749千元,总计36,742千元[38] - 2025年出售附属公司盈利65,194千元,豁免其他应付款项盈利175,784千元等,盈利及亏损净额为297,522千元;2024年分别为1,202,668千元、0千元等,盈利及亏损净额为479,191千元[38] - 2025年财务费用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126,888千元,租赁合约利息费用1,296千元,利息费用总额128,184千元,资本化利息1,435千元,最终为126,749千元;2024年分别为111,049千元、2,463千元、113,512千元、1,078千元,最终为112,434千元[39] - 2025年出售存货成本775,972千元,出售物业成本895,578千元,销售成本1,671,550千元;2024年分别为794,349千元、515,844千元、1,310,193千元[41] - 2025年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及薪酬91,947千元,以股份为基础之付款19,012千元,退休金计划供款13,129千元,总计124,088千元;2024年分别为112,296千元、5,466千元、16,884千元,总计134,646千元[41] - 2025年即期税项中香港利得税0千元,中国企业所得税2,492千元,中国土地增值税72,325千元,总计74,817千元;2024年分别为132千元、 - 790千元、3,567千元,总计2,909千元[42] - 2025年过往年度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不足24,702千元,递延税项支出 - 36,443千元,总计63,076千元;2024年分别为0千元、4,566千元,总计7,475千元[42] - 2025年和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2,720,979千股和2,385,751千股[47][50] - 2025年和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339,899千元和人民币785,629千元[49] - 2025年和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3,071,706千股和2,743,665千股[50] - 2025年和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人民币195,496千元和人民币228,152千元[51] - 2025年和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分别为人民币4,840千元和人民币3,554千元[51] - 2025年3月31日账面价值为人民币48,697,000元的贸易应收款项已抵押给金融机构,2024年3月31日为人民币零元[51] - 2025年和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分别为人民币938,115千元和人民币1,285,623千元[5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2,519,612,000元[5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1,130,447,000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人民币510,354,000元已违约[5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01,400,000元[5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7.673亿元,较2024年的17.481亿元略有增加,其中按浮动利率计息约为0元,按固定利率计息为17.673亿元[80] - 2025年3月31日,约15.661亿元借贷须于一年内偿还,较2024年的6.364亿元大幅增加;约2.012亿元须于两年内偿还,较2024年的7.817亿元减少;约0元须于三年内偿还,较2024年的3.3亿元减少[8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负债减少8.0%至约21.884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23.777亿元[8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为102.128亿元,较2024年的115.229亿元减少;负债总额约为98.157亿元,较2024年的90.152亿元增加[8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2.562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应占盈余约10.345亿元[8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每股资产净值为0.106元,较2024年的0.968元减少[8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现金约为6.611亿元,较2024年的9.041亿元减少[8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产权比率为4.45,较2024年的0.70大幅增加;流动比率为0.88,较2024年的1.26减少[82] - 2025年3月31日,就发展中物业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7.66亿元,较2024年的16.559亿元减少[8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物业按揭融资担保或然负债约为8.502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9.153亿元[9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约735名,2024年3月31日为744名[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有四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电商及分销、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管理[23][25] - 各分部来自外部客户之收益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190,761千元、电商及分销711,857千元、物业发展605,232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110,694千元,总计1,618,544千元[26] - 各分部其他盈利及亏损净额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330千元、电商及分销38千元、物业发展356,555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 -35,283千元,总计321,640千元[26] - 各分部(亏损)/溢利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 -122千元、电商及分销13,521千元、物业发展 -2,184,256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 -132,979千元,总计 -2,303,836千元[26] - 各分部资产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312,370千元、电商及分销1,919,430千元、物业发展5,649,597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5,974,499千元,总计13,855,896千元[26] - 撇销分部间应收款项为 -4,463,289千元,企业及其他未分配资产为820,239千元,资产总值为10,212,846千元[26] - 各分部负债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453,371千元、电商及分销963,998千元、物业发展5,890,254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3,997,274千元,总计11,304,897千元[26] - 撇销分部间应付款项为 -4,463,289千元,企业及其他未分配负债为2,974,136千元,负债总值为9,815,744千元[26] - 各分部资本开支分别为医疗与医药零售6,079千元、电商及分销11千元、物业发展10千元、物业投资及管理35,893千元,总计41,993千元[27] - 公司于2023年收购武汉叶开泰药业连锁有限公司100%股权,截至2025年3月,共运营47家连锁店,11家中医诊所,3家皮肤诊所及线上药店[67]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升级药店+中医门店9家,于杭州新设叶开泰国医馆[67] - 2025年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营业额约1.908亿元,较2024年增加117.3%,录得亏损10万元,2024年为溢利380万元[68] - 公司自2023年起向电商平台战略转型,助力多个国内知名品牌开拓线上市场,入驻主流电商生态及新兴社交内容平台[70] - 2025年电商及分销业务营业额约7.119亿元,较2024年增加14.6%,录得溢利1350万元,2024年为3080万元[71] - 2025年物业发展业务营业额增加8.4%至约6.052亿元,录得亏损约21.843亿元,2024年亏损约1.173亿元[7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中国内地7个城市有11个物业发展项目,持作出售物业、发展中物业及未开工面积合计约191.46万平方米[73] - 报告年度,物业已签约销售约6.27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8.48万平方米,平均售价约每平方米7398元[73] - 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营业额减少36.2%至约1.11亿元,分部亏损约1.33亿元[77] 各地区表现 无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积极与贷款人及供应商协商延长贷款及应付款项偿还期限,实施策略以在未来十二个月产生正经营现金流[12] - 董事认为集团有充足营运资金满足未来至少十二个月营运需求并履行财务责任,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