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大资源(00618) - 2024 - 年度财报
00618北大资源(00618)2024-07-30 20:37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新加坡及香港从事医疗与医药零售、电商与设备及信息产品分销、物业发展以及物业投资及管理[11] 业务经营数据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在武汉经营56家连锁店及5家中医诊所,已成立线上药店;在中国内地8个城市拥有12个物业发展项目,持作出售物业、发展中物业及未开工面积合计约269万平方米[12][13] - 报告期内,公司物业发展业务营业额减少82.7%至约5.6亿元,亏损约1.2亿元[31] - 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电商营业额约6.2亿元,溢利0.3亿元[32]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降至14.4亿元,同比下降72.2%;亏损7.5亿元,同比下降173.6%;2024年3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降至25.1亿元,归属股东权益缩至10.3亿元[33] - 自并购日至2024年3月31日,医疗与医药零售业务营业额约8780万元,分部溢利380万元[51] - 电商及分销业务营业额约6.214亿元,较上期减少67.4%,分部溢利3080万元[53] - 物业发展业务营业额减少82.7%至约5.582亿元,分部亏损约1.173亿元[56]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在内地8个城市拥有12个物业发展项目,总面积约269万平方米[57] - 报告期内,物业已签约销售约4.417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平均售价约7760元/平方米[57] - 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营业额增加262.4%至约1.736亿元,分部亏损约2980万元[63] - 集团收益减少72.2%至约14.41亿元,录得亏损约7.502亿元[64] - 毛利减少约6.3亿元至约1.308亿元[65] - 其他盈利及亏损减少约14.768亿元至约5.159亿元[66] - 总销售及分销费用以及行政费用减少约7960万元至约2.347亿元[67] - 待售物业净计提减值约1.96亿元,相对上期增加约2.692亿元[68] - 本报告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856亿元,上年为溢利9.667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8.24分,上年为溢利13.71分[72][73] - 2023年中期若采用净额法确认贸易业务交易收益,收益将减少约5.099亿元至约7.631亿元,销售成本将减少约5.096亿元至约7.094亿元,毛利将减少约30万元至约5370万元,其他盈利及亏损净额将增加约30万元至约167.37亿元[78] 业务收购与拓展 - 2023年8月,公司收购“叶开泰药业”,切入医药零售赛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网络,打造综合服务模式[34] - 2023年4月,公司全资附属企业获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12月获任港通特殊资产回报有限合伙基金投资经理[35] - 2023年8月和11月,公司收购武汉叶开泰药业连锁有限公司100%股权[50] - 收购事项使公司业务扩展至医药零售市场,实现收入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52] - 2023年5月11日出售香港天合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100万港元;出售重庆悦盈雅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100万元人民币[107] - 2023年8月16日和11月1日分两次收购叶开泰药业100%股权,代价分别为4500万元和3600万元人民币[108]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约744名雇员,较2023年3月31日的454名增加,主要因收购叶开泰药业[109] - 2024年5月16日出售附属公司鄂州金丰90%股权,现金代价总值为人民币900万元[133] 市场展望与公司策略 - 展望2024年,市场需求弱、信心不足、风险多,预期政府出台刺激政策[36] - 公司将秉承财务稳健等原则,保持经营流动性、化解存量债务,优化业务结构,退出亏损业务,推进盈利业务[36] - 公司将践行轻资产数字化企业道路,完善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生态圈[37] - 药品零售业务依托叶开泰中医药资源开辟特色化经营,目前已有5家门店实现特色化经营,预计年底中医门店规模可达20家[136] - 药品零售业务坚持“新開+併購”模式在武汉市及周边拓展门店,力争达到本地中上等规模[137] - 电商业务公司将为品牌商和电商平台提供全链条网络运营销售综合服务,深耕现有业务并加强合作[140] - 房地产市场虽面临困难,但政府政策方针明显,市场结构性刚需和改善性潜在需求巨大[142] - 自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各地出台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措施[143] - 公司首要经营目标是保持经营流动性、化解存量债务和适时拓展增量业务,主要经营方针是盘活存量挖掘积余和聚焦不良拓展增量轻资产业务并举[146] 财务状况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7.481亿元,较上年的23.396亿元减少;其中约500万元按浮动利率计息,17.431亿元按固定利率计息[81]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负债增加13.9%至约23.777亿元,因收购新附属公司所致[81]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115.229亿元,较上年的126.486亿元减少;负债总额约90.152亿元,较上年的101.131亿元减少[82]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每股资产净值为24.2分,较上年的27.8分减少,因本报告年度亏损所致[82]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总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以及受限制现金约9.041亿元,较上年的7.259亿元增加[83] - 2024年3月31日,集团产权比率为0.70,较上年的0.92降低;流动比率为1.26,较上年的1.18提高[83] - 2024年3月31日,就发展中物业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16.559亿元,较上年的21.332亿元减少[84] - 集团实行稳健财务政策,严格控制现金及风险管理,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主要以港元、人民币及美元持有[85] - 2024年3月31日,发展中物业抵押约为人民币0元(2023年3月31日:8.482亿元),持作出售物业抵押约为13.42亿元(2023年3月31日:2.98亿元),投资物业抵押约为2.958亿元(2023年3月31日:2.958亿元),应收账款抵押约为人民币0元(2023年3月31日:3210万元),银行存款抵押约为1390万元(2023年3月31日:2980万元)[91]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就物业买家按揭融资提供担保的或然负债约为9.153亿元(2023年3月31日:13.397亿元)[93] 法律诉讼与债务协商 - 2021年8月,五矿国际就本金约14.585亿元未偿还债务起诉东莞亿辉、玉溪润雅及重庆盈丰,法院判决东莞亿辉及玉溪润雅偿还借款本金及相关费用,五矿国际对抵押品有优先受偿权,目前各方正协商清偿方案[97][98] - 2021年8月,五矿国际就本金6.2亿元未偿还信托贷款起诉武汉天合、资源投资及玉溪润雅,法院判决武汉天合及玉溪润雅偿还本金及相关费用,五矿国际对抵押品有优先受偿权,目前各方正协商清偿方案[99]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起诉浙江资源,要求支付未偿还建筑项目款项连利息及罚款约1.053亿元,2024年1月31日法院裁定浙江资源支付约5010万元,浙江资源已上诉[100] - 西部信托起诉浙江资源,涉及本金约3亿元、年利率约10.4%的三年期贷款未偿还债务连利息及罚款约3.894亿元,法院判决浙江资源偿还,西部信托申请执行,浙江资源正协商清偿方案[101] - 2023年3月31日,法院判决开封博明偿还原告未偿还本金5.9亿元连利息及违约利息,原告对相关抵押物有优先受偿权,开封博元负有连带责任,目前各方正协商清偿方案[102] - 中信信托起诉香港天合等被告,未偿还债务约10.5亿元,法院判决香港天合偿还约7.358亿元本金及利息等[103] - 中国华融起诉重庆盈丰等被告,东莞亿辉及东莞亿达须偿还债务本金约1.307亿元及相关费用[104] 股本与股份计划 - 2023年8月28日公司采纳2023年股份计划,有效期10年,至2033年8月27日失效[113] - 2023年股份计划可授出奖励涉及股份不得超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912,966,911股,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约8.82%[118] - 截至授出日期12个月内,可向单一参与者授出奖励涉及股份最高不超已发行股份的1%[119] - 2023年12月29日,公司向集团若干雇员授出600,000,000份购股权以认购600,000,000股股份[123] - 授出购股权三分之一于2024年12月31日归属及可行使,三分之一于2025年12月31日归属及可行使,三分之一于2026年12月31日归属及可行使[126] - 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101港元,高于授出日期收市价、前五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127] - 授出600,000,000份购股权后,2023年股份计划可供日后授出的股份数目为312,966,911股[128] - 2024年5月8日股本重组生效后,2023年股份计划项下已授出尚未行使购股权的行使价调整为每股0.404港元,行使购股权后发行的新股份数目调整为1.5亿股,可供日后授出的新股份总数调整为7824.1727万股[129] - 2024年5月8日完成股本重组,公司法定股本为15亿港元,分为15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份,其中已发行并实缴25.87417279亿股,147.412582721亿股新股份尚未发行[131] - 2024年5月10日完成股份认购事项,向两名投资者发行及配发共1.5亿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格为每股0.228港元[132] - 2024年6月3日成功延长其他应付款项人民币3.21443亿元的偿还年期至报告期后18个月[133] 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根据雇员表现及贡献制订人力资源政策及程序,确保薪酬具竞争力并支付奖金[110] - 公司推行购股权计划,为符合上市规则第十七章的股份奖励计划[111] - 2013年购股计划于2023年5月28日届满,已授出的147,051,211股股份购股权已全部行使,剩余16,345,690份股份购股权不再授出[11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汇报范围内公司员工总数为744人,男性287人,女性457人;35岁以下191人,35 - 55岁477人,55岁以上76人;香港10人,中国内地733人,其他地区1人[181][184]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3] - 董事会负责公司策略发展、目标制定、政策制定等重大事宜,报告期内召开4次定期董事会会议[156][157] - 各董事在报告期内出席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有相应记录,如黄启豪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3/13)[158] - 董事会下设薪酬、提名、审核三个委员会[160] - 新委任董事均获提供必要入职培训及资料[161] - 侯瑞林于2023年8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62]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有三名非执行董事且均具独立性,所有董事三分之一须每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流退任[169] - 报告期内薪酬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成员钟衞民、黄啓豪、钱志浩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1[172][174] - 报告期内2名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在人民币200万至300万元[176]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设立,负责制定董事提名政策等多项职责[178] - 董事会于2013年4月30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负责相关检讨工作[179] - 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报告期内黄啓豪任主席,石磊和夏丁为联席总裁[168] - 全体现任董事在报告期内均参与有关业务、营运及企业管治事宜的简报及更新和相关讲座等培训[165][166]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已检讨公司多项政策及常规[167] - 2023年12月29日授出的购股权限无附带表现目标,薪酬委员会认为此举具市场竞争力[17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且无女性董事,公司拟于2024年8月26日前维持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80] - 公司于2018年12月28日采纳董事提名政策,明确了物色及推荐候选人的程序、流程及标准[183] - 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物色潜在候选人,按准则评估后排序,向董事会提名或推荐人选,董事会有最终决定权[188][190][192][193]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就委任及重新委任董事以及董事继任计划向董事会提供建议[194] - 提名委员会成员黄启豪先生、钟卫民先生出席会议次数为1/1,华一春先生为0/1[196] - 公司于1998年设立审核委员会,2024年3月31日由钱志浩先生、华一春先生及钟卫民先生组成,成员均有专业资格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