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光大集团实业旗舰企业,于港交所主板上市(257.HK),2003年转型环境领域[3][6] - 公司有两家上市子公司,聚焦固废、泛水、清洁能源三大领域,国内业务覆盖26个省的225多个地区,海外业务布局德国、波兰、越南及毛里求斯[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业务覆盖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225个市县区,海外市场包括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120,122] 公司荣誉 - 公司连续13年居“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首位、连续5年居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连续11年纳入MSCI中国指数[5][8] - 2023年公司以约人民币20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2022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单”榜首[50][51] - 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连续八年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60] - 公司获“2023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榜首(连续五年)[156][158] - 公司获“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榜首(连续十三年)[159][160] - 常州装备公司荣获「发明创业奖创新奖」[171] - 生物质和有机固废燃烧及污染物多参数原位线上检测装备获「创新创业技术一等奖」[172] - 垃圾焚烧中温超高压母管制再热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技术获「2023年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174] - 多源高热值固废能源化利用水冷炉排炉成套装备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环保装备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77] - 水冷炉排炉成果入选「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名单[180] - 哈尔滨项目获颁「2022 - 2023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84] - 江西吉安垃圾发电项目工程获「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187] - 顺化项目获「国际安全奖」优异奖[189] - 公司连续第八年成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成份股[191] - 光大水务获新加坡中型股类别「企业可持续发展奖」[200] 财务数据 - 2023年公司收益为32,090,207千港元,较2022年的37,321,229千港元下降14%[35] - 2023年公司EBITDA为12,827,961千港元,较2022年的12,841,787千港元基本持平(-0%)[3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429160,较上一年的4601939下降4%[36] - 股东资金回报为9.27%,较上一年的9.28%下降0.01个百分点[36] - 每股基本盈利为72.10港仙,较上一年的74.91港仙下降4%[36] - 资产总额为189182824,较上一年的190597798下降1%[37] - 负债总额为123659603,较上一年的127998905下降3%[37]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48140888,较上一年的47374108增长2%[37] - 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7.837港元,较上一年的7.712港元增长2%[39] - 资产负债比率为65%,较上一年的67%下降2个百分点[39] - 流动比率为114%,较上一年的107%上升7个百分点[39]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320.90207亿港元,较2022年下降14%[87][91][93] - 2023年运营服务收益为191.87216亿港元,较2022年增长2%;建造服务收益为76.76488亿港元,较2022年下降42%[91][93] - 2023年运营服务收益及财务收入占总收益的76%[91][93]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4.2916亿港元,较2022年下降4%;每股基本盈利为72.10港仙,较2022年下降4%[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手持现金达86.33亿港元,负债水平合理,财务状况健康[92][94] - 2023年公司获得国家各类资金补助共1.81亿元人民币[92][94] - 2023年11月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发行第三期资产支持票据,规模4.7亿元人民币[95][96] - 2023年公司发行2023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规模20亿元人民币[97][98] - 2023年9月光大绿色环保发行2023年度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规模10亿元人民币[99][100] - 2023年8月光大水务发行2023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规模10亿元人民币;7月发行202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规模15亿元人民币[104][105][106][107] - 2023年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多次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票据融资,包括20亿2023年度第二期永续中期票据、10亿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等[108,110,113,115,117]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8.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2.0港仙,2022年分别为每股9.0港仙和每股24.0港仙[119,121] 业务发展 - 旗下中国光大水务取得广东南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布局延伸至农村环境治理领域[60] - 雄安、海南博鳌、越南顺化等项目推进,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守护乡村环境并带动农户增收[68][69] - 巩固传统业务优势,促进协同业务发展,平衡轻重资产业务,业务布局更丰富[70][71] - 探索业务新赛道,提升业务管理数智化水平,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加快装备制造升级[72][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落实592个环保项目,总投资约1606.55亿元,旗下有191个垃圾发电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89万吨[120,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主要服务处理能力包括餐厨及厨余垃圾8743吨/日、水处理7468100立方米/日等[122] - 2023年集团投资落实40个新项目并签署2份补充协议,总投资约48.16亿元,承接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32.44亿元[125,127] - 2023年集团在传统业务领域拓展县级市场,在多地落实环保项目,巩固垃圾发电产业链布局[126] - 2023年集团在新兴业务领域取得突破,签署首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和首个“零碳园区”项目[126] - 2023年集团首次基于EPCO模式承接项目,丰富业务模式,首次向外部客户提供自研小吨位生活垃圾机械炉排炉[126] - 2023年集团在越南、坦桑尼亚和阿联酋等地承接轻资产服务,向海外市场输出技术和设备[126] - 2023年公司在多地落实环保、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等项目,拓展传统和新兴业务领域,包括海外市场[128] - 2023年新增项目主要设计处理及供应规模:生活垃圾3700吨/日、餐厨及厨余垃圾775吨/日、生物质原材料50000吨/年等[129] 运营管理 - 2023年公司深耕主业、创新转型、提升管理质效,经营业绩平稳,行业龙头地位巩固[64][65] - 运营服务收益占比进一步提升,收益来源更多元,经营质量提高,降本增效持续显效[66][67] - 优化管理体系,推进集中管理,推进应收账款回收等工作,强化安全与环境管理[74][75] - 2023年公司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体系,整体运营成本较2022年下降,运营服务收益占比提升[133][134] - 2023年环保能源板块垃圾入厂量、发电量同比增长,环保水务板块完成智慧水厂标准化体系建设,绿色环保板块降低运营成本[133][134] - 2023年公司建成投运项目40个,完工并交付轻资产服务16项,新开工项目47个,新执行轻资产服务20项[135][138] - 2023年公司优化采购层级与权限,组织培训,增强监督,推进集中管理,压降采购成本[136][139] - 公司推进业务财务一体化等数字化系统建设,开启数智化转型[137][140] 社会责任与环保成果 - 2023年生活垃圾处理量5244万吨,提供绿色电力258.6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034.5万吨,避免二氧化碳排放1394.8万吨[143] - 2023年危废及固废处理量44.9万吨,农林废弃物处理量784.5万吨[144] - 2023年污水处理量17.49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1257.1万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85万吨[145]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生活垃圾处理量2.70365亿吨,提供绿色电力1313.5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5254万吨,避免二氧化碳排放1.13015亿吨[149]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危固废处理量222万吨,农林废弃物处理量4263.4万吨[150]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污水处理量164.81562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5980万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662.6万吨[15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216个环保项目参与公众开放工作[153][154] - 2023年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支付燃料款近24亿元,惠及超500万农民[153][154] 战略合作 - 与建行深圳分行、建行(亚洲)及中建三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60] 未来规划 - 未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围绕「一体两翼」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78][79]
光大环境(00257)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