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报告期末为2024年6月30日[8] - 本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不超过1,933.4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2年1月27日变更注册地址,由“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10号院6号楼1层、2层、3层”变更为“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京通街9号205”[9] - 董事会秘书为黄志龙,证券事务代表为张巧娥,联系电话均为010 - 57230290、010 - 80828823,邮箱均为rk@rockontrol.com[10]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为http://www.sse.com.cn[11] - 公司股票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简称佳华科技,代码688051[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7,912.91万元,上年同期13,481.10万元,同比增长32.87%[1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50.62万元,上年同期 -6,032.42万元[13]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9,352.01万元,上年度末82,214.14万元,同比减少3.48%[13]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14,526.93万元,上年度末119,192.88万元,同比减少3.91%[13]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 -0.38元/股,上年同期 -0.78元/股[14]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65%,上年同期 -6.04%,增加2.39个百分点[14]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5.32%,上年同期28.50%,减少13.17个百分点[14]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 -563.06元[15]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623,458.23元[15]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中,所得税影响额为951,194.26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21,669.37元,合计7,520,697.11元[16] - 2024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12.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87%[16] - 2024年半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950.6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51.09%[16] - 2024年半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3,702.6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44.09%[16]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24,890,644.85元,上年同期数为38,416,243.29元,变化幅度为 -35.21%;资本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2,558,665.59元;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27,449,310.44元,上年同期数为38,416,243.29元,变化幅度为 -28.55%[4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15.32%,上年同期为28.50%,减少13.1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本期为9.32%,较上年增加9.32个百分点[49]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减少是因为报告期内研发人员较上年同期减少,工资薪金随之减少[50]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增加是因为上年同期无资本化项目,本期新增资本化项目[50] - 2024年半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7,912.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8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50.6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51.0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02.6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44.09%[79] - 营业成本131,259,258.7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97%;销售费用11,066,273.0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92%;管理费用34,373,432.21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11%;财务费用691,219.4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76.92%;研发费用24,890,644.85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5.21%[7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957,225.44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887,068.0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5.7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26,407.56元[79][80] - 货币资金期末数118,497,457.05元,占总资产比例10.35%,较上年期末增加113.72%;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15,024,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1.31%,较上年期末减少85.91%[81] - 应收票据期末数8,911,745.86元,占总资产比例0.78%,较上年期末增加557.43%;应收款项融资期末数5,641,296.71元,占总资产比例0.49%,较上年期末增加175.30%[81] - 存货期末数38,554,855.43元,占总资产比例3.37%,较上年期末减少33.48%;合同资产期末数1,085,675.60元,占总资产比例0.09%,较上年期末增加37.09%[81] - 在建工程期末数1,249,927.95元,占总资产比例0.11%,较上年期末减少53.47%;开发支出期末数2,558,665.59元,占总资产比例0.22%,较上年期末增加100.00%[81] - 其他非流动资产期末数14,623,784.23元,占总资产比例1.28%,较上年期末增加1,157.33%;应付票据期末数5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0.00%,较上年期末增加100.00%[81] - 合同负债期末数11,577,342.22元,占总资产比例1.01%,较上年期末减少66.68%;长期借款期末数2,00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0.17%,较上年期末减少50.16%[81][82] - 预计负债期末数为0,较上年期末减少100.00%;受限货币资金期末账面价值1,227,000.00元,用于办理保函和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82][8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智慧环保及智慧城市业务,客户主要是政府及其平台公司或国有企业用户[16] -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额减少,原因是毛利额增长、研发费用同比降低,但信用减值损失同期增加[16] 公司业务发展与技术成果 - 公司打造数据运营管理体系,聚焦为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领域提供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数据服务[16] - 公司基本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研发模式,夯实数据战略基础[16] - 公司建立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的监测、量化、分析系统,并承担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工作[16] - 公司在智慧双碳垂直领域建立政府端、企业端、金融端和个人手机端四类主要应用产品[16] - 公司主导及参与制修订标准及技术报告共10项,其中国标9项、团标1项,正在研制各类标准43项,参与发布2项[19] - 公司自主研发“生态环境双碳智能工作平台(微精灵)”,开创“物+数+人”智能监管新模式,2023年11月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9] - 2024年7月,公司“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与数据融合系统”入选“数据要素×绿色低碳”典型案例[18] - 2024年5月25日,公司作为参编单位的《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在峰会发布[17] - 2024年3月27 - 29日,公司财务总监分享“数据资产入表方法与路径”底层逻辑[17] - 2023年12月,公司中标项目“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等”成功交付[17] - 公司是多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相关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先进单位等[19] - 公司唯一技术支撑开发北京绿色交易所“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个人端开发绿金e碳APP[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AI算法和系统研发拥有5项核心技术,模型数量累计82个[20] - 园区工服识别模型测试集精度提升5%[20]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20] - RK - RSM模型在低于5%的超低误差率情况下,可实现管控方案秒级评估[20] -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3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4项,申请中软件著作权1项[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AI边云协同平台拥有7项核心技术[22] - 多源时序融合预测技术新增全国城市级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可一次性输出全国三百余个城市的小时级多因子预测序列,预测精度与单城市模型相当,并实现秒级响应[20][22] - 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报告期内新增臭氧预报动态调整功能,显著提升臭氧预报精度[22] - 策略引擎技术报告期内优化策略配置项,迭代完成界面支持模型阈值展示与调节功能[22] - 2022年公司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 - 公司核心技术获软件著作权12项,申请中发明专利1项,申请中软件著作权1项[23]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12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26]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数据占用存储空间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后存储成本降低1/6[26]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用实际项目线上数据对比,占用MySQL、Oracle、Hbase空间分别为其1/6.4、1/6、1/5.6[26] - SQL优化技术基于时序数据的写入和查询性能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 - 5倍[26]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在性能测试报告中性能可提高30倍[26] -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项[26] - 视频片段事件技术优化图片事件作为视频事件封面展示合成功能,为AI事件提供视频存证[23][24] - 边云协同技术优化license管理模块、设备直连通信模块、算法商城展示模块,完成核心结构化数据上传至云端[23][25] - 策略引擎技术优化策略配置项,加入事件冷却时间配置等业务功能,迭代完成界面支持模型阈值展示与调节功能[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IoT物联网平台拥有9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29] - 高性能网关技术经CNAS权威性能测试,具备百万设备的并发接入能力[29][31] - 分布式计算引擎经第三方测试,在相同条件下,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apReduce的2.02倍[29][31] - 底层网络协议经第三方测试,在模拟真实5%丢包率的情况下,性能分别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29][31] - 依托核心技术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云链共享平台拥有12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32] - 依托核心技术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项[33] - 依托核心技术申请中的发明专利3项[33] - 依托核心技术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33] - 云链共享平台具备全链路监控的能力[32] - 规则引擎技术支持设备间数据、命令联动及数据流转,具备规则引擎能力[32] - SQL结合图形操作的大数据分析技术降低分析难度、提升效率,平台具备易用数据分析能力[32] - 灵活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及数据资产服务可快速精准展示数据,平台具备易用数据可视化能力[32] - 多源异构数据流转技术在效率和性能上有优势,提供多种任务功能[32] - 支持硬件加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通过华为鲲鹏技术认证,适配国产操作系统[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拥有5项核心技术[35] - 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核心技术,公司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数据安全产品拥有8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37] - 边缘端IoT流式处理技术可扩展支持不同数据源,实现边缘端多系统互联互通及实时分析处理,提升系统响应速度,节省网络带宽费用和存储成本[36] - 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支持接入众多协议和设备,可实现边缘端工业协议解析、数据汇聚和流式处理[37] - 双碳数据标识解析体系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保证碳排放数据可信可追溯[35] - 数据溯源检索技术基于数据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数据关系检索,可提供时间筛选检索[35] - 火力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分析技术利用数据标识体系构建AI分析算法,对企业报送数据进行筛查[35] - IAM统一身份认证可统一管理用户身份和组织内部身份安全策略及权限,对接第三方用户体系完成单点登录[37] - API数据安全网关提供应用接口级别的细粒度数据访问控制等数据安全功能,加入二级节点打码功能[37] - 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2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38] - IoT安全网关性能是传统TLS/DTLS的1.5倍以上[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智能终端拥有6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40] - 报告期内,智能终端新增工业领域车内监测异味和消杀等系列产品、环保领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40] - 报告期内,智能终端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设备增加声源定位、声纹识别、车流量监测模块[40] - 报告期内,智能终端主要设计CEMS设备的CO2和CH4的精准监测和算法提升[40] - 报告期内,智能终端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设备上对超标音频进行特征提取等操作,实现360°范围内环境噪声实时监测[40] - 公司拥有8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IAM统一身份认证、API数据安全网关等[39][40] - 商用密码服务中间件技术能提供符合GM/T0018 - 2012《密码设备应用接口
佳华科技(688051) - 202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