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业务线市场份额情况 - 2020年,特比澳在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销售额份额为72.7%[3] - 2020年,公司两种rhEPO产品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共占份额41.1%[3] - 2020年,益赛普在中国内地TNFα市场份额为45.5%[3] - 特比澳在CIT及ITP适应症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约为23% - 31%,2020年以销量计算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5.5%,以销售额计算市场份额为72.7%[27] - 益比奥是唯一拥有36,000 IU剂量的中国内地rhEPO产品,与赛博尔占据中国内地rhEPO市场10,000 IU剂量的大部分份额,已获22个国家批准[28] - 益赛普2020年占中国内地TNFα市场份额45.5%,销售覆盖中国内地逾3,700家医院,包括近1,700家三级医院[29] - 益赛普在RA及AS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约为5% - 9%,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公司销售团队所覆盖医院中约11%的医院,已获15个国家批准[29] 公司运营设施及人员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沈阳、上海、杭州、深圳及意大利科莫设有营运设施,雇员约5600人[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全国分销网络向中国内地逾17000间医院及医疗机构销售产品[4]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约3263名销售及营销人员、797名分经销商及2263名第三方推广商,销售团队覆盖逾2500家三级医院及逾14000家二级医院或较低层级医院及医疗机构[41]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为5584名,2019年12月31日为5404名;2020年员工成本(不包括退休金计划供款)约为12.199亿元,2019年同期约为14.366亿元[69] 公司债券情况 - 公司有3.2亿欧元零票息、于2025年到期之可换股债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代码为40285[6] - 2020年4月16日,公司按债券面值购回本金总额500万欧元的2022年债券,总买入价为525.5万欧元,此后发行在外的2022年债券本金额为2.95亿欧元[16] - 2020年6月,发行3.2亿欧元2025年债券的同时,Strategic International购回本金总额1.04459亿欧元的2022年债券,购回价格为每10万欧元本金的债券10.773832万欧元,此后发行在外的2022年债券本金总额变为1.90541亿欧元[17] - 2020年6月21日,Strategic International收到本金总额1.43561亿欧元的2022年债券的认沽期权行使通知,并于7月21日赎回,赎回及注销后发行在外的2022年债券本金额为85万欧元[18] - 2020年8月27日,Strategic International赎回所有发行在外本金额85万欧元的2022年债券,该债券于9月4日在联交所退市[19] - 2020年6月,2025年债券初步转换价为每股换股股份413.1750港元,较6月17日收市价每股510.54港元溢价约25%,较截至6月17日五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10.0020港元溢价约31.72%[20] - 2022年债券本金总额为3亿欧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959亿欧元,按初步转换价每股14.28港元计算,净发行价为每股约14.04港元[124][12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2年债券所得款项人民币18.29亿元已分配或用于偿还集团贷款等用途,估计结余约人民币4.686亿元将在一至三年内动用[126] - 2025年债券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168亿欧元,用于支付同时购回及赎回认沽债券和赎回2022年债券[127] - 2020年12月31日,2025年债券未偿还本金为3.2亿欧元,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3.1750港元,较2020年6月17日收市价溢价约25%,较前五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31.72%[127] - 假设按初步转换价悉数转换2025年债券,将可转换为约2.12亿股股份,相当于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8.34%以及经发行转换股股份扩大后股本约7.69%[128] 公司产品获批及上市情况 - 特比澳已获中国内地外8个国家批准,益赛普获15个国家批准,益比奥获22个国家批准[3] - 2020年6月,赛普汀(302H)伊尼妥单抗获批上市,同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3月1日生效[9] - 2020年8月19日,集团自主研发的那屈肝素钙注射液(RD02)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2] - 2020年12月28日,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的赛普汀和公司自主研发的特比澳获准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23] - 赛普汀于2020年6月19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和化疗联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并纳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30] - 蔓迪于2002年作为中国首个非处方脱发药品上市,治疗男性型脱发和斑秃[31] 公司在研产品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4项在研产品中,24项作为中国内地国家新药开发[3] - 公司34项在研产品中,19项为单抗或双特异性抗体,6项为其他生物制品,9项为小分子药物[3] - 公司有12项肿瘤科、14项自身免疫疾病、6项肾科及2项皮肤科在研产品[3] - 601A针对眼科适应症,年龄相关的视网膜黄斑变性AMD与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一期病人入组完成,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二期临床试验启动,治疗近视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适应症即将开始二期试验[9] - 2020年二代长效促红素NuPIAO (SSS06)完成二期临床患者招募并推进试验,6个小分子产品推进至一致性评价阶段[10] - 2020年2月25日,公司获国家药监局IND批件,就抗IL - 5抗体(代码:610)进行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一期试验已完成,预计近期启动二期试验[35] - 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白介素4受体alpha的人源化单抗药物获美国食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中国IND批件于2020年9月22日取得[36] - 公司完成预充式益赛普水针剂(301S)的三期试验,2019年7月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生产批件并获受理[36]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特比澳用于儿童ITP的患者招募工作,计划近期开始特比澳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围手术期动员的二期临床试验[36] - 公司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初取得NuPIAO (SSS06)随机二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目前正在计划该产品的三期试验[36] - 抗VEGF抗体(601A)一期临床试验招募共128名患者,已启动视网膜分支RVO及中央RVO患者的两项二期试验,计划近期启动pmCNV患者的二期试验及用于AMD及DME患者的二/三期临床试验[38] - 公司预期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盐酸纳呋拉啡口腔崩解片(TRK - 820)桥接三期试验第二部分患者入组工作,可能于2021年第四季度取得数据结果[38] - 公司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或之前取得MN709(米诺地尔泡沫剂型)与Rogaine®随机、双盲三期研究数据结果[39] - 2020年12月14日,三生国健与Verseau选取VSIG - 4靶点的单抗作为授权产品,第一个授权产品为VTX - 0811 [40] - 集团产品组合有34项在研产品,其中24项作为国家新药开发[43] 公司合作情况 - 2020年公司与Numab合作准备开展首品种引入,未来合作开发多达五个多特异性抗体品种[11] - 与Verseau合作选取VSIG - 4和PSGL - 1两个巨噬细胞靶点开展临床前研究[11] - 与日本东丽合作开发的血液透析患者瘙痒治疗药物Remitch (TRK820)三期临床桥接患者入组即将完成[11] - 2021年1月25日,公司与阿斯利康关于百达扬的安排终止,将继续就百泌达商业化合作;2月28日,公司与礼来关于优泌林的分销及推广安排终止[23][24][25] 公司评级及上市情况 - 2020年8月26日,集团的全球明晟MSCI ESG评级荣升至A级,超越78%的受评全球生物科技同业[13] - 2020年7月22日,三生国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6162.1142万股股份,占发售前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公司于三生国健的股权权益由约89.96%降至约80.96%[21] - 三生国健发售价格为每股28.18元,募集资金总额17.3648378156亿元[22]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收入为55.87636亿元,毛利为45.24725亿元,研发成本为5.90343亿元[7] - 2020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8.35791亿元,应占正常化纯利为11.66371亿元[7] - 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44561亿元,杠杆比率(可换股债券除外)为3.2%[7] - 2020年集团收入约5587.6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269.5百万元或约5.1%[45] - 2020年特比澳销售额增至约2762.7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439.8百万元或约18.9%,占集团货品销售总额约49.2%[45] - 2020年益比奥及赛博尔总销售额增加至约973.9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224.9百万元或约30.0%,占集团货品销售总额约17.4%[45] - 2020年益赛普销售额减少至约615.3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约528.3百万元或约46.2%,占集团货品销售总额约11.0%[45] - 2020年小分子药品销售额为约644.9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117.8百万元或约22.3%,占集团商品销售总额约11.5%[46] - 2020年集团出口额减少至约62.1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约5.9百万元或约8.7%[47] - 2020年集团其他销售额增加至约554.9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23.0百万元或约4.3%[47] - 2020年集团销售成本增加至约1062.9百万元,占集团同期总收入约19.0%[48] - 2020年集团毛利增至约4524.7百万元,较2019年增加约132.0百万元或约3.0%,毛利率降至约81.0%[49] - 2020年集团行政开支约452.8百万元,较2019年减少约223.2百万元或约33.0%[52] - 2020年研发成本约5.903亿元,较2019年的约5.266亿元增加约6380万元或约12.1%,占收入比率从2019年的约9.9%升至约10.6%[53] - 2020年其他开支约5.495亿元,较2019年的约1.14亿元增加约4.354亿元或约381.9%[54] - 2020年融资成本约8110万元,较2019年的约1.095亿元减少约2840万元或约26.0%;不计债券非现金利息开支,2020年融资成本减至约1360万元,较2019年的约3700万元减少约2340万元或约63.2%[55] - 2020年所得税开支约2.08亿元,较2019年的约2.428亿元减少约3480万元或约14.3%,实际税率从2019年的19.9%升至21.2%[56] - 2020年EBITDA约13.43亿元,较2019年的约15.864亿元减少约2.434亿元或约15.3%;正常化EBITDA约16.061亿元,较2019年的约20.05亿元减少约3.989亿元或约19.9%[57] - 2020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8.358亿元,较2019年的约9.737亿元减少约1.379亿元或约14.2%;正常化纯利约11.664亿元,较2019年的约13.923亿元减少约2.26亿元或约16.2%;扣除汇兑亏损后约14.164亿元,较2019年扣除汇兑收益后的约13.447亿元增加约7170万元或约5.3%[58] - 2020年每股基本盈利约0.33元,较2019年的约0.38元减少约13.2%;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约0.46元,较2019年的约0.55元减少约16.4%[59] - 2020年综合投资收入约1.971亿元,较2019年的约90万元增加约1.962亿元或约22839.8%[60] - 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约13.446亿元,较2019年的约18.874亿元减少5.428亿元或约28.8%[62]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存款约32.167亿元[62]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52.29亿元,2019年12月31日约为29.845亿元,流动比率从约2.9增至约4.
三生制药(01530) - 2020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