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2020年公司收入为648,732千美元,同比下降18.2%[5] - 2020年公司毛利为436,032千美元,同比下降22.7%[5] - 2020年公司年內亏损为223,348千美元,同比下降869.9%[5] - 2020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10.97美分,同比下降475.7%[5] - 公司2020年总收入为648.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8.8%(剔除汇率影响)[16] - 公司全年净亏损223.3百万美元(归属于本公司股权持有人的亏损:191.3百万美元)[16] - 公司2020年收入为648.7百万美元,较2019年减少18.2%[82] - 公司2020年录得亏损223.3百万美元,权益股东占亏损191.3百万美元[82] - 2020年公司净亏损为223,348千美元,而2019年净利润为29,009千美元[192] - 2020年公司研发成本为192,629千美元,同比增长27.2%[192] - 2019年公司年內利潤為46,281千美元[196] - 2019年公司全面收益總額為34,399千美元[196] - 2020年公司年內虧損為191,252千美元[197] - 2020年公司全面收益總額為-90,973千美元[197]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2,469,133千美元,较2019年增长54.5%[7] - 公司总负债为1,081,187千美元,较2019年增长14.5%[7] - 公司权益总额为1,387,946千美元,较2019年增长112.2%[7] - 公司2020年总资产为1,949,754千美元,较2019年的1,166,150千美元增长67.2%[194] - 2020年公司流动负债为519,379千美元,较2019年的431,801千美元增长20.3%[194] - 公司2020年非流动负债为561,808千美元,较2019年的512,185千美元增长9.7%[195] - 2020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1,127,963千美元,较2019年的519,024千美元增长117.3%[195] 业务表现 - 心脏瓣膜业务、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及神经介入产品业务分别录得剔除汇兑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383.4%、40.9%及17.5%[11] - 公司心血管业务在中国市场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成为唯一拥有两款中标产品的国内公司,总意向采购量在所有中标企业中排名第一[11] - 公司骨科业务在中国市场关节产品销售呈现强劲势头,多款国产髋关节产品于年内获证上市[11] - 公司心律管理业务在2021年1月获得CE认证,国内市场份额稳步增长[12] - 公司大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新产品Reewarm® PTX药物球囊获证上市,静脉支架系统完成首例临床植入[12] - 公司心脏瓣膜业务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及输送系统在海外获证上市,并布局二尖瓣返流市场[12] - 公司手术机器人业务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均已完成临床入组[12] - 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为144.8百万美元,同比下降44.6%(剔除汇率影响)[17]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9%(剔除汇率影响)[16] - 神经介入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5%(剔除汇率影响)[16] - 心脏瓣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3.4%(剔除汇率影响)[16] - 公司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17] - 公司拥有8个主要业务板块,覆盖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家医院[15] - 药物洗脱支架覆盖2400多家医院,Firehawk®覆盖医院同比增长27%,Firebird2®覆盖医院同比增长14%[18] - 海外支架收入达11.4百万美元,同比下降31.3%(剔除汇率影响),但欧洲地区销售实现稳步增长[18] - 球囊产品全球收入达10.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0%(剔除汇率影响),国内市场覆盖近800家医院,同比增长24.5%[18] - 全球骨科业务收入为201.6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3.7%(剔除汇率影响),主要受新冠疫情择期手术延期影响[19] - 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收入171.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6.8%(剔除汇率影响),美国区域收入同比下降12.3%[20] - 中国骨科业务收入29.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0.1%(剔除汇率影响),国产关节收入实现93.3%的高速增长[21]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180.3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6.2%(剔除汇率影响),中国心律管理业务全年收入实现正增长[22] - 心律管理国际(非中国)业务2020年全年收入为172.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6.9%(剔除汇率影响)[23] - 心律管理中国业务2020年收入为8.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8%(剔除汇率影响),下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5.5%[23]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2020年收入为68.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0.9%(剔除汇率影响)[24] - 神经介入产品业务2020年收入为32.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7.5%(剔除汇率影响)[25] - 心脏瓣膜业务2020年收入为15.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83.4%(剔除汇率影响)[26] - 心律管理中国业务新增覆盖168家医院,截至2020年底已进入480家医院[23]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中,Castor®单分支胸主动脉支架已在超过550家医院推广[24] - 神经介入产品业务中,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新增覆盖100家医院,截至2020年底已进入277家医院[25] - 心脏瓣膜业务中,VitaFlow®瓣膜系统已覆盖全国28个省的144家医院[26] - 心律管理国际业务中,Alizea™、Borea™及Calea™起搏器于2021年1月获得CE批准[23] - 手术机器人业务在202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全部注册临床试验入组工作,成为首个在泌尿外科领域完成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病例入组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27] - 鸿鵠®骨科机器人于2020年6月完成首次人体临床试验(FIM)的首例入组,临床工作有序推进[27] - 外科医疗器械业务2020年收入为4.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2%(剔除汇率影响)[28] - 公司2020年共有30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注册证,2款产品进入绿色通道,连续六年在医疗器械行业排名第一[29] - 公司2020年有4项产品获得FDA批准,14项产品获得CE批准[29] - Firehawk®支架TARGET IV NA临床研究在美国正式启动,计划在近100家临床中心入组约1,616例患者,并进行5年随访[30]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中,Profemur® Gladiator® HA有领股骨柄和Profemur® Gladiator®骨水泥型有领股骨柄两款产品在美国和加拿大获证上市[31] - 公司自主研发的胫骨截骨对线系统荣获红点最佳设计奖,帮助医生更快速地进行胫骨截骨对线[31] - Axone ™电極導線的Astral-4LV臨床試驗已啟動,數據將用於支持CE證書申請[32] - Vega ™电極導線的起搏器系統已提交FDA註冊申請,ARC兼2D Navigo ™左室电極導線已提交CE註冊申請[32] - Invicta ™除顫導線已通過所有技術驗證並進入生產階段[32] - 新一代起搏器Alizea ™、Borea ™和Calea ™已於2021年1月獲CE認證[32] - Reewarm® PTX藥物球囊擴張導管獲得NMPA註冊證[32] - Minos®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獲批CE認證,Reewarm®及Hercules®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輸送系統亦獲CE認證[32] - VitaFlow®II已在國內遞交註冊申請,並在歐洲開展臨床試驗[33] - VitaFlow®在阿根廷和泰國獲證上市,逐步佈局全球市場[33] - 圖邁®機器人於2021年1月完成註冊臨床試驗入組,實現多項重要臨床突破[33] - 鴻鵠®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於2021年1月完成上市前多中心臨床試驗第100例手術[33] - 公司2020年总收入为648.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8.2%,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及中国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40] - 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为144.8百万美元,同比下降45.3%,主要受疫情影响及支架价格补贴调整[41] -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201.6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3.3%,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植入量下降[42] - 心律管理业务收入为180.3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3.7%,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植入量下降[43] -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为68.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1.1%,主要由于Hercules®及Castor®产品的市场表现[44] - 神经介入产品业务收入为32.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9.2%,主要由于Tubridge®及NUMEN®产品的市场表现[45] - 心脏瓣膜业务收入为15.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87.5%,主要由于VitaFlow®瓣膜系统的市场表现[46] - 外科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4.6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4%[47] - 其他业务收入为0.8百万美元,同比下降76.2%[48] 融资与投资 - 公司及旗下联营公司2020年共引入外部融资约10亿美元[13] - 公司旗下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2月4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13] - 公司及旗下联营公司累计引入外部融资约10亿美元[16] - 公司通过认购MicroPort CRM B轮优先股增加股本,总金额为1.05亿美元,其中Sino Rhythm Limited认购2500万美元[114] - 公司通过股份奖励计划以349.6万美元购买了858,000股公司股份[116] - 公司认购了CRM Cayman的B轮优先股,总金额为1.05亿美元,持股比例降至52.70%[117] - 公司转让了医疗机器人7.14%的注册资本,代价为15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降至53.77%[117] - 公司通过配售协议以每股23.50港元的价格配售了65,958,000股新股份,总市值约为16.06亿港元[118]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41亿港元,其中12.23亿港元已按拟定用途动用[118] - 公司修订了股份奖励计划的规则,并将计划期限延长至十年[120]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可能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167,701,870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27%[121] - 公司根据2010年购股权计划向33名合资格参与者授出1,763,222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17.54港元[12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根据2010年购股权计划已授出的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115,268,421份,占已发行股份的6.37%[123] - 公司于2020年8月28日和2020年12月28日根据新购股权计划分别授出750,000份和1,15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分别为每股34.70港元和每股42.20港元[12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根据2020年购股权计划已授出的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1,900,000份,占已发行股份的0.1%[125] - 新购股权计划规定,根据该计划可授出的购股权获行使后可能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为173,635,594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124] - 根据新购股权计划,任何合资格参与者在任何12个月期间内可授出的购股权所涉及的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24] - 公司根据2010年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因行使而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0%,即140,411,234股[122] - 公司根据2010年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任何参与者在任何12个月期间内因行使购股权而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22] - 微創心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已發行98,750,000股附屬公司股份,根據附屬公司計劃將予授出的所有購股權獲行使而可能發行的附屬公司股份總數為4,937,500股[126] - 於2020年3月31日,附屬公司根據附屬公司計劃向178名承授人授出合共4,135,750份購股權,初步行使價為每股附屬公司股份3.2美元[127]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根據附屬公司計劃已授出的尚未行使購股權總數為3,595,447份[127] - 購股權計劃自採納日期後十年期間有效[127] - 年內已授出3,663,222份購股權[128] - 董事曾义草於2020年3月31日獲授80,306份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17.54美元[129] - 官網於2019年1月23日獲授1,00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7.73美元[129] - 要签要贸人於2016年9月1日獲授30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4.95美元[129] - 要签要贸人於2018年10月8日獲授50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為每股9.99美元[129] - 公司2020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总股本最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132] - 公司2020年度报告详细列出了多项股票期权的授予和行使情况,包括授予日期、行使期、行使价等[130] - 公司将于2021年6月24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在会议前至少20个营业日寄发给股东[134]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4.3港仙(含税),并授予股东选择以股代息的权利[134] - 公司将于2021年6月21日至6月24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的权利[136] - 公司将于2021年6月30日至7月5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收取拟派末期股息的权利[136]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将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可能续聘为公司核数师[137]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2] - 公司主席常兆华博士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将继续检评企业管治架构的有效性[140] - 公司已与全体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订立为期三年的委任函[140] - 公司已购买保险,涵盖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因从事企业活动而在法律诉讼中所承担的责任[141]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44]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备独立性,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145] - 公司非执行董事每三年至少轮值退任一次,并接受重选[146] - 新委任董事接受全面培训,确保对公司业务及上市规则的理解[147] - 董事会每年举行四次例会,讨论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策略及财务申报[148] - 董事会会议文件提前三日寄发,确保董事知情决策[149] - 2020年董事会举行七次会议,审阅公司财务及营运表现[150] - 董事在2020年董事会议、股东周年大会及股东特别大会的出席记录详细列出[15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的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董事确认遵守[152] - 董事会已成立四个委员会,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战略委员会,以监察公司事务的特定范畴[153]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成员,其中两名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5] - 审核委员会在2020年度举行了三次会议,所有成员均出席了全部会议[157] - 薪酬委员会在2020年度举行了四次会议,所有成员均出席了全部会议[160] - 提名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的组成,就董事的委任及继任计划向董事会作出推荐意见[162] - 提名委员会在2020年度举行了一次会议,评估并建议董事候选人[163] - 提名委员会成员在2020年度均出席了所有会议[164] - 战略委员会在2020年度未举行任何会议[165] - 大中华执行委员会、洲际骨科执行委员会及洲际心律管理执行委员会在2020年度定期频繁举行会议[166] - 董事确认对2020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负有责任[167] - 审核委员会协助董事会监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168] - 公司已制定并采用各种风险管理程序及指引,涵盖销售、
微创医疗(00853) - 2020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