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移动终端中高端摄像头及指纹识别模块制造商,产品覆盖200万像素至1.08亿像素超薄摄像头模块等[12][13]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先进智能视觉公司,加强光学设计、计算成像及系统集成能力建设[12][13] - 公司推进大规模智能化制造、新技术研发和垂直链条整合三大战略[12][13] - 集团持续执行改善产品结构、覆盖客户、提升非手机业务占比三大战略目标[19][20] - 公司于2021年8月25日通过五年(2021 - 2025年)经营发展战略规划[48] - 未来五年,智能手机摄像头模块销售规模目标为国内前二[56] - 未来五年,指纹识别模块销售规模目标为国内前二且规模与主要友商相当[56] - 未来五年,汽车摄像头模块行业销售规模目标为行业前五[56] - 未来,汽车、AR/VR、智能家居与IoT领域收入占摄像头模块产品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57] - 公司智能手机领域目标客户为全球领先智能手机品牌和制造商,基本导向是满足客户广泛多样且快速变化的需求[60] - 公司智能汽车领域目标客户从中国和全球领先企业起步,最终发展为核心合作伙伴,基本导向是满足客户广泛多样且长生命周期的需求[65] - 公司IoT领域业务采用1+6+X市场策略,专注智能视觉产品,从六大细分市场起步,关注其他领域需求[68] - 公司产业投资指导思想是服务产业布局和长期发展,重点方向包括智能视觉产业上下游及元宇宙相关产品[71][72] 宏观经济数据 - 2021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约12.7%[15] - 2021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约12.0%[15] - 2021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约23.0%[15] - 中国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74亿部,同比增长约13.7%,5G手机约1.28亿部,同比增长约100.9%[16][17] - 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车销量近1290万辆,同比增长25.6%,新能源汽车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18][20] - 标普预测中国2021年和2022年新能源汽车批发量达240万和340万辆,同比增长75%和40%[18][20]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增长预期为5.8%,略低于年初市场普遍预测的8%-10%[36][37] - 2021年上半年中国5G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达约1.28亿台,占同期智能手机出货量约73.4%[38][39] - 2021年上半年中国5G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110款,同比增长1.9%,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1.6%[38][39] - 预计到2025年全球5G手机用户数量将达25亿,中国产品将占全球约一半市场份额[38][39] - 预计到2025年中国达到L2和L3级别的乘用车占比将分别达30%和12%,使用摄像头模组数目分别约为3颗和8颗[38][39] - 目前每台乘用车平均使用摄像头模组约1.7颗[38][39] - 预计2021年全球物联网支出达6904.7亿美元,2025年将达1.1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11.4%[38][39] - 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占比将提升至25.9%[38][39] 业务线销售数据 - 集团摄像头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销量分别同比增长约24.2%和约38.8%,推动销售收入达约人民币93.36亿元,同比增长约6.1%[21][22] - 集团3200万像素及以上摄像头模块产品销量占比提升约4.2个百分点至约32.4%,1000万像素及以上占比同比下跌约2.7个百分点至约70.8%[21][22] - 本期摄像头模块平均销售单价同比下跌约12.4%至约人民币37.5元,较去年下半年环比上升约6.5%[21][22] - 集团摄像头模块产品销量达约2.24亿部,同比稳定增长约24.2%,但低于年初目标[23] - 集团摄像头模块销量增长主要因市场份额提升、多摄手机占比增加及非手机领域出货增长[23] - 集团摄像头模块销量未达目标主要受印度疫情及半导体产能短缺影响[23] - 摄像头模组产品销售数量约22380万颗,较同期约18021万颗增长约24.2%[24] - 指纹识别模组产品销售数量约5543万颗,较同期约3993万颗增长约38.8%[25][27] - 指纹识别模组平均销售单价从约26.2元降至约16.6元,降幅约36.9%[25][27] 业务线发展情况 - 车载业务聚焦ADAS、智能座舱和环视三种高端车载摄像头模组产品,产品已在多个品牌车型交付使用[28][30] - 在IoT智能视觉产品发展取得进展,与大疆、科沃斯和小天才等建立合作,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9][30] - 公司成为中国三大高端摄像头模组制造商之一,已量产销售6400万和1.08亿像素产品[31] - 研发团队对Sensor Shift等项目进行预研,已进入采样交付和项目审批阶段[31] - 集团跻身三千二百万像素及以上高端单摄像头模组的中国三大制造商之一,成功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六千四百万像素和一亿零八百万像素产品[32] - 集团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昆山第三期和印度第二期生产基地产能扩充有序推进[32][33] 行业趋势与机遇 - 董事认为摄像头模块在移动终端重要性增加,行业技术趋势变化对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一线模块厂商有利[42] - 5G商用普及化及3D成像应用增加将提升手机摄像头模块规格迭代[42] - 智能驾驶系统渗透率提升将大幅提高摄像头模块采用并对规格提出更严格要求[43] - IoT市场快速增长为智能视觉行业带来机遇,服务机器人等细分市场有望明显增长[43][44] - 公司过去两年在车载及IoT领域摄像头模块布局奠定基础并实现量产,未来将扩大生产规模[44][45] 公司发展策略与展望 - 公司董事对智能视觉行业长期发展前景信心坚定,将从多方面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41] - 全球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公司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46][47] - 公司将加强多方面能力建设,推进高端产品发展及关键器件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46][47] - 公司将努力实现摄像头模块在非手机领域应用的进一步突破[47] 公司研发与生产策略 - 公司将持续加强产品、材料、工艺等方面研发投入,形成智能视觉产品研发设计竞争力[61][63] - 公司以COB工艺为基石,推进工业4.0大生产体系,建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系统,同时推动昆山和印度产研基地建设和扩产[62][63] - 公司以模块封测为平台,向上游元器件延伸,发展相关能力并提供完整模块一体化方案服务[64][65][69] - 公司持续加强DMS、环视、周视、ADAS等模块封测和材料技术研发,形成车载摄像头模块产品研发设计能力[65] - 公司为满足车载摄像头更高安全标准,加强实验室仿真、主动校准和内参标定等能力[67][68] 公司人才建设 - 公司坚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建立分配和激励机制,提供发展路径和生活设施[73] - 公司坚持多线并举的人才建设办法,建立多元化激励手段和分配机制[74] - 公司引导全员树立使命感和价值观,为集团发展奠定精神基础[75][77] 公司管理与运营 - 公司建设工业互联网大生产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产品交付[76][77] - 公司贯彻合规与风控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架构和内控程序[78][80] - 战略规划可能因环境变化调整,不构成对股东或潜在投资者的承诺[79][8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本期营业额约为人民币93.36亿元,较同期的约88.02亿元同比增长约6.1%[81] - 集团销售成本较同期的约80.70亿元增加约2.3%至约82.53亿元[81] - 人工成本较同期的约3.47亿元增加约17.1%至约4.07亿元[81] - 集团毛利约为人民币10.83亿元,同比增长约47.9%[81] - 毛利率约为11.6%,同期约为8.3%[81] - 公司其他收益约为4400.8万元,较同期的约7658.3万元减少约42.5%,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82][85] - 公司其他亏损净额约为3006.3万元,较同期的约1738.7万元增加约72.9%,主要因联营公司权益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和外汇期权合约净亏损[83][86] - 公司销售及分销费用约为691.9万元,较同期的约1036.2万元减少约33.2%,占营业额比例约为0.1%,与同期相近[84][87] - 公司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总额约为8262万元,较同期的约7064.6万元增加约16.9%,主要因员工薪酬及劳务支出增加[88][91] - 公司研发费用总额约为3.177亿元,较同期的约2.908亿元增加约9.3%,因积极招揽研发人才[89][92] - 公司融资成本约为1476.5万元,较同期的约2908.1万元减少约49.2%,因调整银行借款结构[90][93]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为1821.3万元,较同期的约1538.6万元增加约18.4%[94] - 公司所得税费用约为8575.5万元,较同期的约3945.5万元增加约4630万元或约117.3%,因除税前溢利增长[95] - 公司本期溢利约为5.707亿元,较同期的约3.355亿元大幅增加约70.1%,因销售收入稳健增长且毛利率提升[96][9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约为16.38亿元,较2020年6月30日减少约23.2%,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约29.7%[99][100] - 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约2.093亿元,同期为净流入约6.59372亿元[103][105] - 本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约1.50376亿元,同期约为3.19297亿元[104][106] - 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2.99826亿元,较2020年6月30日增加约6.68985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减少约6.8369亿元[104] - 本期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约3.16397亿元,同期约为1.1987亿元[108] - 银行借款流入约11.45747亿元,同期归还银行借款支出约12.33544亿元[108] - 用作银行借款担保的已抵押银行存款变动约2.08519亿元[108] - 收到员工行权认购普通股认缴金额约0.59036亿元[108] - 2021年完成派发2020年度末期股息约0.48603亿元[108] - 2021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38.3%,较2020年6月30日下降约30.5个百分点,较2020年12月31日上升约3.7个百分点[108] - 2021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余额较2020年12月31日上升约3.74753亿元[10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抵押资产包括约6.25亿元银行存款及联营公司股份,较2020年6月30日的约4.11亿元增长52.1%[11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员工数量为10950人,较2020年6月30日的10168人增长7.7%[114] - 本期集团雇员酬金约为5.23亿元,较同期的约4.31亿元增长21.4%[114]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期初的6.5249调至期末的6.4601,升值约1.0%,公司录得外汇收益约人民币2043.7万元,同期外汇亏损约人民币2577.4万元[119][120] 购股期权相关 - 公司根据购股计划向员工授出合共8956.16万份购股期权[115] - 2018年12月7日授出1272万份购股期权,本期发行308.76万股,收取行权对价约1435.7万港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306.33万份未行使[115] - 2019年6月21日授出1145.4万份购股期权,本期发行174.32万股,收取行权对价约1049.4万港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250.68万份未行使[116][118] - 2020年9月16日授出1787.96万份购股期权,本期发行490.428万股,收取行权对价约4521.7万港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1205.184万份未行使[117][118] - 2014年11月13日,公司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授出共5993.5万份购股期权,报告日期该计划已失效[122] - 公司根据购股期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共8956.16万份购股期权,其中2016年授出3942.5万份、2017年授出808.3万份、2018年授出1272万份、2019年授出1145.4万份、2020年授出1787.96万份[122] - 2017年5月19日,股东通过普通决议,将公司购股期权计划及其他购股期权计划可行使期权发行的最高股份数刷新至不超过批准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26] - 2017年5月19日批准决议时,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95597亿股,购股期权计划及其他购股期权计划可行使期权发行的最高股份数刷新为1.095597亿股,占2021年8月25日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11.8198576亿股的约9.27%[126] - 2017
丘钛科技(01478) - 2021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