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淨虧損為人民幣4,394百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人民幣3,853百萬元,主要由於金融工具的公平值虧損增加[4] - 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为人民币4,394百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541百万元增加712.02%,主要由于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增加[45] - 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210,248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149,782千元增加40.37%[47] - 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76百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125百万元增加40.56%,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和测试开支增加[50] - 2021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64百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21百万元增加204.76%,主要由于上市开支和员工成本增加[51] - 2021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88,214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46,717千元增加88.83%,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和薪酬增加[52] - 2021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1,446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2,810千元减少48.54%[54] - 发行予投资者的金融工具公平值亏损由2020年6月30日的3.88亿元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41.56亿元,主要由于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额外发行金融工具及首次公开发售前金融工具公平值大幅增加[5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6亿元,主要来自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5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91亿元,主要用于投资短期存款及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6.41亿元,主要来自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25.76亿元及银行借款所得款项净额0.97亿元[6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原到期日3个月至12个月的定期存款为34.54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43亿元增加24.11亿元,主要由于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6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为1.7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0.8亿元增加0.97亿元[6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9%,202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63] - 公司租赁负债由2020年12月31日的0.2亿元增加至2021年6月30日的1.23亿元,主要由于新租赁办公室及员工宿舍[6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0.33亿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软件[6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234百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146百万元增加60.27%[4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9.68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2.73元人民币大幅扩大[1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4,393,846千元人民币[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31,692千元人民币[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5,608千元人民币[11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91,147千元人民币[11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640,680千元人民币[11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863,925千元人民币[11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95,475千元人民币[11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为2,576,082千元人民币[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股本上市费为88,349千元人民币[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2,33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3%[13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93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76%[13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外汇收益净额为1,47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500%[132]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研发耗材开支为23,9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133]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财务成本总额为4,01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13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9.68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1%[142] - 公司2021年上半年亏损4,393,846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上半年的540,842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67] - 公司全球发售后优先股自动转换增加资本储备6,930,964千元人民币[167] 研发进展 - 公司CT053產品正在中國進行關鍵II期臨床試驗,並已於2021年7月在美國入組首名患者,計劃於2022年上半年向中國國家藥監局提交NDA[6] - 公司CT041產品已在中國完成治療晚期胃癌的I期患者入組,並已向國家藥監局遞交關於開展關鍵II期臨床試驗的諮詢申請[7] - 公司CT011產品已在中國完成I期試驗患者入組,該產品針對GPC3的自體CAR-T候選產品,用於治療HCC[8] - 公司AB011產品於2021年第二季度收到藥審中心關於在Ib期實驗新增聯合化療隊列的補充申請批准,並啟動聯合隊列研究[8] - CT053在中国关键II期试验中观察到100%的客观缓解率和上升的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率[13] - CT053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NDA,2023年上半年向美国FDA提交BLA[13] - CT041在中国研究者发起的试验中显示出50%的客观缓解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5个月[14] - CT041在中国和美国的Ib/II期临床试验中推进,已向中国国家药监局递交关键II期临床试验申请[14] - 公司已完成CT011在中国的I期实验入组,CT011是一种靶向GPC3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用于治疗HCC[15] - 公司正在中国进行CT032的I/II期临床试验,CT032是一种靶向CD19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用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5] - 公司已获得CDE批准,在Ib期试验中增加化疗联合AB011组,AB011是一种靶向CLDN18.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候选产品,用于治疗CLDN18.2阳性实体瘤[15] - 公司正在开发CycloCAR技术,以提高CAR-T细胞针对实体瘤的疗效,该技术共同表达细胞因子IL-7和趋化因子CCL21,可能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且不需要清淋预处理[16] - 公司正在推进THANK-uCAR技术,以降低CAR-T治疗成本并提高可负担性,该技术有望克服现有通用CAR-T细胞低效扩增及持久性不高的问题[16] - 公司核心候选产品CT053用于治疗R/R MM,处于最成熟阶段,其他候选产品CT041、CT011及AB011均用于治疗实体瘤,处于Ib期及I期临床试验阶段[20] - CT053在I期试验中显示出100%的客观缓解率(ORR)和上升的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CR)率[24] - CT053在研究者发起的试验中显示出87.5%的客观缓解率(ORR)和79.2%的严格意义完全缓解/完全缓解(sCR/CR)率[24] - CT053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2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8个月[24] - CT053的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2.4%[24] - CT053在Ib期试验中显示出25名受试者对治疗有反应[25] - 公司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CT053的上市批准申请[26] - 公司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向美国FDA提交CT053的上市批准申请[26] - CT053已获得美国FDA的再生医学高级疗法(RMAT)和孤儿药称号[26] - CT053已获得EMA的优先药物(PRIME)和孤儿药产品称号[26] - CT053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认定[26] - CT041在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9.5个月[27] - CT041在5名胰腺癌患者中显示出初步疗效,且未报告3级或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神经毒性[27] - CT041细胞在外周血中持续存在8周,最长可达6个月,并在血液中每微克基因组DNA的CAR拷贝数可达数千至数万个[27] - CT041已获得美国FDA用于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孤儿药称号,并获EMA用于治疗胃癌的孤儿药产品称号[28] - 公司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CT041用于治疗胃癌的新药申请(NDA)[28] - CT011在晚期GPC3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3年、1年及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10.5%、42.0%及50.3%,中位总生存期为278天[29] - CT032是一种针对CD19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预计其毒性和免疫原性将低于现有商业化CD19 CAR-T产品[30] - AB011在CLDN18.2阳性胃癌小鼠模型中显示出强大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已在中国启动与化疗联合疗法的Ib期临床试验[31] - 公司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AB011用于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II/III期临床试验咨询申请[31] - CT017在GPC3阳性HCC患者中的中期结果显示,ORR为16.7%,DCR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2个月[32] - KJ-C1807利用CycloCAR技术开发,预计通过共表达IL-17和CCL21,可能降低对清淋化疗预处理的需求[32] - KJ-C2112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抑制EGFR/EGFRvIII过表达神经胶质瘤异种移植物生长的能力,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32] - KJ-C2113靶向间皮素,用于治疗各类实体瘤[33] - KJ-C2114利用THANK-uCAR技术开发,用于治疗若干实体瘤[33] - KJ-C2111靶向BCMA,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33] - 公司已建立综合研发平台,涵盖CAR-T开发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靶点发现、抗体开发、载体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34] - CycloCAR技术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增强CAR-T细胞增殖和存活的能力,并减少清淋化疗预处理的需求[34] - 公司持续开发THANK-uCAR技术,以减少同种异体CAR-T细胞的GvHD和HvGR,并提高其存活和增殖能力[35] - 公司开发的新一代CAR-T技术CycloCAR,特色为在CAR-T细胞中共同表达细胞因子IL-7和趋化因子CCL21,有望产生更高的临床疗效并降低对清淋化疗预处理的要求[193] - 公司的专有技术THANK-uCAR生产的CAR-T细胞较源自第三方捐献者的T细胞具有更好的扩增性及持久性[194] - CLDN18.2是治疗某些实体瘤(例如胃癌,食道癌和胰腺癌)的有吸引力的靶点[192] - BCMA是多种血液恶性肿瘤过度表达的蛋白质[192] - CD19是一种于几乎所有B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癌表面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192] - 公司的CAR-T技术旨在通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癌症[192] - 公司的联合疗法涉及给予患者两种或多种药物用于单一疾病的治疗[192] - 公司的临床试验包括I期、Ib期和II期,分别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194] - 公司的注册性试验旨在建立可接受的益处/安全性信息,获得有关精确界定的适应症的监管批准[194] - 公司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获得FDA特殊地位,用于治疗严重或有生命威胁的疾病或症状[194] 生产与制造 - 公司正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设新生产工厂,并准备技术转移工作[10] - 公司在美国建设的生产设施总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设计产能每年可为约700名患者提供CAR-T治疗[17] - 公司正在设计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商业生产设施,设计产能每年可为约3,000至5,000名患者提供CAR-T治疗[17] - 公司已建立覆盖质粒生产、慢病毒载体生产和CAR-T细胞产品生产的端到端内部制造能力,上海徐汇区厂房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CAR-T年产能可支持200名患者的治疗[37] - 上海金山区商业化规模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年产能可支持2,000名患者的CAR-T治疗,并已获得中国首张CAR-T细胞疗法生产许可证[37] - 公司计划建设金山区厂房二期工程及美国GMP商业化生产厂房,预计总产能将支持每年超过10,000名患者的治疗[37] - 公司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RTP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已获得完整建筑许可,将支持北美和欧洲的临床研究及早期商业上市[37] - 公司通过内部GMP生产工厂大幅降低CAR-T生产成本,上海金山区厂房已获美国FDA批准供应慢病毒载体用于美国临床试验[38] - 公司计划覆盖中国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血液科,并逐步扩展至肿瘤科,目标建立全国性CAR-T联合体模型[39] 专利与知识产权 - 公司拥有52项授权专利和231项专利申请,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新增2项授权专利和17项专利申请[9] - 截至2021年8月15日,公司在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2项授权专利及231项专利申请,新增2项授权专利及17项专利申请[36] 合作与许可 - 公司与HK inno.N Corporation签订许可协议,总金额达5000万美元,并基于净销售额支付双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11] - 公司与HK inno.N Corporation签订许可协议,在韩国市场开发及商业化CT032和CT053,预计获得至多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另加基于净销售额的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18] - 公司与HK inno.N Corporation签订许可协议,开发两款CAR-T细胞候选产品CT032及CT053,预计收取预付款4百万美元及最高50百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188] 员工与团队 - 公司团队从2020年12月31日的330名雇员扩大至2021年6月30日的444名雇员,并加强了领导团队[19]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有444名雇员[69] - 公司为雇员提供包括薪金、花红、股份激励计划、社会保险供款及其他福利付款的薪酬[69]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8,444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7,37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87] 股权与股东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合计持有215,123,753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37.92%[72] - 益杰生物技术持有198,139,536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权益的34.92%[72]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通过一致行动方协议合计持有215,123,753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37.92%[73] - 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为567,346,696股股份[73] - 益傑生物技術持有公司198,139,536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34.92%[77] - 李宗海博士、郭炳森先生、王華茂博士、郭華清先生及陳海鷗先生透過間接實體及益傑生物技術各自持有公司198,139,536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34.92%[77] - 楊雪虹女士透過儀德控股持有公司8,888,888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1.57%[77] - 郭小靖女士透過泉州鼎沃(有限合夥)持有公司5,555,556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0.98%[77] - GIC Private Limited及其關聯公司合計持有公司64,339,150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11.34%[76] - 楊志先生及其關聯公司合計持有公司39,894,706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7.03%[76] - 俞有強先生及其關聯公司合計持有公司28,385,012股股份,佔公司權益的5.00%[76] - 公司於2021年6月30日的全部已發行股本為567,346,696股股份[79] - 公司根据2019年股权激励计划向董事、集团行政人员及雇员授出未行使购股权以认购20,342,844股股份,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3.56%[82] - 公司于2021年5月11日向Carfa Unity Limited及Carfe Unity Limited分别配发及发行12,497,947股股份及7,125,575股股份[82] - 公司于2021年4月30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但截至2021年6月30日尚未授出或同意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86] - 公司于2021年4月30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但截至2021年6月30日尚未授出购股权[
科济药业-B(02171) - 2021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