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18 - 年度财报
03613同仁堂国药(03613)2019-04-01 17:49

公司历史与文化 - 公司创建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7] - 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7] - 公司有349年历史,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7] - 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已走过349个春秋[39][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收入为15.13873亿港元,较2017年的12.65994亿港元增长约19.6%[22] - 2018年公司毛利为10.78421亿港元,毛利率为71.2%[22][23] - 2018年公司年度利润为6.01323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5.8072亿港元[22] - 2018年公司每股盈利为0.69港元,每股股息为0.23港元[22] - 2018年公司总资产为31.71085亿港元,总负债为1.46858亿港元,资产净值为30.24227亿港元[23] - 2018年公司流动比率为19.5,股本回报率为19.9%,资产回报率为19.0%,派息比率为33.2%[23] - 2018年公司营收15.139亿港元,同比增长19.6%;净利润6.013亿港元,同比增长19.0%;归属公司所有者利润5.807亿港元,同比增长18.5%;每股收益0.69港元,董事会建议末期股息每股0.23港元[41] - 2018年公司收入达到15.139亿港元,2017年为12.66亿港元,较去年增长19.6%[68][74] - 2018年公司毛利达10.784亿港元,2017年为9.164亿港元,增幅为17.7%,毛利率由去年的72.4%下降至本年的71.2%[69][75] - 2018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达2.332亿港元,2017年为1.935亿港元,较去年增长20.5%,占收入百分比由去年的15.3%上升至本年的15.4%[70][76] - 2018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483亿港元,2017年为1.273亿港元,较去年增长16.5%,占收入百分比由去年的10.1%下跌至本年的9.8%[71][77] - 2018年公司净财务收益增加1010万港元至2340万港元,2017年为1330万港元[72][78] - 2018年公司所得税开支增加13.4%至1.196亿港元,2017年为1.055亿港元,有效税率由去年的17.3%下降至本年的16.6%[73] - 2018年公司年度利润增加19.0%至6.013亿港元,2017年为5.055亿港元,净利润率为39.7%[73] - 2018年公司应占溢利为5.807亿港元,2017年为4.9亿港元,较去年增加18.5%,基本每股盈利为0.69港元,董事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23港元[73] - 2018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2.654亿港元,2017年为18.978亿港元[81][83][84] - 2018年营运资金为26.05533亿港元,2017年为22.07433亿港元[81] - 2018年权益总额为30.24227亿港元,2017年为26.08177亿港元[81] - 2018年流动比率为19.5,2017年为16.0[81] - 2018年负债比率为0.04%,2017年为0.02%[81] - 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77684亿港元,2017年为4.69144亿港元[81] - 2018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5.97932亿港元,2017年为3.81825亿港元[81] - 2018年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73007亿港元,2017年为1.41875亿港元[81] - 2018年资本开支为5320万港元,2017年为3430万港元[85][88] - 2018年物业净值1090万港元作为长期银行贷款抵押,2017年为1230万港元,澳元银行贷款按澳大利亚银行票据利率加1.5%按年计息并于2020年全额偿还[86][89] 公司上市与荣誉 - 2018年5月公司成功从创业板转为主板上市公司,并纳入恒生指数系列,成为深港通合资格股票[18] - 2018年公司荣获第8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上市公司」奖项,CEO丁永玲荣获「最佳上市公司CEO」奖项[18] - 公司于2018年5月成功转主板上市,跻身恒生指数系列,进入深港通[29] - 公司经5年发展从创业板龙头企业成功转主板上市,跻身恒生指数系列和深港通[40][42] - 公司获得2018年亚洲区最具影响力品牌大奖、世界品牌大奖等多项重大奖项[96] 公司文化与推广活动 - 公司举办多场文化活动,包括图书分享会、音乐会、文化艺术展览等[18] - 公司在香港和南非举办“开放日”活动,近千人参与[30][36] - 公司举办“第三屆同仁關愛防中風”活动,吸引90岁以上长者和中风康复患者家庭参与[31][36] - 公司举办“第二屆國際中醫藥文化節”,以北京为起点经香港向欧美传播中医药文化[31][36] - 公司2018年受邀参加塞浦路斯“中国文化节暨首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32][36] - 公司2018年受邀参加意大利“第十五屆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32][36] - 2018年6月“首都国企开放日”吸引近千名香港和南非民众参与[58][60] - 2018年参加香港“健康博览”,参展人数是去年两倍,超十万人[61] - 举办“第二届国际中医药文化节”,在北京、香港获积极响应,并扩展到美加等西方国家[61] 公司业务战略与布局 - 公司在意大利开办以贸易为主的业务模块,探索产品准入[28][29]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境外21个国家和地区,零售终端共81家[40][42] - 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为公司海外业务带来机遇[40][42] - 公司实施“立足香港和亚洲,迈向海外”全球战略,采用差异化发展策略[48][50] - 海外业务覆盖全球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52] - 公司将继续通过文化推广和慈善活动加强海外影响力和国际吸引力[34] - 公司将继续实施“稳健发展”战略,注重高质量和创新发展[3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市场2018年收入8.073亿港元,同比增长26.9%,同店增长50.0%,年内铜锣湾新开1家零售终端[46][51] - 海外市场2018年收入3.329亿港元,同比增长8.5%,同店增长21.1%,年内美国新设1家零售终端,海外零售终端达54家[48] - 中国市场2018年收入3.736亿港元,同比增长15.7%[48] - 公司零售网络分布在澳大利亚6家、香港27家、新加坡5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47] - 美国增设1家零售终端,海外零售终端达54家[52] - 海外市场收入为3.329亿港元,较2017年的3.069亿港元增长8.5%,同店增长达21.1%[52] - 中国市场收入达3.736亿港元,较2017年的3.229亿港元增长15.7%[52] - 香港市场收入占比1.4%,加拿大占比1.0% - 1.3%,中国内地占比53.3%等[53] 公司生产研发与认证 - 大埔生产研发基地持有香港中成药GMP认证、ISO22000:2005及HACCP认证[55][59] - 年内与国际知名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开展重点品种联合科研[56][59] - 公司香港大埔现代化生产研发基地持有香港中成药GMP认证、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HACCP认证[132][133] - 公司制定物料采购、接收、贮存管理规程,物料到厂先初步检视再抽样检验,合格与不合格物料分开存放[132][133] - 生产区域设有洁净区,操作人员和物料分别从人流物流通道进出,操作人员穿指定工作服[136][138] - 公司定期用过滤纯水清洁生产设备及计量器具并进行洁净评估[136][138] - 公司根据中国药典订立实验室检验管理规程,对每批成品进行内部全面质量检验并送第三方检测[137][138] - 公司所有中药产品在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2018年自有产品无质量安全违规案例[138] - 公司生产及出售的中成药产品皆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本年无自有产品品质及安全相关违法违规个案[139] 公司员工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817名雇员,2017年为809名,同比增加8人[65][67] - 2018年公司员工成本为2.014亿港元,2017年为1.758亿港元,较去年增幅14.6%[65][67] - 公司全球员工总数为900人,其中亚洲817人、欧洲809人、美洲705人[163] - 公司员工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占15%、30 - 39岁占33%、40 - 49岁占30%、50岁及以上占30%[163] - 公司员工学历分布为研究生及以上占15%、大学本科生占41%、副学士学位生占30%、中专及以下占4%[163] - 公司员工工作年期3年以下占13%、3 - 5年占25%、6 - 10年占20%、11年及以上占42%[163] - 公司员工性别分布为男性占31%、女性占69%,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男性占40%、女性占60%[163] - 公司按地区划分雇员新增/流失比率分别为亚洲33%、欧洲31%、美洲22%、大洋洲15%[163] - 公司外派人人员所占比例为9%,本地人员占91%[163]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2018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聚焦公司中药产品及保健品的生产、零售及批发业务,以及中医诊疗服务[100] - 2018年报告范围新增同仁堂神草药业、同仁堂(圣盖博)及同仁堂吉奥明[100] - 2018年环境关键绩效指标只包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100] - 报告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27《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规定编写[100] - 公司委托低碳亚洲有限公司协助编写报告并进行碳评估[100] - 报告涵盖《指引》中部分“建议披露”的关键绩效指标[100] - 报告引用资料来自公司正式文件、统计数据及管理和营运资料[100] - 公司董事会已确认及批准报告[100] - 若对报告内容或汇报形式有疑问或建议,可通过ir@tongrentangcm.com联系公司[100] 公司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 - 公司秉持“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精神,以“创造健康,全球共享”为使命愿景,提升社区健康水平并推广中医药文化[101] - 公司设有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前者确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实现,后者对不同市场业务采取全面风险管理策略[101] -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提供国际机会,但公司面临文化差异、法规及贸易障碍,气候变化对原材料供应构成潜在威胁[101] - 公司委托独立顾问公司进行持份者沟通活动,识别本年重要性议题并回应持份者反馈[101] - 未来公司将优化持份者沟通工作,探索建立长期沟通计划,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绩效[101] - 公司建立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由董事会监督和检讨有效性,评估和确定可接受的风险因素和程度[102] - 公司设立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监控系统成效和风险变动,定期向审核委员会汇报再上报董事会审批[102] - 产品质量管控风险包括流转过程、生产过程和检测程序把控不当导致问题产品流入市场[102] - 公司遵守相关认证规范要求,从多方面进行质量管理,确保生产流程合规[102] - 公司根据当地产品标准检测原材料和产品,制定售后及产品退回指引跟进客户反馈和投诉[102] - 公司人力规划缺乏全局战略考虑会导致未来人才供应不足,将通过招聘培养人才和与院校合作解决[103] 公司持份者沟通 - 公司本年以多种方式与持份者沟通,内部持份者包括董高人员及员工,外部包括客户、股东等[106][112][114] - 公司在独立顾问协助下识别27项议题,涵盖环保、雇佣、运营和社区投资四大范畴[113][115] - 公司通过高级管理人员面谈、网上问卷和焦点小组收集持份者意见,沟通以匿名形式进行[117] - 公司共收回124份问卷,其中96份来自内部持份者,28份来自外部持份者[117] - 分析问卷结果和持份者评分均值,曲线右上方的16项议题为公司关键“重要性议题”[117][118] - 公司将“业务活动考虑社区的需要和利益”归为重要性议题,以17项议题作为报告重点[120] - 公司计划开展长远持份者沟通策略,分阶段收集不同持份者对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和成效的意见并适时回复[122][123] 公司供应商管理 - 2018年公司有286家采购供应商,2017年为245家,供应商分布在五大洲[127] - 公司定期评估供应商表现,技术质量部每两年评估已审批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会现场重审并要求整改[126][127] 公司产品与服务投诉处理 - 公司本年接获10宗有关产品及服务投诉,经核查产品无问题并已妥善处理及回复客人[142][143] - 公司本年没有产品因安全与健康理由而须回收[142][143] - 公司确保产品广告及宣传遵从相关法规,本年无有关广告及标签的违规案例,未接获相关投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