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风险 - 公司面临与业务相关的风险,如不能有效管理增长或执行战略、过去曾蒙受净损失且未来未必能维持盈利等[6] - 公司面临激烈竞争,若未能有效竞争,可能无法维持或流失市场份额及客户[6] - 公司业务成功取决于提供卓越客户体验的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32] - 公司主要依赖自营物流基础设施,也依赖第三方快递公司,配送服务中断或失败会影响业务[34] -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自营模式,中国各类线上零售业务模式的长期生存能力及前景有待考验[35] - 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取决于影响中国线上零售业发展的多项因素,可能非公司所能控制[35] - 线上购物热度降低或公司未能顺应趋势调整应用程序和网站,会对收入及业务前景造成不利影响[37] - 零售业务对宏观经济变化高度敏感,诸多因素会削弱消费者信心及支出,影响公司增长及盈利能力[37] - 公司认为京东品牌的认可度及声誉对业务增长及成功有重大贡献,需维持和加强[38] - 公众认为公司出售非正品等情况,即使不正确也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影响业务[40] - 公司员工的违法活动或负面报道会影响公司品牌及声誉,对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40] - 中国零售业尤其是自营模式业竞争激烈,公司在多方面面临竞争,竞争加剧或减少毛利与市场份额[46] - 开拓新产品类型和增加产品数量使公司面临新挑战和风险,可能导致存货增加、退货率升高、索赔增加等[48] - 公司若无法高效管理存货,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流动性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49] - 公司若未能有效管理存货,可能面临存货滞销、价值下跌、减值或撇销,导致毛利率下跌[51] - 公司若低估产品需求或供应商未及时提供优质产品,会面临存货短缺,损害业务与声誉[51] - 公司无法保证未来能维持过往增长率,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收入增长放缓或减少[52] - 公司品牌推广及营销活动可能未达预期销售水平,未能改善营销方式会削弱市场份额[53] - 平台模式下公司对产品存储和交付控制权不及自营模式,第三方商家问题或影响平台声誉和业务[62] - 未能有效处理虚假交易或欺诈行为会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严重不利影响[63] - 卖家虚假交易可能抬高排名、损害其他卖家和客户利益,还可能虚增平台交易量[63] - 员工非法、欺诈或共谋行为会使公司承担责任、面临负面报道或亏损[63] - 战略合作可能带来共享专有资料、对手方不履约及开支增加等风险,影响公司业务[65] - 未来投资或收购及整合新资产和业务需管理层重大投入,可能分散现有业务资源[66] - 物色及完成投资和收购成本或许重大,获取审批可能承担重大开支[66] - 投资及收购可能动用大量现金、发行权益证券及承担债务[66] - 公司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层持续服务,依赖刘强东等高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失去他们服务或发生争议可能对业务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75] - 公司拟招聘更多优秀员工支持业务扩张,未来成功取决于能否招募、培训及留任优秀人才,尤其是有线上零售行业经验人员[76] - 公司物流基础设施为劳动密集型,蓝领工人职位人员流动率通常高出平均水平,劳动力市场趋紧,劳工成本增加,可能使公司处于竞争劣势[78] - 公司与京东健康及京东物流可能存在利益不一致问题,或影响整体经营业绩[81] - 公司移动应用程序及网站若出售假冒等问题产品或发布侵权内容,可能面临索赔、处罚及声誉受损[81] - 公司通过自营模式业务出售的产品可能存在缺陷,面临产品责任赔偿,且目前未购买相关保险[82][84] - 技术平台运行不佳会影响公司业务、声誉及收入,且升级改良存在不确定性[85] - 中国互联网设施缺陷会影响公司销售能力,导致用户流失和经营业绩受损[87] - 公司过往曾遭受服务中断,通常由基础外部电信服务供应商的服务中断引起[87] - 公司投资开发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技术,若无法顺利开发或有效利用,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受重大不利影响[88] - 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购物显著增加,公司依赖客户下载特定移动应用程序,若开发、整合应用程序遇困难或成本增加,未来增长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影响[90] - 公司提供产品的多数订单及部分付款通过网站及移动应用程序进行,若不能保护客户机密资料及网络安全,声誉、业务及经营业绩或受损[91] - 公司过去曾因外部原因违反资料安全措施,如2011年中国开发者社区(CSDN)泄露用户账户资料事件,但以往违约事件对业务或营运影响不重大,无法保证日后不会发生类似事件[93] -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数据隐私监管越趋严格,公司或须遵守新法律法规,合规成本可能增加,面临更严峻的数据安全和保护风险挑战[94] - 公司可能面临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地业务及个人数据保护监管准则相关风险,欧盟自2018年5月25日起采用《数据保护通用条例》(GDPR)[96] - 公司接受多样支付方式,部分支付方式需支付手续费及其他费用,可能增加运营成本、降低利润率[97] - 旺季公司使用第三方快递公司补充配送力量,若第三方公司未及时汇款、不提供服务或服务质量变差,业务会中断[99] - 公司需遵守中国及全球电子资金转账相关规则、法规及规定,若未遵守可能遭受罚则、高额交易费,失去支付处理能力[99] - 公司运输政策不一定转嫁全部运输费用,采用有利客户的退换货政策,可能承担额外成本且无法通过增加收入弥补[100] - 公司七鲜超市品牌经营的线下生鲜市场依赖易腐产品销售,订单失误或产品链中断会影响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101] - 线下生鲜市场依赖供应商及卖家提供存货,若主要供应商或卖家流失等情况发生,产品存货可能受损[101] - 公司线下生鲜市场销售的食品若存在质量或健康问题,声誉会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经营业绩[103] - 食品销售存在产品责任索赔、产品召回及负面报道风险,公司可能承担法律责任[103] - 七鲜超市品牌发展战略受寻找合适地点、竞争、法规、人口结构变动、租约等因素影响,经营业绩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07] - 京东物流在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及运营方面存在仓储物流设施运营中断、客户支出减少、劳工问题等风险[107][109] - 京东健康面临医药和保健产品营销、分销、销售及监管等相关风险,包括广告营销、市场竞争、产品供应等方面[109][111] - 中国医药及医疗保健行业法律法规严格广泛,互联网医疗保健行业法规新且发展中,京东健康可能难完全遵守,或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111] - 京东数科若未能成功管理业务或与公司冲突未妥善解决,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04][106] - 京东数科若未能成功管理风险,继续提供支付及其他服务的能力可能受损,还可能导致潜在利益冲突[104] - 公司继续向京东数科授予若干知识产权许可证,京东数科负面事件可能对公司信誉及声誉产生负面影响[106] - 七鲜超市在线下生鲜超市多方面面临其他零售商日益激烈的竞争,经营业绩或受重大不利影响[107] - 京东物产面临宏观经济、市场状况及自身业务发展挑战,包括疫情影响、经济波动、业务集中和海外市场不明朗等[112][114] - 公司部分租赁物业出租人未提供产权证明,部分物业已抵押,且部分未备案登记,使用可能受质疑[115] - 公司租赁物业续约可能失败,或难觅理想替代场所,会影响业务和业绩[117] - 公司业务受多部门监管,需相关批准、执照或许可证,否则影响业务和业绩[118] - 公司业务受季节性影响,中国春节假期用户流量和订单量减少,第四季度传统零售销售额高于前三季度,618和双11促销活动影响相关季度业绩[127] - 中国及全球经济放缓或对公司收入及财务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35] -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逐渐放缓[135] - 扩张性货币及财政政策长期影响不确定,社会动荡等或加剧全球市场波动[137] - 公司未必能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知识产权,或损害业务及竞争能力[138] - 在中国注册、维护及执行知识产权较难,相关法律法规适用未必一致[138] - 监管未经授权使用知识产权困难且昂贵,采取措施未必能防止侵权[138] - 公司可能面临知识产权索赔,侵权可能导致承担责任、产生许可费或开发替代技术,还会产生高额费用并挪用资源[140] - 公司为55个地区业务活动购买公共责任保险,未购买营业中断险、产品责任险(除七鲜超市业务固定营业场所)和关键人员人寿保险,投保范围有限或面临巨额成本和业务中断[141] - 2020年1月,中美就贸易事项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美国及国际贸易政策变动或对公司业务及经营业绩有不利影响[145] - 信用市场恶化等因素或导致全球经济下跌,当前COVID - 19疫情已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不利经济状况或影响公司筹资能力[148] - 第三方的反竞争等不正当行为或损害公司声誉,导致市场份额、客户及收入流失[148] - 公司可能成为第三方不正当行为目标,声誉和业务或受损,影响市场份额、客户、收入和股价[149] - 公司业务受COVID - 19等流行病影响,2020年初中国为遏制疫情采取系列行动,公司采取应对措施或影响经营业绩[150][152] - 国际扩张是公司增长策略重要部分,但受法律、监管、政治及经济风险不利影响[162] - 无法处理海外业务相关因素,公司声誉、业务及经营业绩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64] - 若公司或可变利益实体违反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可采取吊销营业执照、中断交易、罚款等行动,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68] - 若政府认定公司法律结构及合约安排违法,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能力的影响未知,可能导致无法合并财务业绩[168] - 公司部分业务运营依赖与可变利益实体及其股东的合约安排,实现的运营控制未必与直接股权同样有效[170] - 可变利益实体权益股东可能不以公司最佳利益行事或不履行合约义务,公司面临通过中国法律解决纠纷的不确定性[170] - 若可变利益实体或其股东不履行合约义务,公司可能产生大量成本和耗费额外资源强制执行安排,依赖法律补救未必有效[171] 公司架构及合约安排风险 - 公司面临与公司架构相关的风险,如中国政府认定可变利益实体合约安排不符合监管限制等[8] - 公司中国子公司京东世纪、上海晟达元及西安京迅递被视为外商投资企业,无资格提供增值电信服务或相关受限制服务[166] - 公司通过可变利益实体及其中国子公司开展或即将开展受限业务活动,与相关实体及股东订立合约安排以控制、获取经济利益和拥有收购股权的独家购买权[166] - 公司中国法律顾问认为可变利益实体及合约安排符合现行中国法律法规,但法律解释和应用存在不确定性[168] - 合约安排受中国法律监管,纠纷在中国通过仲裁解决,中国法律系统不如美国等司法辖区完善[171] 中国境内业务风险 - 公司面临在中国境内从事业务相关的风险,如中国或全球经济、政治或社会状况或政府政策变化等[8] 美国存托股及A类普通股风险 - 公司面临与美国存托股及A类普通股有关的风险,如交易价格波动、股份回购计划不确定等[8] - 公司美国存托股可能在《国外公司问责法案》规定时间前退市或被禁止场外交易,影响交易能力和股价[158] 公司基本信息 - 美国存托股每一股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4] - 年度活跃用户数指截至相应日期止十二个月至少购买过一次的客户账户,包括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4] - 普通股指公司每股面值0.00002美元的A类及B类普通股[4] - 京东健康是公司的合并子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6618[4] - 京东物流是公司的合并子公司[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总收入为745,802百万元人民币(114,299百万美元),较2019年的576,888百万元人民币增长29.3%[15] - 2020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2,343百万元人民币(1,891百万美元),2019年为8,995百万元人民币[15] - 2020年公司税前利润为50,819百万元人民币(7,788百万美元),2019年为13,693百万元人民币[15] - 2020年公司持续经营净利润为49,337百万元人民币(7,561百万美元),2019年为11,890百万元人民币[15] - 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49,337百万元人民币(7,561百万美元),2019年为11,890百万元人民币[15] - 2020年商品收入为651,879百万元人民币(99,905百万美元),服务收入为93,923百万元人民币(14,394百万美元)[15] - 2020年营业成本为636,694百万元人民币(97,578百万美元),较2019年的492,467百万元人民币增长29.3%[15] - 2020年履约开支为48,700百万元人民币(7,464百万美元),较2019年的36,968百万元人民币增长31.7%[15] - 2020年营销开支为27,156百万元人民币(4,162百万美元),较2019年的22,234百万元人民币增长22.1%[15] - 2020年研发开支为16,149百万元人民币(2,475百万美元),较2019年的14,619百万元人民币增长10.5%[15] - 2020年公司总收入为745,802(人民币)和114,299(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400,927(人民币)和61,445(美元),占比53.8%;日用百货商品收入250,952(人民币)和38,460(美元),占比33.6%;服务收入93,923(人民币)和14,394(美元),占比12.6%[21] - 2020年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572,其中持续经营净利润为7,572,终止经营净损失为(1,806) [18] - 2020年基本每股持续经营收益为2.51,基本每股终止经营损失为(0.64),基本每股收益为2.51;摊薄每股持续经营收益为2.43,摊薄每股终止经营损失为(0.64),摊薄每股收益为2.43 [18] - 2020年基本每股美国存托股持续经营收益为5.01,基本每股美国存托股终止经营损失为(1.29),基本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5.01;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持续经营收益为4.86,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终止经营损失为(1.29),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4.86 [18] - 2020年加权平均基本股数为3,021,808,985,加权平均摊薄股数为3,109,024,030 [18] - 2020年营业成本为(98)(人民币)和(
京东集团-SW(09618) - 2020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