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比中光(688322) - 2024 Q2 - 季度财报
688322奥比中光(688322)2024-08-23 18:4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黄源浩[13] - 公司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高新北一道88号奥比科技大厦2001[13] - 公司办公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高新北一道88号奥比科技大厦[13] - 公司网址为http://www.orbbec.com.cn[13] - 董事会秘书为靳尚,联系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高新北一道88号奥比科技大厦20层[14] - 证券事务代表为郭凯琳,联系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高新北一道88号奥比科技大厦20层[14]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15]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为www.sse.com.cn[15]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15]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 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负责人黄源浩、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彬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陈彬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4]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不适用[4] - 公司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4] - 公司治理特殊安排情况详见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之"六、特别表决权股份情况"[4] - 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5]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5] - 半数以上董事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13,315,786.16元,同比增长29.02%[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373,140.62元,上年同期为-140,217,493.70元[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0,905,992.29元,上年同期为-169,042,409.50元[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149,527.65元,上年同期为-145,201,316.83元[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55,603,971.51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00%[16] - 总资产为3,259,658,255.23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68%[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3元,上年同期为-0.35元[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9.71%,上年同期为101.86%,减少52.15个百分点[17]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27,532,851.67元[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31.58万元,同比增长29.02%[63]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37.3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61.94%[6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02%,达到213,315,786.16元[81]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8.49%,达到122,571,606.27元[81]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7.03%,为106,049,656.44元[8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149,527.65元,较上年同期有所改善[8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9,457,864.80元,同比下降736.72%[8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091,414.32元,同比下降231.29%[81] - 货币资金为719,677,793.68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2.08%,同比下降39.92%[82] - 应收票据为3,773,251.20元,同比下降82.37%[82] - 债权投资增加至909,450,285.24元,同比增长45.59%,主要系报告期购买大额存单所致[83] - 在建工程增加至48,338,489.95元,同比增长1,218.04%,主要系顺德子公司基建工程投入所致[83] - 使用权资产减少至14,123,804.23元,同比下降43.11%,主要系子公司退租所致[83] - 短期借款减少至92,000,000.00元,同比下降37.63%,主要系到期支付贴现的承兑汇票所致[83] - 应付票据减少至2,834,443.13元,同比下降56.53%,主要系到期支付承兑汇票所致[83] - 递延收益增加至50,479,700.42元,同比增长140.99%,主要系报告期收到政府补助款所致[83] - 境外资产规模为32,241,565.37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99%[84] - 报告期末货币资金受限金额为7,028,712.64元,主要系保函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及电商平台保证金[85] - 报告期投资额为62,600,000.00元,同比增长191.16%[8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415,419,015.15元,本期购买金额为792,000,000.00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765,000,000.00元[88]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开发并采用Fabless模式委托专业代工厂生产深度引擎芯片及iToF感光芯片等自研芯片[25] - 公司3D视觉传感器产品的生产环节包括激光投影模组组装、RGB成像模组组装、IR成像模组组装、PCBA加工、成品组装及测试等环节[26] - 公司消费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委托加工或OEM的生产方式[26] - 公司工业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自主加工生产方式[26] - 公司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28] - 公司已成功开发并规模量产出被众多细分行业龙头应用的3D视觉感知产品[29] - 公司消费级3D视觉感知技术先进性体现在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系统、软件开发及量产技术等方面[29] - 公司设计的芯片类型主要包括深度引擎计算芯片、iToF感光芯片、dToF感光芯片、结构光专用感光芯片等[31] - 公司已成功完成五代深度引擎芯片、两款iToF感光芯片、两款dToF感光芯片的开发[31] - 公司结构光/双目深度引擎芯片从MX400、MX6000、MX6300、MX6600到MX6800迭代,已形成系列产品[32] - 公司MX6300芯片在典型应用场景下功耗为150mW,支持每秒60帧1280x960的深度图输出[33] - MX6600芯片支持每秒30帧1920x1080的深度图输出,或每秒60帧1280x960的深度图输出[33] - MX6800芯片支持1080p超高分辨率,110°超大FOV,7cm超小盲区,具备深度性能良好、供电简单、尺寸小巧、散热简单、成本低等优点[33] - iToF感光芯片采用BSI背照式65nm+65nm Stacking堆栈式工艺,实现超高深度帧率[34] - dToF感光芯片最远测量距离达300m @100klux @10%反射率,帧率达到10fps[35] - 结构光专用感光芯片融合全局快门和卷帘快门,融入预处理算法,缓解后续算力芯片的算力要求[36] - 深度引擎算法通过神经网络提升亚像素精度,大幅降低内存与功耗[38] - 结构光深度引擎算法通过实时采集的散斑图像与预先标定的参考散斑图像进行匹配,计算实际距离值[38] - 双目深度引擎算法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立体匹配算法计算视差图,再根据相机参数计算出场景的深度图像[38] - iToF深度引擎算法包括解相位、系统误差校正、双频去模糊以及ToF滤波,有效解决散粒噪声、暗电流噪声及环境光引起的随机噪声[38] - 公司开发的骨架跟踪算法支持2D及3D骨架识别与跟踪,帧率达到30fps,无明显丢帧、抖动现象[39] - 图像分割算法在直播等场景中落地,支持多平台,帧率达到30fps,边缘无毛刺,无明显延迟[39] - 三维重建技术可在20秒内完成人脸的纹理及三维重建,效果逼真[39] - 公司设计了高信噪比边发射激光器和体积小、性价比高的垂直腔面激光器,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中[41] - 激光投影模组开发了16000 - 40000投影点、投影孔径5 - 10微米的多款光学衍射器件[41] - 公司光学系统对齐误差可达2个像素以内,3D重建精度最高可达0.01像素[41] - 公司推出全平台SDK,涵盖Windows、Linux、Android、Macosx、Unity、ROS等平台[42] - SDK提供全平台API软件接口,包括深度图获取、彩色图获取、人体骨架数据获取等[42] - 公司研发了激光发射模组高精度组装与测试、主要部件三合一光轴AA、标定对齐等全链条的量产工艺核心设备,实现3D视觉传感器百万级量产[43] - 公司开发的三维光学扫描测量系统可快速、高精度获得物体表面轮廓及点云数据,配合多自由度的机械运动平台,实现零部件的自动化扫描[44]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858件,其中发明专利976件,累计获得专利950件,其中发明专利387件[48] - 公司累计申请软件著作权105件,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03件[48]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06,049,656.44元,同比下降37.03%[4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71%,较上年减少52.15个百分点[49]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10人,同比下降29.86%[54] -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45.99%,较上年减少5.65个百分点[54] - 公司主要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78,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7,426.82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52,896.37万元[53] - 双目3D视觉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2,049.9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2,895.78万元[51] - 面向用户开发的SDK及应用算法研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518.87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21,042.30万元[51] - 面阵dToF感光芯片设计研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1,348.8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6,714.47万元[5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10人,占比约45.99%[58]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858项,取得授权专利950项,其中发明专利387项[56] - 公司共有博士26名(含9名博士后),国家级人才计划1名,广东省珠江人才5名、各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2名[58] - 公司已规模量产的结构光及iToF产品性能优异,对标业内主要竞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市场认可度较高[60] - 公司已成功开发并规模量产被众多细分行业龙头应用的3D视觉感知产品,产品性能满足各应用场景高标准要求[60] - 公司已先后服务全球超千家客户及众多开发者,包括蚂蚁集团、创想三维、优必选、斯坦德、捷普、牧原、Matterport、贝壳如视、OPPO等行业龙头[61] - 公司已与各行业头部客户建立了良性合作关系,且在部分细分行业逐步成为行业龙头客户的标配产品[59] - 公司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全套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56] - 公司已具备上游环节中的传感器模组生产商能力、中游环节中的完整3D视觉感知方案商能力及下游环节中的各类应用算法能力[59] - 公司已规模量产的结构光及iToF产品性能优异,对标业内主要竞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市场认可度较高[60] - 公司将继续保持研发创新,围绕"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进行持续研发迭代[75] 市场与行业前景 - 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172亿美元[22] - 全球3D扫描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为35.6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71.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98%[67] - 公司3D视觉感知技术可实现微米级工业扫描和检测,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68] 产品与业务发展 - 公司推出多款新产品,包括Gemini 335、Gemini 335 L、Gemini 336、Gemini 336 L等[62] - 公司通过接入Mac生态和Issac平台,与微软、NVIDIA等国际巨头建立稳定的生态合作[62] - 公司3D扫描仪产品Gemini Scan获得德国红点奖,iToF 3D相机Femto Mega获得德国iF设计奖[62] - 公司全流程"智慧医保刷脸就医"在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等省份落地[64] - 公司推出最新2.0版大模型机械臂演示方案,搭载最新深度相机和AI算法,在语言处理理解能力、规划能力、响应速度、抓取能力、感知能力等方面实现大幅升级[66] - 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服务机器人客户实现业务合作,覆盖智能工厂、仓储物流、建筑自动化、智能巡检、割草机、酒店配送、楼宇配送、商用清洁、ROS教育等应用场景[65] - 公司正在搭建"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持续开展机器人视觉传感器、AI视觉感知和多模态交互大模型、机器人OS与云端数字孪生软件平台、量产测试与数字工厂等课题研发和技术攻关[65] - 公司3D视觉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各类智能终端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66] - 公司推出两款高精度3D扫描仪CR-Scan Otter、CR-Scan Raptor,精度最高可达0.02mm[67] - 公司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