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公司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835元(含税),总派发现金红利3,257,897.69元(含税),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01%[4] - 公司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4] - 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835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3,257,897.69元(含税)[120]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总数为468,392股,以此计算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3,257,897.69元(含税),占公司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01%[121] - 公司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经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尚需提交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122] 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特殊安排:不适用[4] -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适用[4] -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否[4] -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否[5] -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否[5] - 其他事项:不适用[5]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为398,765,931.59元,同比增长28.16%[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559,929.49元,同比下降40.07%[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361,498.21元,同比下降53.42%[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449,835.73元,同比下降306.57%[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05,136,705.20元,同比下降1.06%[15] - 总资产为2,320,289,891.53元,同比增长1.21%[1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同比下降40.43%[16]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8元,同比下降40.43%[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同比下降53.49%[16]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28.16%[10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55.99万元,同比下降40.07%[105] - 营业成本为2.32亿元,同比增长42.55%[105] - 销售费用为4633.12万元,同比增长17.26%[105] - 管理费用为3007.86万元,同比增长36.17%[105] - 财务费用为-920.80万元,同比下降434.71%[105] - 研发费用为6247.07万元,同比增长69.32%[10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44.98万元,同比下降306.57%[10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亿元,上年同期为-757.78万元[10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44.08万元,上年同期为-701.77万元[105] 股本结构 - 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15,385,418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为468,392股[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67%,同比增加3.81个百分点[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额为62,470,729.91元,同比增长69.32%[6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67%,较上年同期增加3.81个百分点[60]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6月底的266人增加到2024年6月底的386人[61] - 在研项目“新能源装备柔性自动化测试系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6,7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899,664.14元[62] - 在研项目“测试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平台软件”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46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41,735.23元[62] - 在研项目“PRD系列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0元[63] - 在研项目“A系列大功率双向交直流电源模拟器”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7,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6,108,929.07元[63] - 在研项目“机架式双向可编程交直流电源”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3,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5,418,599.98元[64] - 在研项目“PRE20系列双向可编程交流电源”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216,643.49元[64] - 在研项目“Mix系列可编程电源”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4,407,477.59元[64] - 参数辨识自适应电机模拟器项目预计2024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研发投入为7,000,000.00元,已完成投入1,118,857.70元,剩余投入5,426,138.69元[65] - 产线测试模块化双向直流电源项目处于开发阶段,已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投入为4,500,000.00元,已完成投入0元,剩余投入4,188,394.75元[65] - MW级移动式中压电网模拟源项目预计2024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研发投入为1,300,000.00元,已完成投入0元,剩余投入1,167,629.97元[66] - 高功率密度机载电源变换器项目处于开发阶段,已申请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投入为38,750,000.00元,已完成投入5,101,498.19元,剩余投入32,406,082.72元[66] - 机架式高密度液冷直流电源模块项目处于开发阶段,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投入为22,150,000.00元,已完成投入519,527.76元,剩余投入18,165,214.10元[67] - MW级大功率脉冲电流抑制直流电源项目处于开发阶段,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投入为17,100,000.00元,已完成投入3,696.80元,剩余投入4,126,264.17元[68] - 模块化飞机地面静变电源项目处于开发阶段,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研发投入为20,100,000.00元,已完成投入748,253.23元,剩余投入13,429,995.58元[68] - 自主可控高密度板装电源项目处于开发阶段,研发投入为9,850,000.00元,已完成投入1,605,026.86元,剩余投入8,896,177.83元[68] - 公司开发DC/DC和PFC全砖及半砖模块,实现所有器件全国产化,包括电阻、电容、半导体、芯片、磁材、PCB、结构件等,逐步形成KW级系列产品[69] - 越野型航空地面电源车项目申请外观设计专利1项,满足陆航等部队直升机保障特殊需求,技术处于军用领先水平[69] - 大功率系列化新型交直流电源车项目申请外观设计专利1项,采用高频化、模块化设计,整车重量轻、油耗低,保障效率高[69] - 电源空调一体化航空保障设备项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通过模块化设计,综合性能超越同类产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保障效率更高[69] - 飞机地面直线加电电源系统项目采用高频化、模块化架构,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可维修性好,保障更方便[70] - 基于分立器件的大功率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模块项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功率密度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功能性、控制精度、动态性能、成本等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70] - 基于宽禁带器件的高功率密度电能质量综合治理产品开发项目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iBook系列模块在容量、功能、谐波补偿次数、响应时间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70] - 中压串联电能质量控制器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SPV系列串联产品通过部分功率串联方案解决中、低压电压波动,电压谐波,电压闪变等问题,中、低压合环控制器实现了用部分功率实现全功率潮流控制功能[71] - 超高稳定度高动态加速器电源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稳定度和分辨率高于国内业界同行,与国际加速器电源最高水平相当,性价比优于同行[71] - OBC测试系统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高频隔离模块化设计,模块功率密度高,增益带宽高,响应快,可以灵活并联扩容,系统高集成度精简化设计[71] - 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开发阶段,申请1项发明专利,单模块额定100V100A,最多支持8通道并联,电压电流精度达到正负0.05%F.S,能量回馈效率高达85%[72] - 全数字化主动式负载模拟器开发阶段,申请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具备高精度控制和超高带宽,可实现100kHz基频信号模拟,水冷实现静音运行[72] - 半导体装备用高压直流脉冲电源开发阶段,开发12kV/12kW规格单极性高压直流脉冲电压源产品,用于离子注入半导体设备,设计考虑模块化,后期拓展电压等级方便[73] - 全国产化大功率交流静变电源开发阶段,实现100%国产化,国内领先[73] - 半导体装备用射频电源开发阶段,申请3项发明专利,功率分辨率1W,可重复性≤0.5%,支持外部脉冲和频率输入[73] - 新能源变流器开发阶段,成为并网变流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使用分立器件三电平拓扑,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74] - 磁控溅射直流脉冲电源开发阶段,研发功能指标顶尖的直流电源,支持本控、远控、模拟控等多种控制方式[74] - P系列双向可编程电源技术方案迭代开发阶段,P系列产品获得CE证书,通过新一代控制架构提升市场竞争力,达到行业先进水平[74] - 通用高压ACDC隔离模块开发阶段,运用高频化隔离整流方案,前级AC\DC采用交错并联的"I"字型三电平拓扑,后级为共母线的2个或4个50KW DC\DC并联,产品整体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应用灵活[75] - 合计研发项目预算394,465,000.00元,已投入54,291,725.82元,开发阶段投入261,632,502.08元[7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266人增加到386人,增长45.11%[77] - 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从36.29%提升至41.37%[7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从2963.60万元增加到4848.04万元,增长63.59%[77]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从11.14万元增加到12.56万元,增长12.75%[77] - 公司拥有40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配备750kW电网模拟源等先进设备[83] - 公司构建了高密度功率变换技术、高精度智能控制技术和产品化支撑技术三大技术平台[79] - 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0] - 公司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研发创新模式,与多所高校合作[85] - 公司软硬件产品平台支撑快速开发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86] - 公司在主要产品应用领域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包括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87] - 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6,247.07万元,同比增长69.32%[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4个,授权软件著作权85个[92] - 报告期内新增获得授权专利8个,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个,新增授权软件著作权4个[92] 行业与市场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精密测试电源、特种电源和电能质量控制设备[20] - 公司所处行业为"C 制造业"之"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2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20] - 我国电力能源的消耗占总能源消耗近 55%,其中约 70%的电能是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处理后使用的,未来这一比例将增至 90%以上[21] - 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和产业支撑的电源产业和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年直接产值超过 3,300 亿元、间接产值超过 1.2 万亿元[21] - 公司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测试电源产品线,形成对外资及台资品牌的替代趋势[22] - 国内低压电能质量设备领域头部 5 家企业主要占据市场份额的 45%以上[25] - 公司深耕电力电子领域近 30 年,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包括 H 公司、比亚迪、阳光电源等知名企业[27] - 公司通过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2 项等[27]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测试电源、特种电源和电能质量控制设备[31][32] - 公司在测试电源领域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一线品牌水平,具备竞争实力[37] - 公司在光伏储能领域客户涵盖全球逆变器出货量前十的全部六家中国企业[38]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包括销量排名第一的比亚迪和头部部件厂商汇川技术[38] - 公司在科研试验认证领域客户包括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南德认证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38] -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主要面向东南亚及欧洲地区,通过授权代理商和助力国内企业出海两种方式拓展[36] - 公司参与的“大功率特种电源的多时间尺度精确控制技术及其
爱科赛博(688719) - 202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