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910,289千元,同比下降13.58%[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4,866千元,同比下降269.54%[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7,055千元,同比下降210.54%[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1,118千元,同比增长2768.35%[1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841元/股,同比下降269.68%[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7%,同比下降3.14个百分点[11] - 总资产为52,854,481千元,同比下降4.60%[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982,486千元,同比下降4.30%[11]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36%,为7,401,390千元人民币[19]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5.73%,为5,785,722千元人民币[19] - 净利润同比下降105.04%,为-667,261千元人民币[19] - 息税及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下降33.15%,为539,027千元人民币[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3.17%,为2,466,280千元人民币[1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29.01%,为-342,006千元人民币[1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8.40%,为-1,861,463千元人民币[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910,28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58%[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894,86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9.54%[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31,11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8.35%[20] - 化工原料及产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为14,910,289千元,营业成本为11,474,074千元,毛利率为23.0%,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3.6%,营业成本减少14.1%,毛利率增加0.5%[26] - 作物保护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3,534,044千元,营业成本为10,359,248千元,毛利率为23.5%,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4.6%,营业成本减少14.5%,毛利率减少0.2%[26] - 精细化工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376,245千元,营业成本为1,114,826千元,毛利率为19.0%,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6%,营业成本减少10.8%,毛利率增加8.4%[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910,289千元,同比下降13.6%[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为894,866千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42,156千元[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363,376千元,同比增长9.4%[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18,107千元,同比下降16.9%[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623,647千元,同比增长36.8%[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营业收入为981,592千元,同比下降10.3%[1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净亏损为12,812千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93,632千元[1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1,118千元,去年同期为-64,876千元[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3,538,583千元,去年同期为17,397,575千元[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4,956千元,去年同期为-1,121,109千元[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44,670千元,去年同期为1,401,023千元[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886,478千元,去年同期为345,284千元[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3,917千元,去年同期为-63,660千元[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687千元,去年同期为-33,941千元[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1,335千元,去年同期为-38,503千元[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88,101千元,去年同期为-136,984千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64,795千元,较年初增加884,205千元[129] - 2023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减少323,824千元,主要由于利润分配和对股东的分配[129] - 2024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21,309千元,主要由于未分配利润减少12,812千元和专项储备减少8,497千元[130] - 2023年上半年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30,697千元,主要由于未分配利润增加30,727千元[131] - 2024年上半年专项储备减少8,497千元,主要由于使用专项储备13,218千元,提取专项储备4,721千元[130] - 2023年上半年专项储备减少30千元,主要由于使用专项储备5,040千元,提取专项储备5,010千元[131] 分红与股本政策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3]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各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利率变化、原材料成本波动等[2] - 欧洲市场约占集团销售额的 22%,欧元的长期走势可能影响公司业绩及盈利水平[46] - 新兴市场如巴西、东欧、东南亚和非洲是公司经营活动的重要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疲软可能影响客户购买能力和公司收回货款的表现[48] - 全球植保行业市场主要由七大跨国企业领航,公司面临来自原研型公司和非专利公司的激烈竞争[49] - 非专利公司和小型研发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可能对公司的销售量和产品价格产生负面影响[49] - 农业活动规模缩减可能导致公司产品需求减少、销售价格下滑,增加回款难度,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50] - 极端天气条件和自然灾害会影响公司产品需求,引发价格波动,例如干旱可能缩减杀菌剂需求,导致销售额减少[50] - 公司经营活动受到严格监管,特别是涉及危险物料的储存、加工、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置,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环境负面影响[51] - 公司需要投入可观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以遵守环境、健康及安全法规,可能导致产品进入新市场的进程滞缓或对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51] - 公司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需要在各国进行登记,登记要求日益趋严,违反监管要求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停滞或召回[52] - 产品责任诉讼可能给公司造成可观成本并导致声誉受损,影响公司盈利,保险额度是否充足具有不确定性[53] - 公司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很大比重,石油价格大幅涨跌可能影响部分原材料成本,公司通过长期采购合同和调整销售价格来降低风险[57] - 公司可能因产品或生产工艺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面临法律诉讼,此类诉讼可能涉及时间、成本、实质性损失及管理资源[56] - 公司通过专利、商标和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保护自身品牌和商业机密,但这些保护措施不足以充分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56] -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其它物料短缺可能将阻碍产品供应或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61] - 公司大部分的生产运营活动集中在少数生产地点,自然灾害或重大运营故障可能导致生产运营或活动搬迁,影响运营[63] - 公司利用权益和对外债务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子公司向集团分配利润面临的限制性要求或利润分配的适用税率可能影响集团融资能力[65] - 公司通常以赊销的形式向客户销售产品,特别是在南美地区,账期高于一般水平,可能导致回款期延长至数年[66] - 公司日常经营需要大量现金流和营运资金的支持,经营业绩明显下滑可能导致未来无法履行财务约定事项[68] - 公司面临与其信息技术系统稳定性、数据保护和网络相关的风险和威胁,遭遇网络攻击可能导致物质和费用损失[60] - 公司战略之一是通过并购扩大产品组合、加深在部分区域市场的渗透,并购失败或整合困难可能导致预期的新增价值无法实现[62] - 公司大部分销售通过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开展,税收法规及法规执行方面的变化可能导致适用税率显著上升[64] - 流行性疾病或其他负面公共卫生事件在公司主要生产活动地区或原材料供应地区爆发,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负面影响[69] 会计与财务报告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1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1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52,189千元[1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88]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违规对外担保情况[88]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88]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破产重整相关事项[88]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88]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需披露的处罚及整改情况[90] - 公司财务报表于2024年8月27日由董事会批准[132] -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持续经营假设,未发现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事项[134] - 公司财务报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真实、完整地反映了2024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及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经营成果[135] - 公司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136] - 公司营业周期为12个月[137] - 公司及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境外子公司主要以美元为记账本位币[138] -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标准为单个项目预算大于1亿元[139] -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40] - 公司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已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中[141] - 公司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剩余股权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42] - 公司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根据合营方在合营安排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确定[143] - 公司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144] - 公司对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发生减值时或终止确认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48] - 公司对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149] - 公司对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以及与该等金融资产相关的股利和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50] - 公司对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工具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50] - 公司对应收账款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150] - 公司对其他金融工具按照相当于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150] - 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150] - 公司在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考虑信用风险变化所导致的内部价格指标是否发生显著变化[150] - 公司在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考虑现有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作为新金融工具源生或发行,该金融工具的利率或其他条款是否发生显著变化[150] - 公司在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考虑预期将导致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的能力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的业务、财务或经济状况的不利变化[150] - 公司判断金融工具只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时,假定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151] - 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合同等[151] - 公司按照共同风险特征将金融工具分为不同组别,包括金融工具类型、信用风险评级、担保物类型等[151] - 金融资产的信用损失为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151] - 金融资产转移满足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包括收取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或金融资产已转移[154] -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155] - 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外汇合约、货币汇率互换合同等,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157] - 应收款项按组合计提方式和个别计提方式评估损失准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考虑账龄分析和历史损失情况[159] -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周转材料,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160] - 存货发出时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实际成本[160]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股份总数为2,329,811,766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为4,500股,占比0.0002%;无限售条件股份为2,329,807,266股,占比99.9998%[113] - 公司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0,193人,其中A股股东人数为27,788人,B股股东人数为12,405人[114] - 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8.47%,持有普通股数量为1,828,137,961股[114]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34%,持有普通股数量为31,115,916股[11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50%,持有普通股数量为11,585,207股
安道麦A(000553) - 2024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