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惠技术(688155) - 2024 Q2 - 季度财报
688155先惠技术(688155)2024-08-29 19:4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度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0]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德国先惠、先惠中欧、武汉先惠、长沙先惠和先惠大数据[10]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递缇智能和昆仑京测[10] - 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东恒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为宁德东恒机械有限公司[10] - 公司股东包括君盛峰石、晶流投资、晶徽投资和精绘投资[10]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潘延庆和王颖琳[10] - 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 - 公司财务报告未经审计[3] - 公司总股本为125,050,244股[4]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共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37,515,073.20元(含税)[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72,165,390.93元,同比下降1.2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572,749.96元,同比增长2,161.8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9,278,364.91元,上年同期为-4,692,171.82元[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5,787,283.17元,同比增长870.6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01,795,649.89元,同比增长61.38%[19] - 总资产为5,014,972,726.96元,同比增长9.37%[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1.14元,同比增长2,180.00%[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1.14元,同比增长2,180.00%[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05元,上年同期为-0.04元[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9%,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161.8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加12,397.05万元[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70.6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61.38%[21] - 公司实施权益分派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总股本89,321,603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0元(含税),每10股转增4股[21]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10,294,385.05元[23] 业务概述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传统制造等行业[24] - 公司2022年收购宁德东恒51%的股权,切入锂电池模组结构件业务,形成“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电池零部件”双轮驱动的产品布局[24]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系、孚能科技、大众、华晨宝马等[24] - 公司在燃油汽车领域,客户涵盖上汽集团系、采埃孚系等知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4] - 公司生产的模组生产线生产节拍最高可达20.58秒/个,电池包(PACK)生产线生产节拍可达51秒/件[25] - 公司生产的汽车后桥前束外倾自动调整台生产节拍达小于72秒/台套,调整精度不低于0.02分,拧紧扭矩差不大于3%[27] - 公司生产的Dat@IDLS室内定位系统在20X20X20米的空间内,定位精度小于等于0.1米[28] - 公司生产的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易扩展性,可根据客户已有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升级[28] - 公司生产的工业制造数据系统组成模块包括数据采集端口、数据采集处理层、数据中心、分析和计算层、智能处理层[28] - 公司生产的Dat@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覆盖了包括OPC接口、PLC接口、RFID接口等主流自动化生产端口[28] - 公司生产的SCADA系统是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源,为MES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28] - 公司生产的MES系统在工厂信息系统中起着中间层作用,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或优化[28] - 公司生产的智能预警系统基于数据的多种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技术,提供预测性维护[28] - 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包括模组侧板、模组端板、模组压接组件等,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壳结构[30] -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1] 采购与生产模式 - 智能自动化装备的采购模式为“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标准件采购多由客户指定品牌,定制件采购通过供应商评审后小批量加工[31] - 智能自动化装备的生产模式包括自制加工、外购定制加工及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分为厂内整线验收阶段和安装完工确认阶段的整线装配调试集成[32] - 智能自动化装备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客户主要根据合同约定分期付款,签订合同时支付30%预付款,厂内整线验收完成支付20%-50%货款,量产验收完成支付10%-30%货款,质保期结束支付10%-20%质保金[32]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的采购模式为根据客户合同安排原材料采购,主要硬件为标准化产品,采购量较少[32]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的开发模式为自主开发各软件模块,包括框架设立、写代码、分组调试、软件优化、软件测试和软件封装环节[32]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客户付款方式通常为产品发货到现场后支付80%-85%合同金额,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款项[32]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采购模式为“以销定产+以产定购”,客户通常指定原材料供应商或要求在客户自身合格供应商名录库中选择供应商[33]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生产模式为非标准产品的定制化生产,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部分环节采用外协加工[33] - 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客户对供应商有严格认证和管理体系要求,合作关系一经确立则保持相对稳定[33] 市场与行业趋势 - 智能自动化装备市场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未来将逐步渗入更多工业制造环节[34] - 工业制造数据系统作为智能工厂的基本支撑手段,将在未来产业升级中迎来快速发展机遇[34] - 智能自动化装备及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具有非标定制化和柔性化特点,满足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需求[35] - 智能化是工业4.0阶段自动化装备的主要发展特点,涉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35] - 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6] - 外资企业在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占据主要份额,但国内企业凭借本土化服务和性价比优势逐步形成竞争力[36] - 公司形成了以测试技术、AGV技术、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满足中高端客户需求[36] - 2023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39] -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39] - 2023年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40] - 2023年动力电池累计产量778.1GWh,同比增长42.5%,累计销量616.3GWh,同比增长32.4%,装机量387.7GWh,同比增长31.6%[40]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将达到20%,2030年将达到40%,2035年将达到50%以上[38] - 2025年实现2-3C的充电桩在重点区域的城市和城际公共充电设施的初步覆盖[38] - 2030年实现3C及以上公共快充网络在城乡区域与高速公路的基本覆盖[38] - 2035年实现3C及以上快充在各应用场景下的全面覆盖[38] - 中国制造业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涨,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自动化和提升生产效率[38] -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加速,带来巨大动力电池产能扩张需求[38] 技术与研发 - 公司核心技术未发生变化,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战略[41] - 动力电池EOL测试系统V1.3已取得软件著作权,CAN通讯时间戳精度最高到1微秒,平均反应时间250微秒[41] - 多层式电池充放电测试装置能量效率不小于95%,操作温度0-40摄氏度,电流纹波<±0.2%F.S.[42] - 后桥倾角和束角自动调整技术的前束角和外倾角调整精度不小于0.02',调整节拍不大于60秒[42] - AGV技术在智能柔性生产线中的应用,定位精度±10毫米,运行温度-10-40摄氏度,相对湿度10%-90%[42] - MES技术融合IT信息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支持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监控、分析、反馈、数据报表查询[43] - 工业制造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OPC、ODBC、RS232、DDE等多种接口通讯,实时存储关键设备参数信息,毫秒级存储、高可靠性、高压缩[43] - 高速机械手SCARA组装技术标准周期时间不大于0.49秒,采用料盘自动供料,占地面积小,组装便利[43] - 六轴机器人组装技术旋转速度不小于90度/秒,机器人力监控机构实时反馈力曲线,增加智能自动化装备整体安全性[43] - 桁架机械手组装技术采用视觉捕捉目标位置,高速取料,放料,完成各种组装动作[43] - 公司自主研发了多种胶纸贴装技术,最大进给速度不小于300mm/秒[44] - 公司开发了高精度气密性检测技术,自动封堵时间不大于2秒[44] - 公司研发的机器人流体涂抹技术,最大流体工作压力3000Psi,流体流量控制精度±5%[44] - 公司电芯组装处理技术单线生产节拍为3.33秒/电芯[44] - 公司激光焊接技术监控宽度为320nm-1650nm[45] - 公司视觉检测及测量技术分辨率为5440X3648,曝光时间16us-1秒[45] - 公司连接器自动插接技术一次对接成功率大于99.99%[45] - 公司自动拧紧技术CMK大于1.67,CPK大于1.33[45] - 公司压装技术采样频率不小于4K[45] - 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认定年度为2021年[47] - 本期新增发明专利申请数4个,获得数5个,累计申请数85个,获得数25个[48] - 本期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33个,获得数13个,累计申请数238个,获得数211个[48] - 本期新增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0个,获得数0个,累计申请数31个,获得数29个[48] - 本期新增软件著作权申请数0个,获得数0个,累计申请数139个,获得数139个[49] - 本期研发投入费用化金额为56,138,276.7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71%[5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79%,较上年同期减少0.76个百分点[50] - 大圆柱pack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6,374,240.77元,累计投入金额为6,374,240.77元,处于设计开发阶段[52] - 方壳pack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12,713,482.79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2,713,482.79元,处于设计开发阶段[52] - 电机电控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11,118.17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1,118.17元,处于项目立项阶段[53] - 方壳模组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8,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6,152,349.80元,累计投入金额为6,152,349.80元,设计开发阶段[54] - 汽车零部件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2,093,135.01元,累计投入金额为2,093,135.01元,设计开发阶段[54] - 软包模组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541,302.75元,累计投入金额为541,302.75元,设计开发阶段[55] - 方壳CTP模组智能装配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0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059,664.73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059,664.73元,设计开发阶段[55] - 电芯段物流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7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613,613.20元,累计投入金额为613,613.20元,设计开发阶段[55] - 刀片电池模组、PACK智能生产线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9,8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4,670,284.10元,累计投入金额为4,670,284.10元,设计开发阶段[56] - JCY24001,新型方壳电池绝缘测试台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2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49,456.98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49,456.98元,设计开发阶段[56] - JCY24002,三合一电机减速器测试台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400,000.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698,914.02元,累计投入金额为698,914.02元,设计开发阶段[57] - P21.RDT.001-PACK测试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20,000.00元,累计投入金额为288,590.44元,批量试制试用阶段[57] - 软包电芯自动处理单条产线处理效率达到2.5秒/电芯[55] - 机器视觉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150,0